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倡進入戰時經濟 俄烏戰爭會否變成俄歐戰爭?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3月5日,歐盟委員會公布歐盟整體的國防戰略提案,目標是要整體振興其國防產業,讓歐盟進入「戰時經濟模式」,以援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法國籍的歐盟工業專員布雷頓(Thierry Breton)表明,「在現時的地緣政治脈絡中,不論我們的盟友每四年一次的選舉結果如何,歐洲必須為其安全負起更大的責任。」此言明顯是指有可能來年重返白宮的特朗普。

歐盟振興國防 與烏克蘭綁定

根據路透社報道,歐盟委員會提議建立一套歐盟層面的機制去幫助其他國家政府購買歐盟軍火企業的武器,並讓歐盟有權力要求歐盟企業優先供應歐洲訂單(按:據估計,在俄烏戰爭之中,歐洲砲彈廠商依然將四成生產用於供應烏克蘭以外的非歐盟國家)。

這個提案首先只會提供大約15億歐元的款項,但其重點卻是建立起歐盟統籌各國軍工採購的法律框架,未來可放可收。布雷頓就提議為國防計劃在歐盟層面設立高達1,000億歐元的基金。

國防一直屬於歐盟成員國的權力範圍,不屬布魯塞爾管轄,而各國當然也不太願意交出權力。問題是,歐盟是一個小國林立的組織,各自為政的國防政策,使歐盟的整體經濟和工業實力長期不能反映在國防能力之上。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歐盟內部市場和工業專員布雷頓3月5日出席歐盟會議。(Reuters)

俄烏戰爭雖然敲響了歐盟的國防警號,但有美國拜登(Joe Biden)當局加大在歐駐兵,並落力軍援烏克蘭,歐洲大體上也只安於由美國出頭,歐洲國家則主力提供財政援助,以及一些關鍵武器上的支援,例如英法的暴風影導彈(Storm Shadow/SCALP-EG),又或者德國的豹型坦克(Leopard)。

然而,特朗普回朝的可能,以至其「鼓勵俄羅斯攻擊北約盟友」的言論,則觸發了歐盟加速推進國防整合和國防自主,希望在未來能夠不再被美國國內政治變故所影響。

歐盟委員會的提案,離其成功落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畢竟本年6月歐洲議會將會進行選舉,歐盟委員會也將換屆。雖然己宣布尋求連任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依然是大熱門,但前路何往仍存爭議——例如馮德萊恩提出要設立歐盟防務專員一職,但布雷頓就表明國防產業應該直接歸入歐盟工業專員的職責範圍內。

但無論細節如何,歐盟強化自己國防產業援助烏克蘭的方向是明確的。這一次委員會的提案設想也會把基輔加入其規劃的一部份,即使烏克蘭還不是歐盟成員。

3月1日,下任北約秘書長大熱門、現任荷蘭看守首相呂特(Mark Rutte)與澤連斯基一同訪問烏克蘭前線城市哈爾科夫。(Reuters)

向俄羅斯資產開刀?

除了整合和加強歐盟國防產業之外,援助烏克蘭的財源也是一個重要議題。目前,美國的600億美元遲遲不獲國會通過,歐盟各國一邊自淘荷包補助,另一邊也正在考慮向俄羅斯央行被凍結在比利時的大約1,900億歐元資產開刀。

美國的提議是直接沒收這些資產用來援助烏克蘭。不過,以德、法為代表的歐洲大國始終不願闖進國際法的灰色地帶,也希望為日後同俄羅斯和平共處留下一絲誘因——畢竟,凍結了的資產可以歸還,沒收了的資產則一去不返。

歐盟願意考慮的做法,就是把這些俄羅斯資產每年產生的利息收入用來援助烏克蘭。去年此數約為44億歐元。上月,歐盟已經發布指令將俄羅斯資產生成的利息收入額外存放,聲言可作為潛在歐盟援烏預算的資金來源。馮德萊恩上月底也公開主張把這些收入用來為烏克蘭購買武器。

俄烏戰爭:2024年2月28日,烏克蘭-東南歐峰會在阿爾巴尼亞召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見記者。(Reuters)

由於烏克蘭據估計為抵禦俄軍進侵每年就要花費1,000億歐元,而世界銀行的估算則顯示戰爭已對烏克蘭造成超過4,800億美元的破壞,日後重建需要巨款資金,不少專家分析都在研究如何利用金融手段最大化俄羅斯資產可以用來援助烏克蘭的金額,例如以其資產收入為保證來發債等。

而隨着歐洲國家逐漸明顯化其取代美國援助角色的趨向,歐俄之間的各式衝突也加速浮上台面。

烏克蘭變歐俄「戰場」?

首先,我們有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2月底「不排除出兵烏克蘭」以達成「戰略模糊」的驚人言論。

雖然其後從德國、波蘭到美國等多個西方國家都否定這種可能性,而法國政府也澄清馬克龍所考慮的派兵方式並不包括戰鬥任務,只會擔當掃雷、網絡防衛、在地武器生產等角色,但普京在其國情咨文演說中就以此再次提到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馬克龍2024年2月26日在巴黎愛麗舍宮會見到訪出席援烏峰會的德國總理朔爾茨。(Reuters)

到3月1日,RT電視台總編西蒙尼揚(Margarita Simonyan)發布了38分鐘的德國高層軍官對話錄音,引爆軒然大波。

其中,軍官們討論到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拒絕向烏克蘭輸出射程達500公里的金牛座(Taurus)巡航導彈的問題,各人探討如何改變朔爾茨的決定,甚至表示朔爾茨的反對立場難以理解。期間,他們提到英國有軍人在烏克蘭當地為英國輸烏的暴風影導彈(Storm Shadow)提供支援,以至金牛座如何能打下克里米亞大橋等議題。

此錄音已被確證為真,使德國頓時顏面無存。俄羅斯方面也藉此做盡輿論攻勢的能事。俄羅斯外交部直指德國已經失去統一的權力;克里姆林宮方面則指德軍擊襲俄羅斯領土的計劃已得到實質和具體的討論;俄羅斯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更重提納粹德軍入侵蘇聯的舊事與今天作對比。

雖然與朔爾茨同屬社民黨的國防部長皮斯托里奧斯(Boris Pistorius)指責這是俄羅斯的訊息戰,但軍中對於朔爾茨拒絕把金牛座導彈輸烏的質疑,卻大大加重了德國內部對朔爾茨的壓力。從在野基民盟到執政聯盟內部的綠黨,其實都支持向烏克蘭輸出金牛座導彈。

3月5日,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奧斯承認涉事軍官未有使用安全通訊作溝通。(Reuters)

英國在此也加一把嘴,鼓勵德國跟隨首先向烏克蘭輸出長程精準導彈的英國。

朔爾茨到3月4日還在堅持其原有決定。但他還能堅持多久卻是個疑問——特別是在俄羅斯如此不留情面地公開德國高層錄音的「敵意」行動之後。

上述種種事態發展,也預示着俄羅斯同以歐盟為核心的歐洲國家之間的衝突,並不會因為美國可能退出援烏陣線而消減,反而可以因此加劇。

俄烏戰爭,從俄方的角度來看,很大程度是起自北約東擴,背後的主事者就是美國。然而,戰爭打起來之後,如果烏克蘭不能戰勝,失掉地緣政治權威的卻變成了歐盟。因此,即使美國在特朗普的影響下拍拍屁股便去,歐洲也難不從俄羅斯的次要敵人變成其主要敵人。

歐俄直接交火,此刻依然是低概率事件,但烏克蘭已逐漸演變起歐俄地緣政治較量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