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製造天然氣樽頸 歐俄關係「沒救」?
除了打破了歐盟既有對於接收新成員的禁忌、打通烏克蘭「入歐」之路外,俄羅斯繞圍烏克蘭戰爭的行動也有可能長遠破壞歐俄關係,使之難有挽回之機。繼盧布買氣攻要求之後,俄方上周起主動大幅減少對歐天然氣輸送的做法,正在摧毀歐俄關係的物質基礎——畢竟,在以德國前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以貿易帶來改變」(Wandel durch Handel)的主導思想中,貿易是歐俄關係的根基,能源交易則是其中主軸。
6月16日,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將輸往德國的北溪一號(Nord Stream 1)輸氣量減至其可輸送量的四成。雖然俄方以技術問題為由解釋其決定,但德國當時便指這「毫無根據」,而事實上,如果Gazprom願意補充供應,尚有其他管道可作通行。
意大利能源巨企Eni現已表明俄國的天然氣供應減少了一半;法國的天然氣管道經運商GRTgaz則指自5月中以來已沒有收到俄氣供應。由於北溪一號7月11日將進入年度檢查,過去Gazprom會改以其他管道輸氣,此刻會否跟從舊例,將成為德國天然氣供應形勢的另一個關鍵觀察點。
6月22日,國際能源署(IEA)就警告歐洲國家要即時作出準備,以應付俄國天然氣在本年冬季完全截斷的可能,採取減低需求、維持老舊核電廠發電等行動。
6月23日,德國副總理兼經濟事務和氣候行動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就宣布德國進入能源緊急計劃的第二階段,象徵着德國已遇見「天然氣供應情況的實質惡化」,容許公用事業將天然氣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以壓低需求。這也使德國離「天然氣配給」的第三階段又走近了一步。此前,屬於綠黨的哈貝克已宣布重新啟動一些煤電廠將無可避免。
雖然俄國減少天然氣輸歐對德國並沒有即時影響,但這卻威脅到其為冬季能源需求急升所作的儲氣準備。德國政府的目標是在年底之前讓德國天然氣儲存庫達至九成存量的水平,此刻此數只在大約六成。根據哈貝克的解讀,這正是俄國想要針對的地方;而根據去年數字,Gazprom控制的在歐天然氣儲存庫存量也遠較整體存量比例為低,此刻回頭再看,難免不會將此視為俄國開打「天然氣攻勢」的預先準備。
哈貝克23日稱「再假裝也沒有意義,掐住天然氣供應量可算是普京對我們的經濟攻擊」,指「普京的戰略是明目張膽地挑動不安、拉高價格、分化我們的社會」。此用詞之強硬甚為罕見。
在此等情勢之下,以往曾因兩次聲言不能「羞辱」普京而被指是要烏克蘭割地求和的馬克龍在16日親訪基輔之時(即Gazprom開始減少供應的同一天),就稱會盡力支持烏克蘭抵抗,並用上「勝利」一詞去形容其對烏克蘭的期許。同時,他也「加碼」向烏克蘭輸送機動性高、射程達40公里的CAESAR自動火砲,幾乎將法軍現有的四分之一同等配備都輸往烏克蘭。此等表態和行動,似乎象徵着馬克龍對普京態度的轉變。
根據跨歐洲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在6月15日公布的歐洲八國民調,雖然各國主張即時停戰的民意壓過了要求俄國戰敗的民意,但八國整體上有73%民眾認為俄國要求烏克蘭戰爭負上主要責任,而認為烏克蘭、歐盟或美國有主要責任的則只有15%。
在俄國主動對歐減少天然氣供應的情勢之下,歐洲民眾可預見只會將能源價格高企,甚至嚴冬無暖氣的責任歸咎於俄國的「經濟攻擊」。即使歐盟主要國家的領袖依然有考慮到戰爭結束之後重整歐俄關係的必要,但當俄國的「攻擊」對象在民眾觀感上從烏克蘭擴展到歐洲其他地方,歐洲的民情將使歐俄關係長久無法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