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酋暫停購買F-35 顯美國外交策略短板
根據《華爾街日報》、路透社等媒體報道,阿聯酋不滿美國對這份總值高達230億美元的軍售案附加種種要求,包括緩減阿聯酋與中國愈加緊密的關係對美國敏惑資訊的安全威脅等,決定暫停與美方的談判。雖然阿聯酋表明美國「依然是阿聯酋先進國防需求供應方的首選,未來有關F-35的討論可能重啟」,但這次阿聯酋「轉身離開談判桌」的威脅,明顯打破了過去美國在軍售案上掌握主動決定權的慣例。
這份軍售案將向阿聯酋提供50架F-35A戰鬥機、18架MQ-9B無人機,以及一系列其他武裝,在特朗普離任前不久達成。然而,在拜登上台之後,白宮就馬上決定重新審視軍售案,擔心相關技術會流入第三方之手,特別是中國,以及阿聯酋會將武備用於也門和利比亞的戰事中。
過去大半年以來,拜登當局雖然已決定會推出此軍售案,卻不斷與阿聯酋談判軍售條件。阿聯酋為此次暫停軍購談判決定向媒體發布的聲明就指:「技術要求、主權性的操作限制和成本效益分析使我們作出了重新評估。」
傳統上,阿聯酋與美國國防合作關係密切。美國目前在阿聯酋有兩個空軍基地和一個海軍基地,目前也正在興建一座由美國軍方營運的主要軍事醫院。在阿富汗戰爭之中,阿聯酋是唯一派出士兵負責人道救援的阿拉伯國家,被美國軍方稱為「小斯巴達」;在美國本年從阿富汗撤走人員之際,阿聯酋也有幫忙暫時接受來自喀布爾的阿富汗難民。
從這個角度來看,阿聯酋之於美國,是一個甚為純粹的地緣軍事外交夥伴。因此,類似這次F-35軍售幾乎已是美阿關係的唯一重要主題。
軍售背後的中國因素
雖然外界對於拜登政府的軍售要求沒有明確認知,但從背景資料推斷,這與阿聯酋近年與中國不斷加深的合作關係有莫大關連。
阻礙美國對阿聯酋出售F-35等高端武器的原因向來有三。一是以色列擔心軍售會影響區內軍力平衡,二是阿聯酋有份參與的也門和利比亞戰爭引起的人道問題,三是中國因素。
隨着去年阿聯酋與以色列外交關係正常化,阿方能購買美國先進武器已不成問題,這更是雙方建交的前提之一。本周以色列總理貝內特(Naftali Bennett)歷史性訪問阿聯酋的發展,已證明以色列的安全憂慮已不成阻礙。
另一方面,也門的戰事目前愈發有利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組織,阿聯酋早已撤軍,沙特也無意強力繼續戰事,也門事態的解決只是時間問題;而利比亞的交戰雙方去年已達成和議,本年成立臨時團結政府,預計會於本月進行總統選舉,即使後者稍有延後,美國對阿聯酋的軍售也難再影響利比亞局面。
況且,此項軍售案中,F-35預計要到2027年才會真正交付到阿聯酋手中,到時候,也門與利比亞大概再非美國「人道考慮」之所繫。
於是,剩下來的就只有中國因素。
阿聯酋與華關係的多方面擴展
近年,阿聯酋與中國的關係愈發緊密。作為阿聯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與阿國的貿易額在2020年已達至美阿之間的兩倍,而隨着美國走向能源自主,以及再生能源的發展,中美與阿聯酋貿易關係此長彼消之勢難以避免。
在疫情之後,中國國藥疫苗也佔了阿聯酋新冠疫苗供應的大宗,而阿國政府在接種疫苗和追蹤病毒測試等層面,也用上了中國的軟件。
而從2019年起,正當美國施展對華為的打壓之際,阿聯酋就已同華為簽署了5G通訊設備的合同。根據彭博本年6月的報道,拜登當局要求阿聯酋在2026或2027年F-35交付之前拆除所有華為設備,但阿聯酋方面則指他們需要更多時間,而美國亦需要提供一個可負擔的替代選擇。
另外,阿聯酋也正在與中國人民銀行等合作,以「mBridge」的名號推動中央銀行電子貨幣的跨國交易系統,未來成事後將能在參與國之間提供美國以外的國際交易貨幣選項。
如此種種非軍事、集中經濟的中阿合作,明顯成為了美國的眼中釘。
美國眼中的潛在軍事威脅
本年中以來,阿聯酋與中國的疑似軍事關係,也引起美國方面的關注。根據《華爾街日報》本年5月的報道,美國情報當局注意到有兩架中國解放軍的運輸機降落到阿聯酋的一個機場之中,報道引述美方官員稱北京與阿布扎比愈加擴大的關係正威脅到軍售的前景。
本年11月,《華爾街日報》也引述美國情報部門消息,指美國認為中遠集團在阿布扎比以北哈里發港(Khalifa Port)興建和營運的商用貨櫃碼頭周邊,正有可疑的興建活動,疑有軍事用途,經多次交涉,使阿聯酋當局中止了有關建設,而美國官員也曾到場視察。
本月9日,阿聯酋領袖的外交顧問加爾賈什(Anwar Gargash)向《華爾街日報》證實,阿方在美國要求之下中止了有關工程,但阿方不相信該建築是用作軍事或安全用途。同時,加爾賈什也表明阿聯酋不想在被困在中美競爭之間。
由於美國國防部去年早已預判阿聯酋是中國非常有可能考慮或正在計劃興建軍事物流設施的國家,中阿之間不同層面的合作,未來也有可能會被美國視為有軍事威脅的成分。
除此之外,美國本周也派員向阿聯酋私人企業施壓,要求他們不要協助伊朗繞過美國制裁的商業活動。這也許與中阿關係有實質關連。根據中東智庫Bourse & Bazaar的分析文章,阿聯酋現正作為伊朗石油對華出口的兩大中轉站之一(另一個中轉站是馬來西亞)。美國選擇此刻發難,一方面是針對剛剛重啟的伊朗核協議談判,另一方面也是其企圖限制中阿關係進一步擴展的手段。
獨沽一味的外交?
從上述事態發展可見,美國一直採取以F-35軍售施壓阿聯酋的行動,要求後者作出無論關乎軍事與否的妥協,而阿聯酋也有作出不同程度的配合;另一邊廂,中國則以貿易、經濟、科技、抗疫等不同層面全面擴展與阿聯酋的關係。此刻阿聯酋暫停對美軍購的談判,向美國發放一記回馬槍,其實已突顯出美國這種單面向的外交手段的局限性。
阿聯酋要告訴美國的,就是與美國的國防合作不是阿聯酋國家利益的唯一所在,其他美國欠缺栽培的不同層面也有其重要性,阿聯酋不能以單一因素考慮其外交立場。
同時,阿聯酋這次決定剛好發生在其本月初與法國簽訂高達190億美元的軍機銷售合約之後,即使法國軍機不能取代F-35,卻也帶出了「美國不是唯一」的態度。而在上月中的杜拜航空展上,俄製的F-35競爭對手Su-75也擺放在當眼位置,使在場的美國官員不得不對媒體保證其海灣地區阿拉伯夥伴不會購買俄國武器。
對於阿聯酋的決定,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就表示,如果阿聯酋願意繼續,美國也準備好推進軍售。
當然,這次阿聯酋暫停談判的通知據報是以較低層官員的名義傳達,很可能只是對美國的一種警告,希望美方理解到阿聯酋有離開談判桌的本錢,因而減少對軍售的附帶要求。未來,雙方依然甚有可能重回談判桌。
但無論如何,阿聯酋這次行動已表示出美國單面向經營外交關係的脆弱性,以及其所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全面性外交的挑戰。在新時代之下,正如美國在東南亞地區重安全而輕經貿的外交一直被批不足抗衡中國一般,這種「獨沽一味」的外交操作已不能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