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是什麼困住了普京的手腳?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連續數天的轟炸讓各方認識到了俄羅斯空天炮火的威力,在俄羅斯的高精度制導武器打擊下,烏克蘭幾乎沒有還手的能力,向北約索要防空系統成為了當務之急。

這也不禁令人疑惑,過去數月,圍困基輔失敗、後勤補給出現問題、將領更換、徵兵30萬,種種訊息透露出俄羅斯在戰場上相當吃力,為什麼反而是克里米亞大橋被炸後俄羅斯的報復性轟炸取得了毫無爭議的勝利?

為什麼只有這幾天才展現了俄羅斯的威力?俄羅斯不是沒有高端武器,為什麼過去在戰場上的表現如此不盡人意?是什麼困住了俄羅斯的手腳?

一說是烏克蘭有4,000萬人口舉全國之力應戰,外加北約的支援,俄羅斯應對吃力。

也有說,戰場失利反映的是俄羅斯軍隊需要全新的革命,無論是指揮系統還是調度系統,強大軍事帝國的稱號都名不副實。

還有聲音認為克里米亞大橋被炸後,俄羅斯有理由大手筆反擊,之前困住俄羅斯手腳的是國際道義。

以上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不能完全站得住腳。

烏克蘭:烏克蘭多地2022年10月10日遭俄羅斯導彈襲擊。東歐網媒NEXTA於2022年10月10日稱,烏媒公布烏克蘭首都基輔一間發電廠遭「口徑」巡航導彈擊中的影片,小圖為影片截圖,顯示襲擊導致發電廠爆炸。(影片截圖)

俄羅斯開展的軍事行動並非全面軍事行動,其實不存在應對吃力或者無法支撐一說,俄羅斯面對的局面頂多是投入和回報之間的期待差,是沒有意料到戰事會逐步擴大以至於需要加碼投入的地步。

俄羅斯雖然在烏克蘭戰場表現不佳,但是幾年前敘利亞戰場上,俄羅斯加入反恐後全力扭轉戰局,這一點各方都看在眼裏。說俄羅斯強大軍事帝國的稱號名不副實也不客觀。

俄羅斯的確不可能對烏克蘭展開無差別的全面戰爭,如果無差別攻擊民用目標,受到的國際指責會非常大。但如果國際道義真的是一道紅線,那麼俄羅斯就不會吞併克里米亞和烏東四州。從俄羅斯的實際行動看,普京絕不是被國際道義困住手腳的人。俄羅斯有這國際道義方面的考量,但國際道義絕對不會是關鍵的考量。

那,到底是什麼造成了如今的局面?到底該如何解釋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確實沒有取得完全的勝利?這些問題大概也未有確切的解答。(各位讀者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