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局勢|最重要的是打破對美國的軍事迷信,菲律賓不足為懼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近來南海局勢驟然升温。美「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12月4日闖入仁愛礁鄰近海域,遭解放軍南部戰區全程跟監警戒。此前12月3日菲律賓海岸警衛隊(PCG)宣稱表示,在南中國海聖靈礁(Whitsun Reef,又稱牛軛礁)附近出現的中國海上民兵船數量暴增,已經由上個月的111艘增加到目前的135艘。

12月2日,法國國防部長塞勒科爾尼(Sebastien Lecornu)和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Gilberto Teodoro)在馬尼拉簽署了一份意向書,以促進雙邊國防合作。雙方同意加強軍事聯繫,包括可能進行談判,允許兩國士兵進入對方領土。菲律賓與美國和澳洲也簽訂了此類協議。

總統小馬可斯11月20日在夏威夷發表演講時稱,菲律賓已主動與越南、馬來西亞等國接觸,希望探討在雙邊層面達成「南海行為準則」的可能,並希望進一步擴展到其他東盟國家。這本質上是排除中國在外的「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可能導致南海爭端進一步激化。

在小馬可斯政府上台後,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開始製造話題,大體動作有三種,一是激行為同中國爭奪控制權,二是引入外部勢力介入,三是牽頭在地區磋商中排斥中國。小馬可斯政府在南海問題上越發激進不是沒有緣由的,抓住菲律賓是拜登政府在南海局勢上的大手筆。

圖為2023年11月21日,一列參與美國與菲律賓南海聯合海空巡航的戰機。(Reuters)

南海局勢並非第一天如此,在2013年前後,南海形勢要遠比現在嚴峻。菲律賓、越南等國輪番上陣向中國發起挑戰。非法油氣開採鑽探、抓捕漁民甚至撞船等事件時有發生。和以往相比,菲律賓目前在南海向中國發起挑戰,不足為懼。

經過過去十年的鬥爭,東盟地區國家在中美之間的立場更接近於中立,和十年前試圖仰賴美國挑戰中國的態勢已經大不同。因此,小馬可斯政府在美國的支持下越發激進,不是地區聯動性行為,除了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同中國的關係較為穩定,沒有在南海問題上挑戰中國的意向。

地區國家在南海問題的解決進程上形成了以東盟為主導的南海行為準則磋商機制。菲律賓試圖以一己之力同各方達成全新的規則,並不切實際。菲律賓同其他國家也有海上糾紛,在南海問題的解決上不具備領導地區國家行動的實力。

如今,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實力大增,控制力今非昔比。解放軍經常性在相關島礁的「鄰近海域」對美國軍艦全程跟監警戒,是有能力應對美軍的象徵。中美軍事力量直接相遇的機會越大,衝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是這也恰恰說明了問題之所在,南海博弈歸根結底還是中美之間的問題,中國可能會敲打菲律賓,但絕不會將應對菲律賓放在主要日程。以往美國提供的軍事、政治、外交等支持是相關國家挑釁的底氣所在,未來美軍是否會在爭議海域增援盟友將是風向標。中國最重要的問題是破除相關國家對美國的軍事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