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擁抱、退出到再走近 印度的「印太戰略」變與不變|專家有話說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作為近期國際外交舞台上頗為活躍的印度,從受邀出席G7峰會到出訪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洲,國際媒體注意到「印太」一詞正在成為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使用頻率頗高的概念,印度對於美國提出的「印太戰略」的心態正在出現變化。

印度從初始階段印度對「印太」概念的積極擁抱,到過程中的冷卻和反覆,甚至出現退出「印太經濟框架」的貿易談判,到當下重新走近「印太戰略」。印度面對這一概念的不斷反覆變化的態度背後,卻有一個不變的核心。

撰文:國觀智庫秘書長、資深研究員何岸。香港01獲授權轉載

圖為5月20日,日本廣島召開G7會議,印度總理莫迪前往出席參加。(Reuters)

一、「印太」概念的出爐與印度政界學界的熱切回應

說到「印太戰略」的首次提出,有多種說法。早在上世紀20、30年代,德國地緣政治學者卡爾•豪斯霍夫(Karl Haushofer)就已提出了「印太地區/空間」的概念。21世紀以來,澳洲、美國、印度等國學者和政客紛紛提及「印太」概念。安倍晉三在2007年訪問印度時,提到「印太交匯處」,希望印度洋地區與太平洋地區融合發展,並建立一個「自由繁榮之弧」。

21世紀以來,印度學界的夏亞姆•薩蘭、拉賈•莫漢等學者也頻繁在文章、研究報告中使用這一概念。與此同時,「印太」概念出現在印度官員的講話中。曾出任印度海軍司令的阿倫•普拉卡什表示:「印度人覺得亞太概念將印度排除在外。」2012年,時任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表示,「一個穩定、安全、繁榮的印太地區對我們自身的發展與繁榮至關重要。」印度駐美國大使尼魯帕馬•拉奧曾表示,我們很高興亞太心理地圖發生的變化,其重心西移將印度囊括其中。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稱,「印太」對於印度意味着巨大的機遇。

二、奧巴馬政府「重返亞洲」戰略與「印太」概念興起同步

在奧巴馬(Barack Obama)的第一任期,其「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點是東南亞;在其第二任期,奧巴馬將「亞太再平衡」戰略重點前移南亞,完善其「印太」戰略佈局。2010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在火奴魯魯首度提出了印太概念。第二年,希拉里發表「美國的太平洋世紀」一文,提出「由印度次大陸到美國西海岸這一橫跨太平洋、印度洋的廣闊地區正在被航運和戰略日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闡述了美國官方對於印太的重視。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台後,將印度對外的「東向政策」升級為「東向行動政策」。2015年,印美簽署《美印亞太和印度洋地區聯合戰略願景》,印度的「東向行動政策」和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對接。同年,印度出台「薩迦倡議」(地區共同安全和繁榮)。

三、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印太戰略」丨印度積極擁抱「印太」概念

2017年,美國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正式出台「印太戰略構想」,取代奧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特朗普政府不僅在官方文件中以「印太」取代「亞太」,更採取諸多措施推動實現其「印太夢」,彰顯其地區政策出現重大調整。2018年,馬蒂斯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首次公開系統闡述「印太戰略」,此後,美方不斷深化拓展該戰略。作為印度洋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國,印度被視為「印太戰略構想」成功落地實施的關鍵。

印度積極擁抱「印太」概念,藉此深度融入亞太事務。整體看來,印度當局和戰略界積極支持「印太」從地理和學術概念升級為美國對外戰略構想,認定印度可從中獲得重大戰略收益。在此情勢下,印度當局將持續調整外交政策,積極配合乃至引導「印太戰略構想」走向,服務於抗衡「一帶一路」倡議、聯手美國等國家平衡中國崛起等目標,最終實現印度大國崛起之夢。2017年6月,莫迪總理訪問美國,這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莫迪的首次訪美,兩人就一系列議題特別是「印太」概念進行了討論。莫迪表示,印美將共同推動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特別是強調維護印太地區自由航行、飛越以及商貿的重要性等。10月25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印期間與印度外交部長斯瓦拉吉發表聯合聲明,重申根據國際法確保自由航行、飛越和商貿的重要性,共建所謂「自由、開放和繁榮的印太地區」。

圖為2022年11月,印尼峇里島舉行的G20峰會,莫迪與拜登會面。(Reuters)

四、拜登政府繼續着力「印太戰略」丨印度宣佈退出「印太經濟框架」貿易談判

2022年,美國白宮發佈「印太戰略」報告,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安全和經濟方針進行詳細闡釋。該報告是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發佈的第一份區域戰略報告,報告內容凸顯美國聚焦印太、拉攏盟友、鞏固霸權的企圖。拜登(Joe Biden)政府的「印太戰略」直接延伸出的「印太經濟框架」,本質上是變相保護主義,是美國「印太戰略」在經濟領域的補充。在既定的小圈子內部進行內循環,衝擊現有的區域合作架構,阻礙自由貿易。美國為了鞏固其自身在「印太地區的領導地位」。

就在「印太經濟框架」啟動四個月,作為「印太經濟框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印度率先表態,暫時退出貿易領域的談判。印度商工部長戈亞爾給出的理由是:「我們還沒有看到各國將獲得什麼好處,以及在環境等方面施加的任何條件是否可能歧視發展中國家。」印度《金融快報》指出,「印太經濟框架」在貿易方面要求成員國做出的承諾,對於印度而言較為「敏感」。作為上世紀60年代起就倡導不結盟運動的印度,在外交上一直具有不結盟的歷史傳統。此次貿易談判,印方在看不到實際利益的情況下,印度選擇此時退出印太經濟框架談判並非偶然,以實際行動對「美國中心主義」說不。

五、印度再次走近「印太戰略」,借力實現自身崛起

此次印度總理訪問巴布亞新幾內亞,表示印度-太平洋地區面臨着氣候變化、恐怖主義、海上交通通道安全和海盜等一系列挑戰,並稱印度認為只有通過共同努力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以確保「開放和自由」的印度-太平洋地區。印度此次就「印太戰略」高調發聲,表示將與美國、澳洲等國一起密切與太平洋島國的合作,就是希望通過對拜登政府「印太戰略」的支持,換取美國對印度在區域問題上的進一步扶持。

印度學者布拉馬·舍拉尼表示,印度對於自己與美、日、澳關係的態度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它們正在形成緊密的合作網絡,在地區和國際問題上採取協調一致的立場。印度戰略評論家拉賈·莫漢認為,過去印度堅持不結盟理念和「戰略自主」,「但如今,由於亞洲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由於印度對其國家利益有了清醒認識,由於連續幾任美國總統做出的卓越努力,印度越來越向西方靠攏」。

六、美印合作態勢或將進一步加強丨印度對外政策的「變與不變」

印度的國際戰略,總離不開平衡印度與其他大國的關係,特別是與美國和中國的關係。在大國之間,印度的對外政策體現出明顯的投機性,美印在「印太戰略」框架下加強了針對中國的戰略合作與協調。從熱切回應到退出貿易談判,到現在印度重新走近「印太戰略」,凸顯了印度在中美之間的選擇。未來一個時期,美印或將在印度洋地區進一步加強協調,在戰略態勢上形成更有力的相互支撐。

儘管從「印太」概念的出爐到「印太戰略」成形,印度的態度一直在發生變化。但無論是初始階段印度對「印太」概念的積極擁抱,到過程中的冷卻和反覆,甚至出現退出「印太經濟框架」的貿易談判,到當下重新走近「印太戰略」,印度對外政策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對自身國家利益的維護。2022年8月15日,印度第75個獨立日上,莫迪提出「在未來25年,把印度變成一個發達國家」,即2047年,印度獨立100周年時,印度應該成為發達國家。從一開始,印度政府與戰略界就對「印太」概念持積極支持態度,如今更希望借美國的「印太戰略構想」實現一系列訴求,服務於建設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