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競爭」沒有平局 不再以美國意志為轉移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當今世界是「大國(中美)競爭」時代,這是美國定義的。美國率先出招,中國也已果斷應戰,從貿易戰到科技戰,從台海到南海,風波不斷。可這會兒,拜登卻又急着與中國「劃底線」,求對話。

自今年6月以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和美國總統氣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已先後訪問中國,在克里訪華期間,百歲高齡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也訪問了中國。在美國高官近期相繼訪問中國之後,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放風」稱,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計劃於今年8月底訪華。報道聲稱,這是拜登政府為緩解中美這兩大經濟體之間緊張關係所做努力的一部份。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美國和中國正在開闢新的溝通渠道,以解決爭議性問題,這是自布林肯訪問中國以來,兩國在穩定關係方面取得進展的跡象之一。報道援引三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和中國將成立兩個工作組,專注於亞太地區問題和海洋問題,還有可能成立第三個工作組,專注於更廣泛的領域。美國和中國的官員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落實這些接觸的細節,討論相關安排。

如何描述中美這段時間以來的形勢變化——這就相當於棋局已經開始,當發現自己局勢不佔優的情況之下,美又提出要更改行棋規則。

2023年6月1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REUTERS)

美國強攻無效不佔優勢

回看,美國首先把中國定位為主要的「競爭」對手,確定了遏制中國戰略,並對中國展開激烈的「攻擊」:在原有貿易戰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科技戰。強打台灣牌等於是挑戰中美建交的底線。同時還公開聲稱要建立新自由聯盟以應對中國。

可見,中美戰略博弈的「棋局」是美國人自己擺下的,「規則」也是美國制定的。儘管處於弱勢的一方,可中國從未有過不戰而降的道理。中國最艱難困苦的年代都頂過來了,何況已經是今非昔比的現在。

美國商務部長即將要訪華,談的肯定是貿易問題,這肯定涉及到中美貿易戰問題。近一段時間,中美之間的貿易額不斷下降,主要是美國對華出品下降。一方面是美國的限制,另一方面則中國增加了更多的貿易夥伴。然而,美國需要中國大量增購能源和農產品,但中國正在擁用更多充沛的貨源地。另外,中國對外開放力度正在擴大,美國跨國資本可是都等得急不可耐了。這也是重點之一。

對中國半導體晶片的打壓,確實給中國帶來不小的困難。可目前看來,這個困難還是能夠克服的。重要的是,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創新與核心製造正在取得突破性進展。美國封殺為中國相關企業空出了大量的市場空間,這等於是在助中國相關企業減少競爭壓力。

貿易戰繼續打,中國也只能是無奈應戰。可要計算損失或對比經濟現狀,似乎美國更慘;打科技戰,中國反對自然是無效,更多是被動挨打。可目前來看,中國在高新科技領域強勁發展勢頭不減反增。而美國的高科技企業卻率先叫苦不迭了。在中國宣布要對鎵、鍺等重要戰略資源進行限制的時候,美國相關實體更是怨聲一片。拜登擴大晶片出口範圍限制令還沒出,就又同意了國內實體可以出貨。顯然,科技戰也不是那麼好打的。

除了打壓中國經濟和高科技,美國還強打軍事牌。美國艦機也增強了通過挑釁向中國進行軍事威懾與訛詐。然而,不管是在南海、東海還是台海,解放軍都採取了強烈的維權行動和部署。並強烈回敬了美軍的無禮。正是由於解放軍的強勢反擊,讓美軍有些手足無措了。更由於兩軍溝通渠道受阻,增加了擦槍走火的危險。如今的情況是,不管南海東海還是台海,解放軍都已經實際上打破了美國一再警告不要改變的「現狀」。現狀就是不允許美軍在中國家門口撒野,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讓美軍在亞太難以逞威。

總之,這些年來的中美戰略較量,美國既不得勢,也佔不到便宜。相反,自己的傷害遠大於中國。關鍵是中國快速發展的勢頭始終不減。孤立中國的結果反而是中國影響力升的更快。

因此,拜登此時可能是想改變規則、改變玩法了——穩住中國不要發全力,最好能夠說服中國做出犧牲和讓步。其實,目前中國主要還只是處於防守階段,並沒有真正出招。這其實是讓美國悠着點,或給美國留出「悔棋」的考慮時間。目前,美國在明局不佔優勢,甚至有點無棋可走的感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3年6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不在圖中)。(Reuters)

拜登「再平衡」是不對等的平衡

從目前局勢看,拜登很可能有心弱化對華戰略打壓攻勢,以避免惡鬥下去無法收場。但打壓遏制中國高科技,推動建立與中國「競爭」 的聯盟,在中國周邊強化軍事部署,這些都不會改變。最可能發生的就是,弱化中美常規貿易戰,推動在所謂的符合共同利益的領域裏的合作。藉此以穩住中國,或者是不使中國在戰略上強烈的反制。也就是建立中美關係的新的動態平衡。

學界已經出現愈來愈多中美關係「再平衡」的討論,但在官方體系中似乎沒有提及過,至少拜登和布林肯都沒有提到過這個詞。不管是「平衡」還是「再平衡」,都是建立一個穩定的關係,但容易給人一種白宮慫了的理解。可是實際上,中美關係確實需要建立一種新的平衡關係,否則就是在對抗的道路上愈走愈遠。

從奧巴馬時期開始,中美關係的平衡實際上就已經被美國打破。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過去那種「世界加工廠」和「世界超級市場」的合作模式。如果美方不想現在就與中國全面對抗或冷熱戰,就必須尋求建立一種新型的平衡關係。至少要相對穩定。

自奧巴馬時期的亞太平衡戰略開始,中美關係的平衡就已經實際上被打破。特朗普時期就已經是爆發了貿易戰。這實際上已經是站在了冷戰的邊緣。而拜登政府已經明確把中國定位為最大的對手,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同時,也明確了目前的世界實際上進入了中美大國「競爭」時代。實際上中美的冷戰已經開始。

即使是在美俄進行一場代理人戰爭的情況之下,還要對中國同時進行強力打壓。這一系列動作都表明了中美關係已經嚴重失衡。也就是中美關係已經發生的質變。

這就意味着要建立一種新的關係。從近來白宮高官一再表明不想與中國發生衝突或儘量避免發生衝突對抗來看,白宮也確實是在尋求建立新的平衡關係。但從白宮高官強調還會繼續做中國不喜歡的事,以及為中國劃定了「無害繁榮」的發展範圍來看,所謂的「平衡」,就是把美國置於中國之上的不對等的平衡。

儘管美國不想衝突,可打壓遏制中國是必須的。因為中美的競爭,雖不是霸權爭奪,但,是在競爭領導權。這是「非贏即輸」沒有平局。

因此,貿易戰還得繼續,只是有可能換個打法;科技戰更不能停止,這涉及到實力地位的問題;美軍在亞太增強部署不能變,這是美國與中國競爭的王牌……

在美國的認知中,還是希望中國能夠做出改變,那就是犧牲自己的核心利益,以換取美國不對中國的「正常貿易」進行打壓。中國要維護的核心利益,就是對美國的安全威脅。不想與美國對抗,不想發生戰爭,中國就必須做出讓步。這就是美國希望的中美關係再平衡。一句話,就是中國不要再對美國的政策措施做出過激的反應。

但顯然,這是美方的一廂情願。既然世界已經進入了中美大國競爭時代,既然美國已經把中國視為「敵手」,既然美國已經出招,中國的反擊就不可能停止。

美國總統拜登2023年7月21日在白宮發表講話(Reuters)

不會重現正式「對話」模式 什麼意思?

如今,美國要求對話,自然是發現目前的鬥法玩不下去了。也就是想改變玩法,改變棋局規則。但要改規則,也不是想改就能改的。要實現真正的對話,就必須滿足中國的對話條件。而中國提出的對話條件不是用來談判的。沒有誠意,中美任何形式的對話都將失去意義。

據美媒報道,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在華盛頓同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和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高級主任貝莎蘭(Sarah M. Beran)舉行工作磋商,雙方圍繞中美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坦誠、深入、建設性交換了意見。

這一次互動級別明顯降低。雖然級別降低,但相較於之前來的內閣成員,這一次反而有一些實質內容。這一次對話中美方正式向中國外長王毅發出了訪美邀請。也就是說,此次對話一個重要的內容是談王毅訪美事宜。

對於此次對話,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兩國將成立兩個工作組,專注於亞太地區問題和海洋問題。此外,還有可能成立第三個工作組,專注於更廣泛領域的問題。顯然是意在弱化中美貿易戰和科技戰。並強調,美國不會重現前幾屆政府的正式「對話」模式。

如果真的是如此,那就意味着要開啟一種新的對話形式。白宮這是何用意?是對過去的全面否定嗎?不大可能。那麼還能有什麼新花樣嗎?

成立工作組,似乎在峇厘島會晤後就提到過,並沒有細細說明。成立工作組,就意味着是從低級別開始了。但這意味着是從基礎和細節開始。這意味着中美關係有點新打鼓、另開張的意思。

不論如何,從更加全局來看,烏克蘭戰爭對美的消耗與牽制,中東等地區地緣政治的加速演變,去美元化浪潮的興起,中國主導或引導的獨立於美國西方的國際合作體系的建立,等等。這些都是對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大打擊。而中美兩國的境遇相比,中國也明顯要好。因此,要改變遊戲規則,也絕不可能由美國說了算。這場大國競爭棋局如何玩下去,絕不會以美國意志為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