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總理訪華:中澳經貿合作壓倒一切
11月7日,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佈,他此次對中國的三天訪問取得成功。這是他個人第七次訪華,作為總理的第一次訪華,也是2016年以來澳洲總理首次訪華。此訪成功的關鍵,是他在政治和經貿對話層面與中國達成的共識相關。
根據澳總理辦公室公布的內容,澳洲尋求「穩定」和中國的雙邊關係,尋求和中方全面重啟自由和不受約束的貿易關係。就成果而言,阿爾巴尼斯稱,將有更多中國留學生到澳洲、更多中國航班飛往澳洲,「這些都關係到澳洲的就業崗位」。其他成果包括:恢復年度總理會晤、恢復雙邊外交與戰略對話、戰略經濟對話以及政府間其他溝通機制。阿爾巴尼斯還邀請中國領導人在時機適宜時訪問澳洲。
雙方政府層面的溝通與對話已經促使中方逐漸撤銷了對澳洲煤炭、木材、大麥、乾草等產品的貿易禁令。阿爾巴尼斯及其幕僚樂觀認為,中方也會在逐步撤銷對澳洲葡萄酒、龍蝦及牛肉的限制。這對澳洲農民來說是好消息,有助於實現中澳貿易關係正常化。根據中國外交部之前公布的消息,10月下旬,中澳在世貿組織框架下,就彼此關切的葡萄酒、風塔等世貿爭端進行了友好協商,並達成妥善解決的共識。
澳洲能夠達成以上這些成果離不開其對華姿態的調整。隨着雙方貿易關係的緩解,澳洲撤銷了在世衛組織的起訴。阿爾巴尼斯訪華前,澳洲政府內閣宣佈,對中國嵐橋集團持有的北領地達爾文港99年租約進行的安全審查發現,「無須更改或取消租約」。這消除了中澳投資領域的一大安全關切。中方曾批評澳洲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國企業在澳的基建投資。
這也和阿爾巴尼斯本人的政治立場有關。自工黨去年贏得大選後,澳政府就在積極調整莫里森自由黨政府時期過於依附於美國政策的對華關係。阿爾巴尼斯和工黨在應對中國議題上更務實。這一點從他訪問上海和北京時的言行就能看出。他基本上不談意識形態,很少主動提及安全問題。雖然阿爾巴尼斯承認中澳兩國在「政治制度」、「價值觀」和「利益」方面存在差異,媒體記者也會就人權等議題向他施壓,但他最終都會將重點落在中俄經貿、氣變和人文合作的重要性上,因為這些合作有助於追求澳洲自己的國家利益。
對於美國及其盟友例行關注的安全議題,阿爾巴尼斯也是將其置於經貿合作框架之下。從他在記者會上的表態來看,只有經貿合作才會維護好澳洲的國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11月7日他對記者說:「穩定澳中關係不但對澳經濟至關重要,對地區安全與穩定也同樣重要。」他舉例稱,對華貿易佔澳出口的25%以上,四分之一的就業崗位依賴於和中國的對華貿易。在今年1月至8月期間,澳洲對華出口了60億美元的產品,遠高於去年同期的8500萬美元。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對澳洲的進口額達到2686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0%。這一數據標誌着中澳經貿關係進入了實質性改善階段,也逆轉了此前澳洲對華出口下滑的趨勢。雙邊的進出口總額按年增長19.8%,顯示出中澳貿易關係的回暖勢頭。
在中國看來,澳洲目前並沒有像日本和加拿大那樣大力度配合美國推動的「小院高牆」和「脱鈎斷鏈」,所以依然注重推動和澳洲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阿爾巴尼斯稱,中方並沒有提及「奧庫斯」(AUKUS,又譯「澳英美聯盟」)話題。該聯盟是之前導致中澳關係遇冷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中國外交部公布的訊息,中方向阿爾巴尼斯提到,中國在亞太地區不搞排他性小圈子,不搞集團政治,不搞陣營對抗。小圈子解決不了全球面臨的大挑戰,小集團適應不了當今世界的大變局。中澳要警惕那些把亞太地區搞亂的企圖。根據澳方公布的消息,對於地區安全關切,阿爾巴尼斯希望中美能夠通過高層對話構建「護欄」。
從中美大國博弈的視角看,阿爾巴尼斯此次訪問也是為了平衡在中美之間的利益。他訪華前曾訪問美國,但效果有限,不但原計劃在國會的演講因「議長選舉亂局」而被迫取消,就連「奧庫斯」協議的具體內容,也遲遲未有落實。美國國會的相關預算撥款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反觀阿爾巴尼斯此次訪華行程,他注重對華經貿合作,取得了更多務實的成果。正如習主席在會晤阿爾巴尼斯時所說,「中澳同為亞太地區國家、二十國集團重要成員,兩國沒有歷史恩怨糾葛,沒有根本利益衝突,完全可以成為相互信任、相互成就的夥伴」。經貿合作依然是中澳關係的基礎。此次阿爾巴尼斯訪問北京前先出席進博會,也說明他重視和中國的經貿合作。
從中方接待阿爾巴尼斯的過程來看,中澳經貿關係正常化也可以向其他國家,尤其是日韓加等美國盟友釋放訊息,中方注重在互相尊重的情況下開展互利互惠的經貿合作。日韓、加拿大領導人相比,阿爾巴尼斯的姿態轉變更為務實,保持了一定的獨立性,他並不希望像前任那樣將經貿議題武器化,也不希望美國在中澳經貿合作中打下楔子。
本文原載於「中美聚焦」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