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 | 王毅的絕妙比喻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3月7日上午,北京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應邀參加全國人大舉行的專場記者會,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王毅在回答中歐關係問題時提到,幾年前一份歐盟的政策文件給中國同時貼上了夥伴、競爭者、制度性對手三種標籤,但是事實證明,這種三重定位並不符合事實也不可行,反而給中歐關係的發展帶來了不必要的干擾和阻礙。

王毅用一個絕妙的比喻來形容這三重定位之不可行,他說:「就好比一輛汽車開到了十字路口,紅燈、綠燈、黃燈同時亮起來了,這車還怎麼開?」

王毅說,事實上,中歐之間並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也沒有地緣戰略矛盾,雙方的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中歐關係的正確定位應當是夥伴,主流基調應當是合作,關鍵價值應當是自主,發展前景應當是共贏。

王毅說,我們希望中歐關係能一路綠燈,暢通無阻,一個強大的歐洲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同樣,一個強大的中國也符合歐洲的根本利益。

王毅外長對中歐關係的分析非常有見地。中國和歐洲雖然社會制度、政治文化、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層面迥異,但是在利益層面,二者不僅沒有根本性厲害衝突和地緣戰略矛盾,反而具有清晰的共同利益。

中歐關係:圖為2024年3月4日,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與歐盟對外行動署官員舉行會談。(中國外交部)

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經濟,中歐互為重要貿易和投資夥伴,在經濟領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20年來,中歐貿易增長迅速,已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中歐經濟合作遠大於競爭,共識遠大於分歧,據歐盟中國商會介紹,如今超過四分之一中歐貿易產品是高科技產品,這無論對中國新質生產力的提升,還是對歐洲的投資商與消費者來說都是好事。雙方應該珍惜在經濟領域的合作,追求互利共贏,實現共同發展。

第二是在戰略層面。在中美矛盾突出,美國以各種手段極力打壓、孤立、遏制中國,阻斷中美經濟、科技交流的時候,歐洲儘管是美國的盟友,其中國政策很難擺脱美國影響,但還是具有相對自主能力的。作為中美之間的彈性地帶,中國很珍惜與歐洲的關係,很清楚歐洲對中國發展及突破美方遏制戰略的重要性。

同樣,歐洲也有戰略自主的需求,儘管這個需求很脆弱,還經常遭到美國的壓制及歐洲內部親美勢力宰制,但從不少歐洲媒體及國家領導人時常流露出的對美方的不滿看,戰略自主意識已經在歐洲普遍萌芽了。中歐合作可以增強彼此的力量與戰略自信,有利於擺脱或在一定程度上擺脱美國壓制,因此如王毅外長所言,不僅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也符合歐洲的長遠利益。

橫亙在中歐之間、影響中歐關係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是俄羅斯。從政治、宗教與種族血緣看,俄羅斯和歐洲是表親,但是因為俄羅斯的擴張主義傳統與歐洲列強的霸權意識互相沖撞,二者在幾百年內互相視為最危險的敵人。

俄烏戰爭:圖為2024年2月2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巴黎愛麗舍宮援烏峰會結束後出席新聞發布會。(Reuters)

俄烏戰爭爆發將二者之間的安全與利益衝突充分展露。

從俄羅斯及其追隨者的角度,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北約東擴到了俄羅斯邊界,俄必須發起反擊給歐美一個教訓,阻斷北約東擴。但從歐洲傳統地緣與安全視角的維度,俄羅斯的行為則屬於對歐洲獨立國家的軍事侵略行動,是其危險的擴張主義傳統的最新體現,因而必須給予反擊,這也是歐洲國家普遍比美國更積極參與對吳軍事支援的深層次原因。

因為受地緣政治與現實利益主導,中歐對這場戰爭定義不同,態度也因此存在極大差異。儘管中國一直聲稱保持中立,並沒有像伊朗、朝鮮那樣直接介入戰爭為俄羅斯提供致命武器,但是因為中俄之間的密切關係,歐洲一直對中國是否為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併為其經濟輸血保持警惕與敵意,而且直接影響到歐洲對中國的定位。

對中國來說,如何在與歐洲擴大經濟交往與合作,鞏固共同利益的同時,消除因為俄羅斯因素導致在歐洲出現的對中國的普遍敵意,是一個巨大挑戰,需要極大的外交與政治智慧。對歐洲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