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前駐華大使顧凱傑:中國懂得用實力說話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印度前駐華大使顧凱傑(Vijay Gokhale)近期接受《印度教徒報》採訪,稱中國可能已經得出結論,認為印度現在正傾向於美國,而不是在中美競爭中保持相對中立。他說面對地緣政治挑戰,印度可以從歷史中汲取許多教訓,尤其是在當前中美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印度與中國的關係也變得複雜。

顧凱傑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間,任印度駐華大使能講流利的中文。他深諳亞太事務,尤其是在中國和東亞地區事務上有豐富的經驗,曾參與處理了中印洞朗對峙事件。顧凱傑2018年至2020年曾任印度外交國務秘書。他對中印關係的理解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019年4月22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會見印度時任外交國務秘書顧凱傑。(新華社)

以下為內容摘編。

問:當前中印關係正陷入僵局,您認為未來的出路是什麼?

顧凱傑:簡而言之,我們已經從2020年拉達克事件之前的和平共處狀態轉向了現在的武裝共處階段。而這意味着雙方均在邊境地區大量集結軍隊,且這種情況或將持續至兩國制定出新的妥協方案或新的關係框架。然而,沒人知道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這屬於政府政策的一部分,而政府人士無疑也正在考慮。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仍然應當採取對話和威懾策略。

威懾是無可替代的。過去幾十年的歷史表明,中國懂得用實力說話。因此,在中印邊境地區建立可靠威懾必須成為國家政策的一部分。近年來,政府無疑已在基礎設施方面以及設備與技術方面為此採取多項重要舉措。再比如,2024年已經是印度軍隊在北部荒涼地區大量駐紮的第四個冬天。對話通常是在軍事層面進行的,但如果政治層面也能進行對話,無疑對情況有所幫助。而為此政府已經建立許多機制。因此,這並非缺乏機制對問題,何時恢復對話只是時間問題,且時間由政府決定。但我認為對話早晚恢復,只是何時與如何恢復的問題。

問:您認為中美關係愈演愈烈將會導致什麼結果?如今我們能看到中美競爭正在影響中印關係,尤其是中方似乎特別關注美國。

顧凱傑:實際上,中國仍然不僅愈發將美國視為其生存威脅,還開始更公開地表達這一觀點。因此,由於中美屬於兩個世界性超級大國,中國傾向於從中美競爭的角度來評判他國舉措,或者看待他國政策。你離中國距離越近,中國就會越關心,越用顯微鏡仔細地觀察你,試圖辨別你的傾向,或者猜測你的傾向及對華可能產生的影響。

毫無疑問,中國周邊有許多重要鄰國。然而,其中許多國家歷史上長期是美國盟友,而中國也很清楚這些國家的立場,因為許多國家僅僅是美國的條約盟友,或是美國在其境內駐紮了軍隊。

然而,印度的情況則不同。我們不僅持續保持戰略自主權,而且在過去七十年中,我們也一直與美保持謹慎的外交聯繫。

但毫無疑問,過去十年中印美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它已經蜕變成真正的,共同點遠超差異的戰略夥伴關係。當然,差異仍然存在,國家利益有所不同,價值觀也不同。但目前而言,印美利益及價值觀一致性大於差異,而這也是中國最關注的方面。

在我個人看來,中國也許會認為印度正在向美國傾斜,而非在中美問題上保持相對中立。如果這個假設成真,且只有中國才能驗證這個假設,那麼我們需要明白,中國在外交以及灰色地帶戰爭方面對我們採取的部分舉措可能是為了推動我們,甚至強迫我們不再傾向美國。這只是我的觀點與假設,但如果你關注更廣泛的發展,就會發現這一假設具有一定可信度。

本文問答部分原刊載於南亞研究通訊微信公眾號,編譯自《印度教徒報》網站2023年12月28日文章,原標題為:「China may have concluded India is now tilting to the U.S.」。圖片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