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2024年有可能進入談判階段嗎?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2024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兩周年。

目前,這場戰爭仍在僵持之中,成為21世紀以來傷亡人數最多的「絞肉機」。戰爭的階段性結果:在傷亡人數方面,準確的數據難以統計,從此前各方公布的數據看,雙方直接死亡的人數應該超過10萬人,傷亡總人數可能在80萬人-100萬人之間。據不完全統計,俄羅斯控制着烏克蘭約17%的領土。戰爭導致烏克蘭超過千萬人流離失所,有高達600萬烏克蘭人流落至國外。

戰爭帶來的經濟損失巨大。據烏克蘭方面估計,這場戰爭對其造成了高達150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相當於2021年烏克蘭GDP 2000億美元的3/4)。如果考慮到連帶影響,烏克蘭的經濟損失和資產損毀可能是一個天文數字。俄羅斯也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俄央行約有35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被西方凍結;在西方數千項經濟制裁下,俄羅斯經濟近似於一個半封閉經濟體。「去國家化」效應可能影響俄羅斯未來整整一代人或兩代人。

俄羅斯攻佔亞速海城市馬里烏波爾超過一年半之後,城市依然是一片殘垣。(Reuters)

戰爭摧毀了烏克蘭的多座城市。除了克里米亞全境和頓巴斯大部分地區外,戰前擁有50萬人口的馬裏烏波爾、擁有30萬人口的北頓涅茨克-利西昌斯克城市群、擁有15萬人口的梅利托波爾、擁有7.5萬人口的巴赫穆特、擁有13萬人口的別爾江斯克、擁有超過3萬人口的阿夫季夫卡等多座烏克蘭城市,被俄羅斯佔領或已成為一片廢墟。

就戰爭本身而言,儘管俄羅斯將之稱為「特別軍事行動」,但毫無疑問,這是俄羅斯對烏克蘭這個主權國家發起的一場侵略戰爭,是對蘇聯解體後形成的世界格局的第二次挑戰(第一次是2014年俄羅斯強行「收回」克里米亞)。不過,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俄羅斯發動這場戰爭也有其原因。由於美國主導的北約組織在冷戰結束後五次擴容東進、明斯克協議沒有被遵守,俄羅斯總統普京感到地緣政治利益受到極大的威脅,於是發動了這場戰爭,其目的是在俄羅斯和北約集團之間建立非北約的戰略緩衝區。

戰爭一旦開啟,形勢就不受控制,普京設想的閃電戰式的「特別軍事行動」,發展為「俄羅斯 vs 西方國家支持下的烏克蘭」兩個大國間曠日持久的全面戰爭,成為二戰後迄今在歐洲發生的規模最大、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號稱「世界第二」的俄羅斯軍隊,在這場大規模戰爭中表現得異常差勁,蘇聯紅軍在二戰中建立起來的聲譽,基本被俄軍的表現消耗殆盡。而烏克蘭軍隊在戰爭初期表現出堅韌的抵抗能力,在西方軍援之下,扛住了俄羅斯數十萬軍隊的攻擊。

烏克蘭局勢:這張影片截圖取自2024年2月22日俄羅斯國防部在社交媒體發布的影片。部門公布俄軍攻佔烏克蘭東部重鎮阿夫季夫卡(Avdiivka)的過程,指城內差不多所有地下室都成為烏軍彈藥庫。圖為一名俄軍站在位於阿季卡夫卡一幢受損的大廈附近。(Russian Defence Ministry/via REUTERS)

然而,大國之間的戰爭如果持續,就變成了國家綜合實力的長期消耗。擁有1.4億人口、豐富的能源基礎和龐大軍事工業體系的俄羅斯,顯示出比4000多萬人口的烏克蘭強大得多的綜合實力。對這場戰爭,北約堅持「不親自下場」與俄軍對壘、只提供軍援的原則,烏克蘭實際上扮演了與俄羅斯作戰的「戰爭代理人」角色(烏克蘭人可能並不這樣看,這是他們自己的主權之戰)。

(編按: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稱不排除出兵烏克蘭的可能,卻遭北約主要國家否定。)

從兩年來的戰爭形勢看,西方國家顯然低估了俄羅斯作為大國的戰爭韌性。迄今,在以軍人傷亡和軍工產能為基本賭注的博弈中,俄羅斯承受住了西方世界的聯合施壓。在戰爭消耗持續2年之後,整個西方的軍援開始顯著放緩,甚至有中斷的危險。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烏克蘭在烏東軍事重鎮阿夫季夫卡的抵抗中失敗,不得不撤出這一戰略要地。

曠日持久的戰爭正在改變歐洲人的態度,悲觀情緒正在歐洲國家滋生和蔓延。總部位於柏林的智庫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基於在12個國家的民調所做的調研發現,只有10%的歐洲人認為烏克蘭將贏得戰爭,而預測俄羅斯獲勝的人數則佔20%。幾乎40%的人認為,烏克蘭必須接受「妥協方案」,無法奪回俄羅斯佔領的所有領土。該智庫的研究認為,歐盟必須採取「基於事實的」政策,區分「談判達成的和平」與按照俄羅斯的條件達成的解決方案。

普京2024年2月29日在國情咨文表示,有信心讓俄羅斯躋身世界前四大經濟體。(Reuters)

隨着戰爭進入第三個年頭卻仍看不到結束的可能性,疲態已經在西方國家普遍出現,歐洲人的擔憂日漸增強,俄烏戰爭將被視為無限期、無休無止的「永久戰爭」。據英國BBC報道,更令人恐懼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戰爭帶來的疲勞。BBC稱這種現象為「烏克蘭疲勞」。烏克蘭最擔心的也正是所謂的「烏克蘭疲勞」,即在基輔所依賴的夥伴國家中,公眾對烏克蘭的同情和支持正在逐漸減少。

2024年1月16日,在瑞士達沃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出席達沃斯論壇年會。據報道,當天晚上,澤連斯基與來自全球各國大約60名媒體領袖會面,在回答完最後一個問題後,澤連斯基彎着疲憊的身子離開。此時,坐着幾十位全球媒體領袖的會場掌聲稀落,人們還沒回過神來,澤連斯基就從大家面前穿行而過,沒人再舉起手機。2024年2月16日至18日舉行的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俄烏戰爭是一個重要話題,主題罕見地被定為「雙輸?」(Lose-Lose?),會議對這場戰爭充滿了悲觀氣氛。這些場景所顯示的,正是「烏克蘭疲勞」景象。

對烏克蘭支持最多的美國,也正在醖釀一個重要的變數。由於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宮(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大),美國未來可能顯著改變對北約的政策,並可能大幅削減甚至中斷對烏克蘭的軍援。一旦這種情況發生,烏克蘭的戰爭「臍帶」將被中斷,戰爭將立刻無法持續。雖然美國總統拜登屢次表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停止援助烏克蘭。但如果拜登輸掉大選,這些政治上的信誓旦旦將立刻作廢。

對於特朗普鼓勵俄羅斯攻擊北約盟友的言論,拜登批評其為愚蠢、可恥、危險和不美國。(Reuters)

讓西方感到矛盾的是,放棄援烏就是承認俄羅斯的勝利,這對美國和整個西方世界來說也是不可接受的。這不僅意味着一場戰爭失敗、西方道義的失敗,還會給歐洲國家帶來現實的地緣政治威脅——核大國俄羅斯可能再度對歐洲諸國形成安全威脅,冷戰時的噩夢將會重臨。美國《大西洋月刊》日前刊文稱:「如果白宮放棄軍援烏克蘭,就等於是向中國和俄羅斯發出訊息,證明中俄此前的說法是真的,美國就是一個日益衰弱的國家。同時,這也就是向歐洲證明,美國是不可相信的。」對於美國的全球利益和全球信用來說,這種結果是難以接受的。

這場戰爭將在何時結束?將以何種方式結束?目前都是未知數。在「核均衡」的底線之上,只要北約不親自下場,按目前的態勢,俄烏戰爭將難以在短期內出現很大的變局。西方國家能否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有力度的軍援,烏克蘭人對這場戰爭的意志,將會影響這場戰爭的相持。今後不短的時間內,雙方都將面臨近乎極限的忍受,誰能堅持下去,誰就可能在未來的博弈中獲得更多的籌碼。

(編按:普京在並2月29日的國情咨文中提到如果西方軍隊介入烏克蘭,將會有使用核武的可能。)

從目前態勢來看,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認為,當戰爭雙方陣營都感到難以支撐下去的時候,談判才可能會到來。未來如果有談判,既不太可能按照烏克蘭的條件來進行,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俄羅斯的條件來談。對於烏克蘭人來說,目前是極為艱難的時光。對於普京來說,也在期望通過時間的拖延來繼續消耗西方的耐心與決心。就俄烏戰爭來說,未來最大的變數來自美國大選結果,如果特朗普贏得大選,2025年有可能發生重要的變化。而在2024年,仍將是拼死保持僵局的一年。對俄羅斯來說是如此,對烏克蘭和西方來說也是如此。

最終分析結論:

持續兩年的俄烏戰爭是人類歷史上巨大的悲劇之一。至少在2024年內,這場悲劇還看不到結束的跡象,對戰爭雙方陣營的信心、國家實力和耐受力都是極大的考驗。在諸多影響因素中,美國大選結果對於俄烏戰爭的前景可能會有特別影響。目前,不論是烏克蘭、俄羅斯、美國、歐洲甚至中國,都在觀察美國國內政治格局的進程與變化。

本文原載於安邦智庫2024年2月25日的每日經濟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