送澧手記 |北部都會區 ─ 落地經濟

送澧手記 |北部都會區 ─ 落地經濟
撰文:黃仲澧
出版:更新:

筆者早前出席由發展局在新界北打鼓嶺舉辦的諮詢活動,當中主要簡介新界北新市鎮土地概念圖。發展局出席陣容強大,有北都辦、規劃署、土木工程拓展署,甚至地政總署均有列席。值得留意的是,地政總署一般甚少在如此早期階段,便出席有關新發展區的諮詢會議,可想而知政府對新界北新市鎮的關注程度。當然每個發展方案,政府都會重視,但為何特別著重這個方案呢?當局的動機可以有很多,筆者就此想分享以下其中數點。

(一) 現時政府要有快速見效的項目

事實上,本地以往大部份發展問題,均為地區所引起。安置及賠償計劃,比當局規劃更值得民眾注意,但政府往往則刻意先不談賠償,直至現時需要面對現實,便開始積極回應地區訴求,確實有長足進步。

政府近年致力發展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政府近年致力發展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二)遠水不能救近火

許多承載着數十家庭生計的廠主、倉主等均想在力所能及的前題下繼續營運,奈何土地事宜並不簡單,解決不了的話,工作機會未到位,裁員反而率先到着。加上現在的土地利用概念圖屬未來土地意向的表達,惟現行棕地作業的選址基礎卻以規劃指引編號13G(可在城規會網站找到)作為根本。換言之,在概念圖和推行未來的發展之間,存在了一大片空白,當中沒有討論如何作棕地作業的過渡安排,只是以往後有可能提供的多層式倉庫(但今天有很多大孖沙都未計點條數點投)作為有機會的重置安排。再者,概念圖一出,對所有土地均會產生陰影效應(Shadowing Effect),導致很大部份的土地成交或將會凍結及停頓。由此可見,政府至今終於明白「遠水不能救近火」的道理,所以今次特別落力地區營運者溝通。

政府近年致力發展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三) 政府以概念圖來試水溫

當局出台的概念圖應考慮了新界北新市鎮在香港,以至大灣區的功能定位和有關可能落實的措施。大家可以想像,「片區」發展模式勢在必行,並有可能擴展至新界北新市鎮。現在先行探討居民的想法,作為往後沙盤推演的理據也算是不錯的做法。

關乎以上的角度,由廣大的社會經濟,到地區經濟、對社會經濟的持續貢獻及微觀於土地交投,都涉及重大短、中、長期的經濟影響。筆者曾聽過一個想法:「能直觀情況核心的人,他的人生必定會和其他人不一樣」。

大家共勉之!

政府近年致力發展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財經專欄】黃仲澧

現為普縉控股集團規劃及發展部董事總經理、打鼓嶺鄉事委員會顧問,以及香港地產專業發展中心規劃及發展委員會主席,並曾任多間大學及院校之客座講師。為政府、公營團體和不同大型私人企業等,提供跨領域專業、房地產及商業評估、運輸、可持續發展及園景建築顧問服務,協助制定城市及產業發展策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