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體系的地緣化演變|安邦智庫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帶來經濟、社會活動的巨大干擾,也推動了國際貨幣體系和貨幣政策的變化。以美元為主的國際貨幣環境,以及後疫情時期經濟環境都將不同。這種趨勢將開啟新的地緣貨幣演變方向。從目前國際貨幣體系發展變化的趨勢,尤其是俄烏衝突升級以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來看,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變化令人擔心。安邦智庫(ANBOUND)過去曾指出,國際貨幣體系正在發生演變,從以美元占統治地位的單一化貨幣體系向更加地緣化、多元化的貨幣體系演變。

自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經歷了新冠疫情的衝擊,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對各國經濟影響的參與程度都明顯的增強,這一方面對於穩定各自經濟運行起到關鍵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這種面向國內的貨幣政策模式,對其他經濟體都帶來困擾。以美國為首的主要經濟體都開啟了新的貨幣政策模式,不斷推動貨幣寬鬆。儘管這些政策幫助美國快速擺脫了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同時帶來美元貨幣價值的不斷下降。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一方面量化寬鬆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平,另一方面,央行通過購買資產對金融市場的影響變得舉足輕重。這種以國內優先、維持國內資產價格的政策,意味着貨幣日益成為各種經濟體的「必需品」。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內化,對於歐元、日元、人民幣等其他主要貨幣都帶來相當的困擾。一方面,美元的波動加大,國際資本流動增加,對於其他各國貿易、投資都帶來很多干擾,使得資本「全球化」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各國不得不在貨幣政策上迎合美聯儲,從而對國內的貨幣環境和經濟運行帶來掣肘。這顯然影響到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

特別是後疫情時期,美元指數波動明顯加大,使得投資者和貿易商不得不尋求多種方式對沖貨幣風險。而經濟增長的不同步所帶來的能源、大宗商品供應的扭曲,也使得相關商品的價格不斷調整,給國際貿易帶來影響。同時,政策變化和美元波動對於國際資本市場也帶來巨大的影響。這種政策風險不僅引發發達國家市場的波動,對新興市場帶來更嚴重的衝擊。經濟主體不得不以持有黃金、比特幣,以及數字資產等方式嘗試分散風險,迴避美元波動帶來的風險。

同時,地緣風險的加劇,使得二戰後的國際貨幣體系越來越顯示出政治化的傾向。歐美在推動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中,不僅將俄羅斯移出SWIFT清算體系,還對其在國際資本市場的交易進行限制,IMF、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也都參與其中。這雖然對俄羅斯的經濟和金融帶來巨大的傷害,但就長期影響而言,也必然影響到當前以美元為主的國際金融、貿易結算和清算體系的獨立性。在政治化傾向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以價值觀為導向的國際金融體系勢必將進一步依附於地緣格局的變化。基於這種變化,以美元為主的國際貨幣體系,也會進一步向多元貨幣為主的地緣貨幣體系方向轉變。

這種演變之下,安邦智庫曾經也提出,人民幣作為地緣貨幣的一種,的確具有國際化的空間。在美國政策變化、美元波動加大、國際地緣風險增加的情況下,人民幣國際化對於中國開放和發展的意義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同時,人民幣作為主要儲備和支付貨幣,也不可避免的面臨美元、歐元,以及日元的競爭和博弈。這種競爭實際上也是與中國相關的地緣影響力和經濟影響力的競爭。因此,作為中國而言,在貨幣政策框架,以及市場開放政策的推動上,都需要對這種貨幣地緣化的趨勢有所預判和研究。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需要堅持廣泛、包容的開放態度。既不能因為匯率波動而過多干預市場,也不能搞「小圈子」,要真正實現人民幣與國際其他貨幣的互聯互通,以自身的實力增長,為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贏得一席之地。

最終分析結論:

在地緣衝突加劇、地緣風險上升的情況下,以美元為主的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體系越來越呈現出政治化的傾向。這種傾向實際上正日益侵蝕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弱化國際金融體系的獨立性,推動了資本的地緣化,以及國際貨幣體系的地緣化。

本文轉載自安邦智庫3月15日「每日金融」分析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