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佩洛西訪台到蔡麥會:祭出兩次圍台軍演 中國想對美國說什麼?
4月8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宣布,將開展連續三日的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地點包括台灣海峽和台島北部、南部、台島以東海空域,福州、平潭兩海域還將組織實彈射擊。官媒「央視軍事」也在8日公開演習畫面,稱首日演練將重點檢驗聯合作戰體系支撐下奪取制海權、制空權、制信息權能力,任務部隊也同步組織環島戰巡進逼,塑造全向圍島懾壓態勢。
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指出,此次環台軍演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挑釁的嚴重警告,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必要行動。此一發言雖未明確緣由,但綜觀近來的台灣對外政治動向,顯然是針對蔡英文過境美國、並在4月5日會晤美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一事。如此情境,令人回想起2022年的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風波。
2022年8月2日,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率團訪台,訪問整體時長雖不足20小時,卻在兩岸引發極大動盪。一來,早在佩洛西抵台前,中國外交部、國防部官員便多次警告,稱中方會定有所回應,部分民眾甚至認為中國可能採取「擊落專機」的激烈手段,以至其在佩洛西抵台後爆發了情緒反差,憤於網上批評政府「不夠積極」,輿情震盪宛如巨大海嘯。
二來,解放軍在8月4日至8月7日舉行圍台軍演,同時組織實彈射擊,警戒封鎖區包括台灣北部、東北部、西北部、東部、南部及西南部海域,涵蓋了台灣海峽、巴士海峽、東海及太平洋,層級遠超1996年的台海危機,引發外界擔憂演習可能「弄假成真」。此外軍演期間,解放軍曾發射導彈飛越台灣上空,民進黨政府卻未發防空警報、也未公布相關訊息,直到日本防衛省公布彈道軌跡才告曝光,引發部分台灣輿論抨擊:平日「抗中保台」喊得震天響,危急時刻卻只會粉飾太平。
從佩洛西訪台到「蔡麥會」,台灣一年之內遭遇兩次圍島軍演,足見中美博弈對台海穩定的衝擊。而觀察鑲嵌兩次軍演的政治脈絡,中方想對美方傳遞的訊息相當清晰。
佩洛西訪問後圍台:測試反應與展現加碼意志
首先是第一次圍台軍演。美國雖借佩洛西訪台衝撞「一個中國」,中國卻也借着實地演練區域拒止,來測試美台與各方反應,同時展現了不懼加碼的政治意志。
台灣的口頭反應十分強悍。8月4日軍演首日,台灣外交部發出呼籲,要求國際社會共同譴責解放軍對台威脅,同時希望各國「聲援民主台灣,共同捍衛自由民主價值、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印太區域的自由與開放」;陸委會亦稱對此「侵略」行徑,要給予嚴厲的譴責並表達嚴正抗議;蔡英文也在當日晚間發表錄影談話,嚴正譴責「中國破壞了台海的現狀,侵犯了台灣的主權。」
然而上述反應看似姿態強硬,其實虛張聲勢、心存僥倖。面對解放軍發射導彈飛越台灣,民進黨政府閉口不談,又在日方揭露此事後,辯稱「導彈進入大氣層不算領空」,同時將所有解放軍釋出的「逼近台灣海空照」定調為「假新聞」與「P圖」。但台灣民意顯然不買單,根據啟思民本基金會8月9日公布的民調結果,有65.7%的民眾認為台軍沒有能力靠自己保衛台灣,77%認為解放軍導彈飛越台灣上空應該同步通知民眾。台灣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亦表示,「共機共艦逼近,台灣都毫無作為,民眾當然會認為國家沒能力,海峽中線現在都沒了。」
美國的口頭譴責亦十分強硬。8月4日,白宮召見時任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就軍演表達不滿和譴責,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兩黨領袖亦在同日發表聯合聲明,譴責北京大動作實彈軍演毫無合理依據,也向北京喊話稱,「這些作為不會削弱美國和台灣之間的關係」;引發風波的佩洛西亦在東京隔空表示,「美國不會放任中國孤立台灣」;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則在東亞峰會外長會議後稱,解放軍軍演「毫無正當理由」,是北京想要改變台海現狀的最新嘗試。
但在政治辭令外,美國的實質作為持續缺位。8月4日軍演首日,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John Kirby)曾表示,美國將派出軍艦穿越台灣海峽,以捍衛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但直至8月10日軍演結束,所謂軍艦仍是毫無蹤跡,原本部署在台灣東南菲律賓海的美軍列根號航空母艦更在19日返回橫須賀母港。最後到了8月28日,軍演已結束超過兩個禮拜,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才姍姍來遲,派出兩艘巡洋艦穿越台海,並堅稱此行為「例行任務」,是在公海執行符合國際法的自由航行和飛越權,而非對軍演的回應。
至於美方欲借軍演形塑的「中國威脅論」,雖在泛西方陣營引發一定共鳴,卻沒能普及全球輿論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表示,聯合國將繼續尊重一個中國政策和聯合國大會通過的2758號決議,阿拉伯國家聯盟與上海合作組織亦表態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支持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其他諸如俄羅斯、白羅斯、塞爾維亞、希臘、伊朗、敘利亞、巴勒斯坦、突尼斯、埃及、朝鮮、柬埔寨、巴基斯坦、緬甸、印尼、泰國、越南、埃塞俄比亞、蘇丹、南非、尼加拉瓜、古巴、委內瑞拉等多數亞非拉國家,亦明顯不響應西方動員,而是再次確認了一個中國政策、譴責美國挑釁,支持中國維護主權領土完整。
甚至連西方內部,都出現對佩洛西的批評。《時代雜誌》便表示,「除了譁眾取寵外,佩洛西的訪問並未帶來任何實質收益,代價卻是中美將在全面戰略競爭的路上越走越遠」;《紐約時報》亦刊文稱,佩洛西的訪問是不必要的挑釁,並可能破壞拜登(Joe Biden)政府的印太布局,讓盟友懷疑美國的亞洲政策缺乏統一戰線,且由事件後續發展來看,中國展示了力量,美國卻有所猶豫,無疑是向該地區盟友發出糟糕信號。
綜上所述,美國確實是借佩洛西訪台,在台海對中國「切香腸」,但中國也借此讓軍演「師出有名」,並在一定程度上反切了美台香腸、展現加碼意志,同時測試雙方究竟會如何應對高強度的軍事威嚇,並觀察全球輿情的分布概況。從結果來看,北京收穫頗豐。
「蔡麥會」後圍台:鞏固紅線
至於近期針對「蔡麥會」的圍台軍演,則以鞏固紅線為主要目的,也就是持續對外傳遞:美台「外交突破」將引發軍事威嚇的暗示機制。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此次圍台軍演前的輿論鋪排、外交準備,以及軍演下的力道展現,皆與前次有所不同。
在輿論鋪排上,北京這次明顯吸取佩洛西訪台時的相關經驗,其力道相對收斂、節奏也相對有序。回顧佩洛西訪台前夕,不論官方動員也好、民間熱議也罷,中國輿論場整體處於沸騰狀態,網上更是隨處可見「擊落專機」等強硬敘事,不少人之所以在8月2日當晚緊盯飛航動態,為的是看到解放軍逼迫專機返航,甚至直接擊落、攻擊機場的刺激畫面。但其多時守候,最終只等來專機的安然降落、緩緩滑行,「全網送客」反成「全網大接機」,激憤情緒遂在網上炸燃,最終成為北京的政治負擔。
故此次中方雖也警告「蔡麥會」,節奏卻有所不同。3月29日,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若蔡英文在美會晤麥卡錫,中方「必將採取措施堅決回擊」;4月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再次強調,若「蔡麥會」成真,中國將採取堅定措施,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平心而論,比起佩洛西訪台前的外交部與國防部輪番嚴厲警告,此次調門已降溫不少,且直到4月6日、「蔡麥會」隔天,才集齊中國外交部、國防部、中共中央台辦及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大)等四部門發表回應聲明。
而在外交準備上,這一環節其實才是中方應對「蔡麥會」的重點,甚至可謂比後續軍演更關鍵。回顧佩洛西訪台前,中美雖也有過外交交涉,但彼時的美國相對有恃無恐,一是不相信解放軍會強悍回擊,二是不認為有緩和中美關係的急迫需求,故未認真看待中方警告。但如今的時空背景已經不同,佩洛西訪台後的圍台軍演讓美方看到了北京的軍事意志,眼下其更在美債等相關問題上有求於中國,自會有所節制。
根據《彭博社》3月28日報道,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24日與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外委會主任王毅通話,兩國官方雖未公布通話內容,但據消息人士透露,美國一方面敦促北京不要過激反應,一方面也承諾確保蔡英文此行「不會踰越過去規範」。《華爾街日報》亦指出,據數位美方官員透露,拜登政府中有部分人士擔憂,蔡英文此行會讓2022年8月的圍台軍演重演,例如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項目負責人葛來儀(Bonnie S. Glaser)便稱,「如果不小心處理,這次過境可能出現令各方始料不及的嚴重後果。」
故觀察蔡英文此次過境,不僅「蔡麥會」低調進行、未有驚人言論與舉措,其他行程也滿是「降級」疑雲,例如拜訪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又譯:哈得孫研究所)時,先前傳出將出席的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並未到場;於列根圖書館(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與麥卡錫會面時,原本的蔡英文演講行程也未落實,而是只剩會晤後的聯合記者會,前述兩機構也在事後遭到中國制裁。
而正因蔡英文整趟過境都被「降級」陰影籠罩,北京在輿論調度上便更有迴旋空間,軍演的力道展演也不必如2022年8月那般「石破天驚」。觀察此次圍台軍演公告,北京並未仿照前次模式,在宣布軍演後便公布圍繞台灣周邊的警戒封鎖區域之確切經緯度,而是將實彈射擊範圍限定在福州附近海域,故最終是由福州海事局來公布四點警戒封鎖區域,同時發布區域航行警告,稱8日、11日、13日、15日、17日、20日早上8時至中午12時,羅源灣可門水道連山東南部附近海域組織實彈射擊訓練,禁止一切船舶駛入。此外平潭海事局亦發布航行警告,稱將於10日早上7時至晚上8時,在福建平潭長江澳附近海域開展實彈射擊訓練,禁止一切船舶駛入。
由上述安排可見,此次演習雖有「環台」之名,其實強度遠小於去年8月的圍台軍演,且由警戒封鎖區域只在福州、平潭附近來看,解放軍此次或也無意進行彈道導彈或其他類型導彈的實彈射擊,故應不會重演導彈飛越台灣的場景;另外觀察軍演內容,其實仍以相對單一的聯合火力打擊作戰為主,未如去年8月般,精細演練不同階段的作戰進程。
歸根結柢,政治脈絡決定了角色差異。在佩洛西訪台一事上,北京的事前嚇阻未竟其功、更一度被輿論調度所累,故圍台軍演自須石破天驚,方能展現中方的加碼意志,同時突顯美台遭受嚇阻後的自我收斂;然時至今年「蔡麥會」,前次圍台軍演的嚇阻效力仍在,「降級」的敘事更是早在軍演前便已成形,眼下中方沒有回應輿論與進行加碼的急迫需要,軍演自不必如去年般打破各種紀錄,畢竟此次目的並不在石破天驚,而是要維繫嚇阻美台勾連的既定敘事與力度。
當然,這不意味北京放棄了在台海「反切香腸」的努力,只是中美博弈存在多種可用工具,不論武力展示或政治交涉,其本質都只是手段,中國的國家利益才是終極目標。故外界雖不時熱議所謂「武統時間表」與「武統劇本」,其實從更現實的視角來看,如何以合理成本達成政治目標、避免落入被動,或許才是北京面對台海問題的核心思路。
為何佩洛西訪台後的圍台軍演力道極大?
北京有回應輿論的急迫需求,同時欲藉此展現無懼軍事加碼的意志,並測試美台與全球輿論場反應。
蔡麥會後的圍台軍演主要發揮什麼作用?
鞏固北京對於嚇阻美台互動的既定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