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期選舉|「拜登經濟學」是政治敗筆
美國聯儲局本年以來已四度加息0.75個百分點,通脹依然站穩於8%以上的近40年高位。經濟問題的重要性已成為美國兩黨民眾難得的共識。拜登(Joe Biden)當局與民主黨對此當然是了然於胸,他們8月通過的美國史上最大氣候法案就特意取名為《通脹削減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希望能藉此展示民主黨「有在做事」。不過,拜登上台以來的經濟政策,卻並非能直通一般選民的政治宣傳。
在通脹高企之際,共和黨對於民主黨的「經濟攻勢」就是指責後者「亂花錢」造成通脹。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近來也多有公布如何強迫拜登減少花費的提案。
民主黨要為通脹負責?
選民這兩年來一直聽聞動輒數千億,甚至上萬億計美元的各種民主黨立法,再看到超級市場中百物騰貴、加油站外告示牌上的汽油價錢高企不下,當然很容易就對共和黨的宣傳照單全收。
這種宣傳固然有其合理之處。拜登剛上任時迅速通過《美國救援方案法》(American Rescue Plan Act),借疫情舒困為由大舉派錢1.9萬億美元,當時連親近民主黨的經濟學家,諸如前財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等,也批評會引發高通脹。但長年習慣了低息、低通脹環境的自由派只看見各種可用錢解決的社會不公,忽視了派錢帶來通脹的風險。最終,薩默斯的預言成真,通脹由「過渡性」的變成持久高企不下,反而造成低下階層更大的生活壓力。
聯儲局本年7月就發布過一項估算,認為美國疫情之下的刺激經濟方案額外造成了2.5個百分點的通脹(相對於英國的0.5個百分點)。
但要說這全是拜登之過,卻值得非議。畢竟,特朗普在2020年也簽下了兩大派錢法案,推出了超過3萬億美元的抗疫救市政策。然而,在面對選民的宣傳之上,民主黨一直以來傾向淡化通脹高企,每當每月公布的通脹率所有下跌,又或者汽油價格稍降,就拿着這些數字出來招搖過市一番,最終在通脹持續之際落得「離地」之名。
如果民主黨一早就把特朗普的「派錢」與拜登的政策合而論之,將通脹定性為民主、共和兩黨的共同責任,也許今天的通脹問題就不會單單是民主黨的選舉致命要害。
何謂「拜登經濟學」?
另一方面,從更廣的角度來看,拜登首兩年任期的經濟政績其實是極其可觀的。首先是他促成兩黨支持一同通過的1.2萬億美元《基建投資和就業法》(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其規模是美國數十年之所未見;其次是用以重振美國半導體生產、高科技和科學研究的《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總值2,800億美元;最後,還有包含了史上最大氣候開支、削減藥物、訂立最低企業稅、減低政府赤字的《通脹削減法》。
根據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的評分,美國整體基建得分只得C-,該會的2021年報告指出美國的公路有43%處於差勁或平庸的狀況,每兩分鐘就有一條主要供水管道爆破,每日失去可裝滿9,000個遊泳池的可食用水。拜登的《基建投資和就業法》一部份補充了該會估計美國未來10年所需的2.6萬億美元基建投資缺口(以整體基建達至B級為準)。
配合起《晶片與科學法》及《通脹削減法》中的氣候投資,拜登更可算是將美國推入了「工業政策」的時代。據《經濟學人》估計,其未來五年各項產業補貼和稅務減免佔GDP的比例,比起傳統上以國家管控經濟聞名的法國還要高。
而且,雖然在高科技層面的中美競爭首先由特朗普帶動,但真正將國內產業投資、吸引生產線回流與對中國的科技制裁政策(如禁止高端晶片及其生產設備出口到中國等)連貫落實的,卻是拜登當局。其數百億援助晶片生產的政策,吸引到美國本地、台灣、韓國的晶片大廠在美投資生產線;其氣候政策補貼也加速了廠商在美國的電動車、電池生產投資。
這種產業政策,也配合起重建國內製造業職位的方向推行。各個法案的不少補貼,也帶有在地生產比例、工人待遇、學徒訓練等層面的要求。
這種「拜登經濟學」可算是列根時代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大行其道之後,美國民主黨陣營經濟思考的一大轉向。其成效是否合符拜登的期待,可能要以十年計的時間才能得知,卻難說不是拜登的有力政績。然而,這種長遠的產業政策和戰略投資,卻難以作為選舉宣傳之用。
政策與政治是兩回事
雖然不少自由派輿論批評民主黨沒有把握機會、沒有說好自己的政績故事,但客觀而言,修橋補路、半導體廠房設立、科研機構得到更多資源等等,卻確實不是大多數選民在日常生活中會關注到的事務,遠遠不及即時感受得到的通脹衝擊。
拜登當局和民主黨人,對此也並非不了解。因此,從上台第一天以來,拜登在基建投資、產業政策、氣候補貼之外,也有心推動一系列能直接影響民眾日常生活所見所感的福利政策,包括託兒資助、免費幼兒教育、以支票發放的子女免稅額、免費社區大學教育等等。當中,《美國救援方案法》中的一年期子女免稅額,就曾使美國的貧窮兒童人口減半。
然而,當2021年下旬美國通脹走高,拜登的這一系列社會和福利政策就開始被黨內保守派議員攔阻,認為會進一步擴大政府赤字和推高通脹。這段時間內,白宮和國會民主黨人就各種動輒以萬億美元計的法案不斷爭論,媒體只聚焦銀碼的報道,卻加深了公眾對於民主黨人亂花錢的印象,但到最後「亂花錢」的討論卻沒有帶來同等規模的開支法案通過。
於是,深知經濟議題是己方弱處的拜登和民主黨人,就大打保護墮胎權、共和黨危及美國民主等意識形態議題。據《紐約時報》引述的統計,民主黨花費在墮胎權廣告的金額比通脹議題高出十倍。
不過,克林頓1992年競選時所用的一句「It’s the economy, stupid」(笨蛋,問題是在經濟)至今也依然有效。到最近,拜登等人才開始轉向在經濟政策上攻擊共和黨人,批評特朗普從來沒有落實製造業投資,批評共和黨人若然掌權,將會不惜以國債上限問題破壞美國經濟來推倒美國的社會安全保障。不過,這種宣傳轉向已是為時甚晚。
「拜登經濟學」是民主黨經濟政策思考的根本改變,是長期性、未知成果若何的重大投資,卻不是能夠贏取選民支持的宣傳口號。政策本身並不是政治。這道政治敗筆的惡果,將會是未來兩年府院分治下的美國管治停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