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不滿之冬」再臨 辛偉誠熬得過40年來最大罷工潮嗎?
12月13日,英國鐵路員工將啟動本周第一日的全面罷工(總共四日),英國鐵路(National Rail)警告鐵路服務將非常有限,部分路線更會停止服務。鐵路罷工將會以不同強度至少維持到1月的第一周,預料會嚴重影響英國在節慶假日前後的交通。除此之外,護士、救護車工人、皇家郵政、巴士、高速公路員工、航空業地勤人員、歐洲之星員工、消防員、老師、入境管理公務員等等都會在這個月進行一連串的罷工行動,其規模之大之廣為1978至1979年「不滿之冬」(Winter of Discontent)以來之所未見。
與上世紀70年代能源危機及高通脹的背景類似,這次英國罷工潮也是由俄烏戰爭造成的能源供應問題,以及疫後復甦的全球通脹引起。在英國通脹率高達11.1%(10月數字)之際,工資升幅只得5至6%左右,形成了實質工資下跌的現象,當然引起工人不滿。
更有甚者,自保守黨2010年上台,在金融海嘯之後實施緊縮財政政策,公營部門的實質工資下下跌了5.9%,相較之下私營部門則上升了5.5%。在疫後復甦的高通脹環境之下,公營部門實質工資的跌幅更是私營部門的5倍。加上諸如護士等行業人手嚴重短缺等問題,難怪集中在公營部門的罷工潮會乘勢而起。
自戴卓爾夫人1979年在上一個「不滿之冬」執政後,罷工的規管大大收緊,而工會成員佔英國受僱人口的比例也大為減少,從1970年代末近半僱員屬工會成員之數,跌至今天只有大約五分之一僱員屬工會成員。因此,2022年12月的這場「不滿之冬」,其規模也遠小於1979年9月的「不滿之冬」高峰,當時的損失工作日數高達1,170萬天,而這一個月的損失工作日數預計則只有100萬天左右。
然而,今天的英國辛偉誠(Rishi Sunak)政府卻要面對即將陷入經濟衰退的困難,加上其前任卓慧思(Liz Truss)胡亂減稅一度造成市場大失信心,當局能夠回應罷工人員加薪要求的空間非常有限。
在政治上,此刻保守黨民望大幅落後工黨,未經民意授權的辛偉誠又駕馭不住黨內各派勢力,很明顯,面對另一個「不滿之冬」的辛偉誠,並不是另一個戴卓爾,而更像是因壓不住第一個「不滿之冬」罷工潮而被不信任票趕下台的時任工黨首相賈拉漢(James Callaghan)。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辛偉誠大概正在採取一種觀望的態度,未知應該強力壓制,還是尋求妥協。辛偉誠本月初曾表明政府正考慮「新的強硬法律」去應付罷工潮,特別是立法確保某些行業的「最低服務水平」,甚至將像軍人、警員一般的罷工禁令擴展至其他行業之上。這種行動將大大打擊工人以罷工造成不便的談判籌碼。
不過,辛偉誠至今也只是停留在「考慮」的階段,並未有正式推出立法。進一步而言,就算辛偉誠走出「考慮」階段,此刻推出立法已經很可能是「遠水不能救近火」。
相較於前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或卓慧思向來對工會寸步不讓的強硬立場,辛偉誠的態度可算是較為溫和的。他任命了其親信、首相「大打雜」蘭開斯特公爵領地事務大臣杜永敦(Oliver Dowden)主持罷工應變小組,並在12月12日召開首場應急會議。從目前發展來看,杜永敦只會推出訓練軍人接替罷工岡位(如入境證件檢查等)等應急方案,而非強推禁止罷工的立法。
這種較為溫和的行動某程度上是民意的反映。相較於戴卓爾夫人上台時超過八成英國人認為工會勢力過大的民意,這一次的罷工潮得到不少英國民眾同意。本年6月的一項民調就顯示,從醫生、護士到超級市場員工等在新冠疫情之下仍要冒險工作的行業中,有明顯過半的英國受訪者對他們罷工表達同情。直至最近,仍有超過五成英國人支持醫護人員為其薪酬而罷工。
辛偉誠正在等待的,也許是民眾在各種生活不便之下的態度轉向。
不過,實際而言,辛偉誠也不能貿然對罷工工人妥協。上一次「不滿之冬」就出現過部份行業妥協最終導致其他工人大增待遇要求的往績。本年以來,刑事大律師和英國電訊(BT)其實已經爭取到超過15%的加薪幅度,如果再有重要行業的僱員取得妥協,罷工潮未必沒有可能會擴大,使事態更難收拾。
因此,對辛偉誠而言,最理想的發展當然是民情反彈,讓他有藉機壓制工運的空間。否則,無論是立法對付,還是選擇性妥協,都各有政治上和實際上的困難。
暫時擺平了卓慧思留下來的政府財政管治危機之後,這場「不滿之冬」的走向將會決定辛偉誠能否扭轉此刻仍是半個「看守首相」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