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亞峰會 | 挖俄羅斯牆腳? 中國在抵禦美歐的進攻
中國—中亞領導人峰會將於5月18日至19日在中國西安舉行。中亞五國領導人將集體訪華,其中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等四國總統將先行在16日起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中國同中亞五國領導人舉行集體峰會是以往從未有過的外交安排。針對此次峰會,不少聲音認為中亞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在俄羅斯深陷俄烏衝突的當下,中國此舉意在挖俄羅斯的牆腳。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說法是對錯誤的。
中國同中亞國家舉行領導人峰會盡管是中國中亞外交史上從未有過的安排,但環顧中亞國家同其他國家的外交實踐,舉行這樣的峰會並不鮮見。
近年來,中亞五國越來越傾向於一個整體同外界打交道,中亞國家元首協商會議是2017年烏茲別克總統米爾齊約耶夫(Shavkat Mirziyoyev)倡議,並得到了各國支持的五國元首峰會。第一屆峰會於2018年3月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Astana)舉行,第五屆中亞國家元首協商會議預計將於2023年9月在杜尚別(Dushanbe)舉行。中亞五國同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歐盟等多方都建立了「C5+1」機制。
以中亞和歐盟的合作為例,2022年10月,中亞和歐盟舉行了首屆領導人峰會。歐盟-中亞外長會議已經舉行了18次會議,2022年11月以「可持續發展的全球門戶」為主題的歐盟-中亞互聯互通會議舉行,第二屆中亞-歐盟經濟論壇計劃於2023年5月在阿斯塔納舉行。在2022年11月的歐盟-中亞互聯互通國際會議上,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強調歐洲是中亞最大的投資方,過去10年,歐盟成員國對中亞國家的投資超過1050億歐元,已經超過該地區直接投資總額的40%。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023年2月對中亞地區進行訪問,召開了「C5+1」會議。早在2015年11月美國與中亞五國外長舉行了第一次「C5+1」外長會。2016年8月,中亞五國外長聯袂訪美,與美國國務卿舉行第二屆「C5+1」外長會。2017年9月,美國時任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在華盛頓與中亞五國外長舉行了第三屆「C5+1」會晤。2019年9月,美國時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與中亞五國外長舉行「C5+1」外長會(土庫曼駐美大使代表土庫曼出席)。2020年1月底2月初,美國時任國務卿蓬佩奧2月3日在塔什干與中亞國家外長也開了一個「C5+1」外長會,宣講了包括六項基本內容的美國「新中亞戰略」。
「中亞+日本」外長對話啟動於2004年,2022年的對話是第9屆,當時中亞五國外長首次集體訪問日本,除了日本外相林芳正2022年12月24日在東京與中亞五國外長舉行外長會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首相官邸會見了中亞五國外長。印度2012年推出「連接中亞」政策,其領導人於2015年首次遍訪中亞,2019年印度正式與中亞國家建立部長級的 「C5+1」對話機制。
從各國同中亞國家的交往歷史看,中國和中亞國家舉行的領導人峰會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安排。2020年7月「中國+中亞五國」舉行首次外長會晤,2023年4月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西安主持中國—中亞外長第四次會晤。和美國歐盟日本印度相比,中國同中亞國家的「C5+1」外長級對話機制開始的比較晚。
與其說中國邀請中亞國家領導人訪問中國是深入俄羅斯腹地,不如說中國的外交舉措是在紮緊籬笆防禦美歐等力量的東擴。
中亞五國中有三國和中國領土接壤,邊界線長達3,000多公里。中亞國家既是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同時也是中國的鄰國,關係中國西北部的戰略安全。2001年中國發起成立包括大部分中亞國家參加的上海合作組織的初衷就是希望有一個穩定的西北部環境。
中亞處於亞洲的十字路口,美歐積極推進同中亞的合作的確是為了同俄羅斯爭奪勢力範圍。冷戰結束後,北約和俄羅斯在中亞的勢力範圍爭奪從未停止。在俄烏衝突深刻演變的局勢下,中亞國家對俄羅斯佔領烏克蘭領土不予承認的態度,給了美歐以繼續拉攏中亞國家的契機。
中俄同為上海合作組織創始成員國,在冷戰後有着共同的抵禦北約東擴的戰略利益。中國的影響力擴大,並不意味着擠壓俄羅斯的空間。在以美俄為主線的鬥爭環境中,中俄在中亞並沒有地緣戰略衝突。中俄互為依靠的戰略態勢仍然是沒有改變的。俄羅斯對北約的忌憚遠大於對中國的防範。在俄烏衝突的當下,俄羅斯維持傳統勢力範圍力不從心,倚重中國共同維持後院穩定的訴求大於防範中國。
中國積極在中亞外交方向發力,有利於穩定地區局勢,為「一帶一路」穩步向西推進營造良好的政治外交空間。俄羅斯多年前接受「一帶一路」和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就已經代表了對中國勢力向中亞延伸的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