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俄烏斡旋之行:世界需要魯仲連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誰能反對勸和促談?縱使李輝首輪西行沒有取得具體成效,卻不失為一個好的開端。

今年3月10日,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突然在北京宣布,決定恢復外交關係。事前,中國這位魯仲連在幕後所做的勸和促談的工作,竟然完全沒有被西方媒體察覺。但勸和促談從此有了可獲成效的明證,也明顯確立為中國外交的新標杆。

此前的2月21日,北京發布了《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幾天後發布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的文件。4月26日則公布,資深外交官、前駐俄羅斯大使李輝將作為中國歐亞事務特別代表,從5月15日起,動身訪問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和俄羅斯,實際挑起調停俄烏戰爭的重任。中國外交部形容李輝的行程為「勸和促談,為推動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做出中國的貢獻」。

俄烏戰爭已經打了一年多。這不單是一場俄烏之間的戰爭,也是一場代理人戰爭,因此斡旋不易不在話下,但未必是一場徒然的努力。在中美關係劍拔弩張之際,中國大力推行勸和促談外交,可以視為一種合縱戰略,以對應圍堵中國的連橫戰略(印太北約化)。因此,既是魯仲連,也兼有蘇秦的身影。在中俄聯手之外,形成一個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圈。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於5月16日在基輔出席與中國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的會晤。(烏克蘭外交部新聞處/路透社)

從這個角度看,這個戰略到目前為止成效不錯,促成沙伊復交就是一大成果。在俄烏戰爭方面,勸和促談的努力也開始獲得其他國家的響應。4月間訪華的巴西總統盧拉認為,中國在促進和平方面可能具有「全球最大的」作用。當前俄烏局勢,必須找到一個像中國一樣的「勸和者」;同時巴西也在尋求其他與俄烏雙方均關係良好的國家,為停戰和平創造有利條件。盧拉還點名批評美國從不講求和平,直到現在仍夥同歐洲一起「武裝烏克蘭,煽動戰爭」。

5月16日,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在會見到訪的我國總理李顯龍時透露,他代表六名非洲國家(南非、塞內加爾、烏干達、埃及、剛果共和國、贊比亞)領導人,分別向俄羅斯總統普京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提出俄烏衝突的非洲和平獻議,並將派代表團同俄烏雙方接觸。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隨後證實,六國首腦組成的和平代表團,將於6月或7月訪問莫斯科。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斯蒂芬·杜加里克也在每日新聞發布會上證實,拉馬福薩已致電秘書長古特雷斯,向他通報了這一和平倡議。

上述中國立場文件列出了12條主張:一、尊重各國主權;二、摒棄冷戰思維;三、停火止戰;四、啟動和談;五、解決人道危機;六、保護平民和戰俘;七、維護核電站安全;八、減少戰略風險;九、保障糧食外運;十、停止單邊制裁;十一、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十二、推動戰後重建。

12條的內涵更多的是原則性的宣示,比如,第二條這麼說:「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應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着眼世界長治久安,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架構,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防止形成陣營對抗,共同維護亞歐大陸和平穩定。」這些大原則符合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的利益,問題是要如何落實?

5月26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 (Sergei Lavrov) 在莫斯科與中國歐亞事務特使李輝會面。(俄羅斯外交部/路透社)

唯有中國具調停能力

所以,西方國家的媒體馬上給北京潑冷水並不奇怪。德國之聲引述德語媒體的評論說,這是一場中國的外交秀。「迄今為止,中國甚至沒有明確表明,對維護烏克蘭領土完整維護有何具體理解,更不用說中國高級官員或習近平會敦促俄羅斯撤軍。」但歐洲國家的政治人物是否也作如是觀卻值得懷疑。因為,戰爭爆發以來,歐洲只有吃虧的份,並沒有得到絲毫的好處,正是啞巴吃黃連。可以肯定它們都希望戰爭能快點結束,或是能暫時停火併開始和談,讓它們有喘息的空間。現在除了中國,還有哪個國家能對俄羅斯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飽受糧食、肥料等供應鏈斷裂之苦的窮國,尤其是一些非洲國家,同樣也都希望戰爭能早日結束,但它們根本沒有什麼力量左右時局。北京當然很了解世界當前所面對的困境,也肯定會充分利用時機發揮本身的作用,爭取最大的國家利益。誰能反對勸和促談?縱使李輝首輪西行沒有取得具體成效,卻不失為一個好的開端。

這應該也不出一般人所料,止戰和談哪有這麼容易。歷史上所有的止戰談判都是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過程往往就是打打談談,談談打打。但無論如何,交戰雙方要和談,一般上都需要有人從中斡旋,這就是我們所理解的魯仲連的角色,基本上是充當和事佬。除了中國,還有哪個國家可以舉足輕重?

以遊說技巧超卓見稱的戰國時代齊國說客魯仲連。(wikipedia)

我們一般只把魯仲連當作和事佬,事實上《史記》所記載的魯仲連並非這麼簡單,他替人排難解紛而又不求任何回報,不只渾身是膽,足智多謀,更有俠士的義氣和風骨,這是人類中的稀有品種。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義不帝秦的事蹟,以實際行動,阻止暴虐的秦國吞併列國。

今天的世界和中國史上的戰國時代當然不能相提並論,從二戰後就有個聯合國,主要就是制定國際規則,調解各國的紛爭。但在俄烏問題上,聯合國卻束手無策。聯合國基本上是由擁有否決權的中、俄、法、英、美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操控。俄烏戰爭其實主要涉及俄美兩國,現在中俄和美英已形成兩個陣營,而美國也已擺明要在軍事上永久弱化俄國,因此,調停的工作肯定複雜艱難。五常中的美英法已被北約捆綁在一起,只有中國算是在戰事中「置身度外」的一方,因此也有扮演魯仲連的條件。

2023年5月30日,在烏克蘭基輔一座遭無人機襲擊的大樓受損嚴重。(路透社)

無論如何,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有人願意充當魯仲連總是好事,也應該得到所有愛好和平國家的大力支持。戰爭只有輸家,沒有贏家,在數以萬計的年輕生命在戰場上被犧牲後,在數以億萬元計的軍火庫存在戰場上被消耗後,民意將會逐漸發生變化,和談的契機也終會出現。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就說,隨着中國出手,俄烏戰爭或將出現轉捩點,而到今年底則有望開始和談。

當然,這只是基辛格個人的判斷,一隻燕子成就不了一個春天,但似乎也沒有人事先預料到,中國能把沙特和伊朗兩個死敵拉到一塊,握手言和。同樣值得關注的,是隨着明年總統選舉迫近,美國政情和民情也可能出現對促和有利的變化。

美國國內有一種聲音認為,今天美國在經濟和軍事兩方面所面對的制約,遠比冷戰結束時來得大。美國已不再是所向無敵,現在它已有真正的對手,特別是中國;國內也面對各種嚴酷的經濟挑戰,外交上因此必須斟酌取捨。美國必須接受過去40年來,世界已發生了巨大變化的事實。所以,我們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勸和促談,是否可有樂觀的期待?

作者是吳俊剛是新加坡前新聞工作者、前國會議員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