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威脅公開中國援俄情報,會重演伊戰「洗衣粉事件」嗎?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熟悉伊拉克戰爭的人,一定還記得當時美國小布殊政府找理由對伊拉克動武那一幕。

2003年2月5日,時任美國小布殊政府的國務卿鮑威爾(Colin Powell)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拿出了一瓶裝有白色粉末的試管,作為伊拉克搞大規模殺傷性化學武器的證據。當年3月,美英聯軍即以此為由,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但是,接下來伊拉克戰爭打了八年多,美軍把伊拉克翻了個遍,連薩達姆本人都抓到了,也沒能找到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媒體後來暴出,所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根本就是小布殊政府為開戰尋找理由合演的一場戲,那瓶白色粉末,據俄羅斯總統普京講,很可能就是一瓶普通洗衣粉。這一在聯合國堂而皇之上演的造假事件,後來在網上被稱為「洗衣粉事件」。

整整二十年後,類似的一幕可能又要上演了,這一次,中國成為美國指責的對象。

俄烏戰爭一周年,聯合國安理會於24日舉行相關會議,自開戰後一直持中立立場、努力勸和促談的中國,卻無辜成為美方的靶子。據美國媒體報道,拜登政府正在考慮要否公布有關中國正計劃軍援俄羅斯的情報。

媒體引述一位官員的話表示,「在此之前……中國可能向俄羅斯提供哪些實際幫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但是現在美國及其盟友掌握了「更加明確」的情報。

2003年2月5日,時任美國小布殊政府的國務卿鮑威爾(Colin Powell)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拿出了一瓶裝有白色粉末的試管,作為伊拉克搞大規模殺傷性化學武器的證據。(Twitter@colosse971)

美國國防部副發言人Sabrina Singh在例行媒體簡報上回答了她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她說,目前尚未見到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援助作為戰爭之用,但中國"也沒有從談判桌上拿下"。辛赫還表示,俄中都是主權國家,能做出各自的決定,但是若中國深化與俄羅斯的關係,將面臨後果。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Ned Price)在周三(2月22日)也表示,華盛頓正在「密切關注,以確認中國是否在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援助」。

而在此之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慕尼黑和中國代表會面時則表示,中國以任何形式參與克里姆林宮的戰爭,都將是「嚴重的問題」,布林肯甚至在社交媒體和美國國務院的新聞通告中用了「warn」(警告)這個詞。

今年1月,以向俄羅斯私人僱傭軍集團華格納(Wagner Group)提供衛星圖像為由,美國還對中國湖南的一家衛星公司實施制裁,遭到了中國的駁斥與反制。

事實上,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就一直懷疑中國會不會軍事支持俄羅斯。今年2月初,美就曾引用俄羅斯海關數據報道,指責中國國防企業及民企向受制裁的俄羅斯國有國防公司輸送導航設備、戰鬥機部件等,讓俄羅斯在受制裁情況下仍能夠獲得所需戰略物資。

美國政府、軍方與媒體先後上陣,整場「路演」的節奏,和二十年前幾乎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二十年前他們表演完就拉着盟友對伊拉克動武,這次他們的目的略有不同。

針對美國的上述指控,中國迅速予以駁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2日明確表示,「在烏克蘭問題上,中方始終站在和平一邊」,且積極勸和促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023年1月11日主持例行記者會。(中國外交部)

汪文斌批評說,美國等北約國家作為對烏克蘭輸送武器的最大源頭,卻無端抹黑中方軍援俄國,認為西方世界才是「煽動對立、拱火澆油」的一方。美方沒有資格對中方發號施令,中方從不接受美國對中俄關系指手畫腳,脅迫施壓。

但是,一口咬定中國「正計劃軍援俄羅斯」的美國恐怕是否會就此收手,現在還很難斷定。在俄烏外溢效應不斷擴散的情況下,中國能否保持戰略定力不捲入戰爭值得關注。

為何俄烏停火和談十分困難?

美國與當年處理越南的情境類似,無法改易當下的政策慣性;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談判底線無法彌合。

促成2023年停火的可能因素為何?

春季攻勢可能造成慘重傷亡,讓各方深覺繼續戰爭成本太大,故在立場上皆有所軟化;2024年即將迎來美國大選,民主黨必須再次審視與評估援烏對選情的可能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