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壓境愈來愈猛 烏克蘭前現任總統「叛國門」內鬥的啟示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隨着歐美國家與俄羅斯上周多番談判進入「死胡同」,俄烏之間的軍事形勢也愈趨緊張。俄國駐基輔大使館的人員逐步被撤回國;白羅斯將與俄國在烏克蘭北方邊境舉行軍演;俄國在俄烏邊境增兵形勢未減;烏克蘭政府網站受黑客攻擊,指是俄國所為;白宮警告俄方或將在烏東地區製造事端作入侵藉口;連瑞典也向其波羅的海最大島增兵,表明不能排除俄國入侵……此時此刻,在風高浪尖之上的烏克蘭卻陷入了現任總統企圖以「叛國罪」拉倒前一任總統政治前途的內鬥之中。

2021年1月17日,適逢俄國反對派領袖納瓦利尼(Alexei Navalny)被毒害後故以「慷慨就義」之態回國面對牢獄一周年,上月離開烏克蘭後被控告叛國罪和支持恐怖主義罪的前總統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高調回國面對指控,在機場受到高呼「停止打壓」的數千名支持者迎接。期間,波羅申科直批現任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當局讓烏克蘭「倒退十年」、企圖分散對政府管治無方的注意力,呼籲群眾與他一同走到法院。

硝煙下的內鬥

波羅申科的這些控罪主要源自其任內向分離主義分子控制的東部地區採購煤炭的政策。他指出這些政策是避免經濟崩潰的必要之為,並否認其個人曾在此獲利。在庭上,自稱身受當局過百宗調查的波羅申科,直批澤連斯基踩過「紅線」,而控罪只是其一手組織的「鬧劇」。法院經過一天聆訊後未能達至應否拘捕波羅申科的決定,將在19日重啟聆訊。

不少外國觀察者和歐洲駐烏外交官都對澤連斯基當局此刻針對波羅申科的司法行動感到憂慮,認為這將會在這個關鍵時刻破壞烏克蘭的團結。波羅申科更暗示澤連斯基對一直抱持強硬對俄立場的他動刀,是前者向普京求和的部署:「我有對絕對的信心這是對普京的一份重要禮物,說不定(澤連斯基)想以此禮作為與普京啟動談判的前提。」(的確,澤連斯基正在尋找俄、烏、美的三方對話。)

雖然澤連斯基方面聲明包括此前凍結波羅申科資產的司法行動是法院決定,與政治無關,但澤連斯基對波羅申科當有至少數十宗刑事調查,而他本人自2019年在總統選舉中擊敗波羅申科之後,也一直以其對手面對刑事調查作政治攻擊。

波羅申科回國面對刑事檢控,在街頭上受到大批支持者簇擁。(AP)

澤連斯基在2019年的次輪選舉以高達73%的得票擊敗在任總統波羅申科,但自疫情以來其支持度已大幅下挫,根據民調只能在選舉中稍勝目前已成為國會議員的波羅申科。這就不難理解何以在俄軍壓境的緊張時刻,澤連斯基依然會向波羅申科動手。烏克蘭英語媒體「Ukraine World」的總編輯Volodymyr Yermolenko就猜測,澤連斯基可是認為正正是因為俄軍壓境的形勢,烏克蘭民眾將不會在此刻對反對派領袖被捕作出太大反應。

這一場硝煙下的內鬥,側面反映出俄國果真入侵烏國的威脅其實不如西方政府和媒體所想般嚴重,也直接顯示出這場危機某程度上是烏國國內政治的外溢效應。

普京的目標

從普京的角度而言,其去年以來兩度大軍陳兵烏克蘭邊境的行動,有至少兩個目標。一是要保護烏克蘭境內的俄羅斯人——去年,烏克蘭當局似乎有意用土耳其製無人機作攻勢,訊速單方面奪回烏東親俄分離分子佔領地區。

而且,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烏克蘭境內獨立身份認同愈演愈烈,2016年當局通過法律要求電台、電視六成節目以上要用烏克蘭語,2017年的教育法則規定5年級以上學童必須以烏克蘭語學習。類似的文化政策,除了受到俄方反對,也惹起匈牙利等在烏克蘭有同族人口的國家不滿。在去年7月的一篇文章中,普京就指這種「強制性同化」的後果無異於以「大殺傷力武器」攻擊俄國。

在波羅申科回國的同一天,澤連斯基接見到訪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AP)

二是要阻止北約通過烏克蘭進一步東擴。雖然曾在2008年表示會讓烏克蘭加入的北約,此刻大概已無意在短期內讓烏克蘭加入,但2014年以來,美國和北約的確大大加強了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援,配合該國朝野大部份人的反俄情緒,烏克蘭倒向北約之勢更愈來愈像以往的前華沙公約國一般。

波羅申科在2019年就簽下了憲法修正案,要求烏克蘭在2023年以前成功加入北約。普京早前也發言警告過美國在烏克蘭部署超音速導彈的可能,而克里姆林宮上月公布的對北約談判要求,亦明確點明北約應明文承諾不會接收烏克蘭為成員,且需把駐軍撤出1997年後才加入的東歐國家。

然而,要達成此兩個目標,普京無可避免要透過談判解決,軍事部署只能是促成談判的手段,而非目的。

入侵烏克蘭不合策略性考量

目前,外界對於普京可能作出的軍事行動多有分析。不少人認為,普京要入侵烏克蘭的話,必須利用未來數周烏克蘭草原冰凍起來的時機,否則該地將重新變成爛泥處處,難以行軍。

至於入侵的手段,首先,人們認為,普京可採取局部入侵手法,例如加大對烏東分離份子的支持,使他們能進佔更多土地,或者直接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Luhansk People's Republic)作為獨立國家。同時,俄方也可以趁機建成其與克里米亞的陸上橋樑,進一步加強對該區以及亞速海(Sea of Azov)的控制。

一名烏克蘭士兵在烏東前線戰壕駐守。(AP)

然而,這些小規模的行動明顯難以讓烏克蘭當局屈服,取消其文化政策或停止其加入西方陣營的走向。相反,正如克里米亞事件的結果一般,這只會將烏克蘭進一步推向西方,並使烏克蘭人對俄國的反對情緒更加高漲。

要以軍事力量直接讓烏克蘭屈服,普京大可以聯同白羅斯從北方進軍基輔,扶植親俄政權,又或者大軍進侵烏國,將其軍備和關鍵基建摧毀或佔領,並進佔大片烏國領土,進而迫使烏克蘭民眾在美國和北約無意派軍支援的背景下不得不向俄妥協。

可是,美國、北約早表明會支持反俄游擊,烏國政府亦一直有訓練地方民兵組織,加之不少普通烏克蘭人也不排斥為抗俄而戰,這種大型入侵除了是最終勝負不明之外,更將耗費莫斯科極多的資源,將會是一場得不償失的戰爭,甚至將諸如芬蘭、瑞典等國推向北約,為北約加強在其門戶上的軍事部署提供理由。

因此,即便普京一直維持着入侵的可能存在,其真正有效入侵的可能性其實從來都不大。這就解釋了為何澤連斯基會願意在這個看似是國家存亡關鍵的時刻,借俄軍壓境的形勢作擋箭牌,去攻擊其政敵。

去年12月,有民調顯示高達72%烏克蘭受訪者認為俄羅斯是敵意國家。(AP)

謹守中立方能破局

澤連斯基上任以來的反貪和反寡頭富商政策,至今若非無效,就是被視為不公。於是,正如其前任一般,反俄牌就成為了其最大的政治手牌。即便普京入侵烏克蘭在策略考量上的可能性不高,澤連斯基也要將之包裝成瞬間即至的存亡危機,並將自己打造成唯一能應對俄國並解除其威脅的領袖。事實上,這個威脅的持續存在本身已變成澤連斯基的一大政治利好因素。

配合着歐美國家安全和情報機構對俄國威脅往往傾向作最壞打算——《紐約時報》就指出美方估算顯示俄國增兵規模遠遠不及其國防局此前的預測——烏克蘭國內的反俄政治就外溢到歐美政壇,造成重大迴響。普京也利用了這一點,向西方施壓使之願意為北約和俄國關係啟動談判。

然而,礙於政治公關的問題,即使北約再無計劃東擴,它也不可能明確推翻其歡迎任何歐洲國家加入的「門戶開放」原則,因此,除非雙方找到一個下台階,目前的局勢長遠而言也不會好轉。

這個下台階的最佳出處,正正在於烏克蘭。如果烏克蘭當局能謹守其憲法訂明的「中立國家」立場,聲明不尋求加入北約,甚至拒絕包括北約在內的任何外部軍事支援,並以實質政策承認該國多語文化的事實。這,在此刻的現實政治中,似乎是最符合歐美國家和俄羅斯雙邊利益的出路。

問題是,如今烏克蘭反俄情緒高漲,這條出路卻不符合其政客的政治利益。此情不改,俄烏一線的不穩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