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間:中國的可能戰略選擇和利弊分析
俄烏戰爭正酣,中國政府試圖避免選邊站,但中國網路上挺俄和挺烏兩派卻爭得不可開交,再度展現了中國網絡輿論的撕裂。拋開在此問題上價值觀藩籬、平心而論這場戰爭對中國國家利益的利弊並理性思考中國的可能戰略選擇,似乎更應該成為中國有識之士和決策者的重大課題。
俄烏戰爭可能是本世紀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場局部戰爭,其對地緣政治格局的塑造和影響不可估量,將遠遠超過之前的阿富汗和伊拉克等戰爭。從表面上看,這場戰爭是俄羅斯對北約多次東擴擠壓其戰略空間的反彈。但從更深層面來看,似乎宣告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決裂,也表明俄羅斯的「西化之路」已經徹底失敗。
冷戰後,俄羅斯曾積極向西方靠攏,普京也多次顯示願意要加入北約。但西方卻不願意「歸化」俄羅斯,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在西方眼中俄羅斯制度轉型不成功,威權的普京不想學也可能學不會西方的政治文明,俄羅斯仍和歷史上一樣侵略成性。
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的決裂對中國而言意味着什麼?起碼意味着西方「聯俄制華」的可能性已經蕩然無存,俄羅斯不得不將眼光投向東方。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在最近一篇評論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發動俄烏戰爭的文章中,回憶她在任時和普京的一段對話。普京稱,「當然,我喜歡中國菜,用筷子很有趣,但這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這不是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的思維方式是歐洲的。俄羅斯必須堅定地成為西方的一部分。」顯然,當年的普京可能也不會料到如今的局面。
烏克蘭戰事目前仍然膠着,未來走勢仍不確定。但結果可能就是兩種:一是俄羅斯達到其戰略目標,戰爭勝利後在烏克蘭建立親俄政府或者說讓烏克蘭中立;二是俄羅斯無法實現戰略目標,戰事久拖不決。
如果俄羅斯能夠實現戰略目標,普京政府國內威望提升,這種局面對中國而言相對有利。在中美競爭加劇的當下,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動作擴展了俄羅斯的戰略縱深,牽制了歐美。而中國又能相對超然的看待烏克蘭問題,那麼客觀上中國就可能迎來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
但如果烏克蘭戰事久拖不決,俄羅斯不能逼迫基輔政權屈服,那麼將給俄羅斯帶來極大風險。面對外交孤立、經濟下行和國內外壓力,普京政權可能出現執政危機,與西方決裂的俄羅斯必然尋求中國幫助。而與俄羅斯「合作不設上限」的中國如果力挺俄羅斯,則必然也被捲入泥潭,可能也將面臨西方更嚴厲的制裁,不但打亂國內部署,還可能影響本國的長期發展。
當然,中國也可以選擇中立置身事外,如此則不排除與西方改善關係的可能性。最近,華盛頓的國安圈子中正在討論讓50年前「聯中制俄」的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戰略重新上路的可能性。國際關係波詭雲譎,其實很少有人想到50年前激烈意識形態對抗的中美居然能夠握手言和。但在中美激烈競爭的當下,中美合作的基礎似乎很難找到。
總之,在重大歷史關頭對國家利益的理性認知和決策正確與否將關係到國運。俄羅斯在普京領導下選擇對烏克蘭動武,給俄羅斯的國家命運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可以看到的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俄羅斯的外交和經濟將會經歷困難。因此,對中國決策者而言,權衡國家利益當慎之又慎,既要掌握戰略主動,又要儘可能不犯或者少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