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訪華得見習近平 葫蘆裏賣什麼藥? 有三張試紙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6月18、19日一連兩日訪問北京,先後與中國外長秦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會面,最後更一如外界風聞所料在離開北京之前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稍多於半個小時的會晤,讓行程營造出中美關係回暖的氛圍。問題是,回暖的氛圍並不是實際的政策。在拜登(Joe Biden)實質制華力度未減之際,人們只能納悶這次五年來首次的國務卿訪華到底葫蘆裏賣什麼藥。

根據北京方面的官方通稿,無論是與布林肯商談長達7.5小時的秦剛,還是與之會晤近3小時的王毅,兩人皆在布林肯面前重新複述了中國一直以來對於美國的既有立場。而習近平在布林肯面前也只是表達了其對中美關係一如既往的正面期許,並無令人意外之處。

彈了又彈的「老調重彈」

在18日的會面中,秦剛表示,當前,中美關係處在建交以來的最低谷,這不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共同期待。他提到習近平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是中美對美政策的根本遵循,指出中方致力於構建穩定、可預期、建設性的中美關係,希望美國秉持客觀理性的對華認知,與中方相向而行,雙方應不折不扣落實習近平和拜登去年11月在巴里島會晤的共識。

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左)2023年6月18日與中國外長秦剛在北京的釣魚台國賓館會面。此圖上載於布林肯個人Twitter賬號。

他特別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最重大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風險,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將不支援「台獨」的承諾真正落到實處。

在19日的會晤中,王毅指布林肯的北京之行正值中美關係處在一個關鍵節點,需要就對話還是對抗、合作還是衝突作出選擇。他強調,中美關係陷入低谷,根源在於美方抱持錯誤的對華認知,並向布林肯深入闡釋了中國發展振興的歷史邏輯和必然趨勢,介紹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徵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豐富內涵,敦促美方不要拿國強必霸的模板來鏡像中國,不要用西方傳統大國走過的軌跡來誤判中國,並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國威脅論」,取消對華非法單邊制裁,放棄對中國科技發展打壓。

在其同日與布林肯的會晤中,習近平則作出了較為正面的表態,表明世界需要總體穩定的中美關係,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且國際社會普遍對中美關係現狀感到擔憂,不希望看到兩國衝突對抗,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期盼中美和平共處、友好合作。他同時表達出中國的善意,聲明大國競爭不符合時代潮流,更解決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和世界面臨的挑戰,中國尊重美國的利益,不會去挑戰和取代美國。

而布林肯的表態,則離不開「四不一無意」(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制度、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以及中美保持溝通和管控分歧。

習近平會面布林肯時的排位,跟以往的國務卿如蓬佩奧(Mike Pompeo)等訪華時與習並排而坐的情況不同。(Reuters)

上述的中美表態,即使用詞或許有不同,卻是彈了又彈的「老調重彈」。

在較為具體的共識上,落實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有效管控分歧,推進對話和流合作,是首要重點。雙方因而也同意保持高層交往,繼續推進中美關係指導原則磋商,繼續推進中美聯合工作組磋商,以解決中美關係中的具體問題。同時,基於習近平6月16日與微軟創辦人、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Bill Gates)見面時所說的「中美關係的基礎在民間」,中美也同意鼓勵擴大兩國人文和教育交流,就增加中美之間客運航班進行積極探討,歡迎更多學生、學者、工商界人士到彼此國家互訪,並為此提供支援和便利。

再次「為溝通而溝通」?

簡單來說,這次布林肯訪華所達至的中美具體共識,就是「繼續談」。這跟峇里島的「習拜會」共識,本質上似乎沒有任何差別。而那一次峇里島中美元首會晤所營造出來的「回暖」氛圍,很快就被本年2月的美國擊落中國氣球事件打破,直至本年5月兩國高層才重啟了較為緊密的溝通,為這次布林肯「遲來」的訪華行程鋪平前路。

習近平2023年6月16日在北京會見蓋茨(新華社)

到了今天,無論從布林肯訪華達成的具體共識,以至拜登最近的發言,我們也可見拜登當局的意圖似乎又是要創造另一場「習拜會」。早在5月中的日本廣島G7峰會上,拜登已說出了「笨蛋氣球」(silly balloon)一詞來淡化中美氣球爭議的重要性,又表明期待中美關係「很快開始解凍」。

到6月17日,拜登更進一步表示他不認為中方當時知道氣球在哪、裏面有什麼、在發生什麼事,將全球媒體追蹤報道了近一周的「中國間諜氣球」事件淡化成一宗小意外。同時,拜登亦暗示他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與習近平見面,討論中美如何在合理的分歧中相處——本年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11月15、16日將在美國三藩市舉行,是外界預期中另一場習拜會的時機。

拜登從其數十年外交經驗得來的核心精神是,「在國際政治上,所有的政治也是個人之間的」。根據這種想法,中美高官一直維持溝通,即使溝通沒有帶來什麼實質的政策改變,本身就是一種外交進展。然而,對於拜登當局一直以來尋找與華溝通的外交取態,中方的立場一直是,中國與美國對話溝通的大門始終敞開,關鍵在於不能「為溝通而溝通」。

這一次布林肯訪華到底是否另一場「為溝通而溝通」的溝通,還是將會為中美關係帶來實質的改變?

2023年6月1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科羅拉多州(Colorado)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市(Colorado Springs)的空軍畢業典禮上致辭。(Reuters)

未來幾個月的三個觀察點

無論是中國方面,還是美國拜登當局,在具爭議性的實質議題上,都傾向避開鎂美燈而進行低調的談判——正如美國至少從本年春天開始與伊朗進行的秘密磋商一般。因此,我們並不能單憑中方和美方會面後空泛的官方說法而直接得出「這又是一次空談」的結論。

目前,中美競爭的客觀形勢,沒有人能夠改變。在競爭之中,中方所謂的「管控分歧」、美方所謂的修築「護欄」,避免不必要的意外衝突,是雙方的目標。要觀察這次布林肯訪華有何結果,就是要看中美能夠在競爭之中以具體行動上展現在特定領域仍有合作的空間。

在未來數個月的時間維度來看,這個問題有三張試紙。

其一是拜登當局近幾個月盛傳即將公布的美國對外投資審查機制,其目標是用來阻止美國人和企業對外國軍事、情報相關的軍民兩用技術的投資,被稱為「反向CFIUS」(CFIUS是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負責審查外國對美投資)。到底拜登會否在短期內以行政命令方式推出此機制?到底此機制是寬是緊?這一方面的發展將預示着中美「脫鈎」(或「去風險化」)會否進一步升級。

布林肯與王毅:2023年6月19日上午,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在位於北京的釣魚台國賓館會見來訪的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圖為兩人進入會議廳前合照及握手,供在場記者拍照。(Reuters)

其二是美媒盛傳布林肯此行想要尋求中方有關芬太尼(Fentanyl)出口管制的進一步合作。過去兩年美國濫藥致死人數的三分之二皆來自芬太尼所合成的毒品,美國司法部4月曾公開指責中國藥企將芬太尼前體化學品供應墨西哥毒販,商務部5月亦曾因此向多個中國實體和個人實施制裁,墨西哥總統在美國壓力下也曾公開表明要尋求中國協助,美國亦希望中國藥企能加強了解其客戶、清晰化其貨運標籤,並與美國政府合作打擊販毒。

中方此前已指責過美國不應為自己的芬太尼問題責怪中國,應當為此嚴肅反省。不過,如果中方正如特朗普時代一般進一步與美國合作加強芬太尼相關化學品出口的管控,這將顯示出中美在這些沒有政治和道德爭議的議題上仍有合作的空間。

其三則是《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的續期。該協定在中美1979年建交時就已簽署,可算是兩國關係的基石之一,中美官方部門40多年來也根據此協定推動了不計其數的科技合作項目(有興趣的讀者可能參此2017年的解密文件)。一直以來,中美兩國政府每5年都會為此協定續期,對上一次是在特朗普正要向中國啟動貿易戰的2018年初。此協定即將在本年8月23日到期,路透社報道拜登當局仍在商討應該直接續期、由它自動過期,還是與中國重談新的協定。共和黨的對華鷹派,則已公開要求拜登當局不要續約。

如果拜登能抵禦「對華軟弱」的批評,跟過去慣例一般為此科技合作協定續期,這將表明美國仍能為中美關係修築護欄,並證明所謂的「去風險化」和「中美脫鈎」的確有實質上的差別。

說到底,中美官方的公開表態、鎂光燈下的影像只是表象,中美競爭格局的真正走向還是要在實務上去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