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年輕人「仇華」並不是政治原因|專家有話說

撰文:均誼
出版:更新:

日前,民調公司韓國研究(Hankook Research)和韓國新聞雜誌《SisaIN》聯合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今年韓國國內仇華情緒大幅上升,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韓國人最不喜歡的國家。同時,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韓國也是14個樣本國家中唯一一個年輕人比老一代「仇華」情緒更嚴重的國家。
《香港01》日前就此採訪了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洪知延。洪知延教授是研究東亞地區政治經濟學的專家,為韓國籍,能夠從政治與社會的雙重角度,解讀韓國年輕一代仇華情緒的原因與影響。

01:調查結果顯示,韓國年輕人比老一代更加「仇華」。這一結果反映的是韓國社會的事實嗎?如果是,這種情況是如何形成的?

洪知延:發布調查結果的是業內比較可靠的研究機構,因此我認為調查結果是可信的。

對於年長一代來說,他們經歷過1987年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1992年的中韓建交,包括後來中國經濟對韓國經濟增長體現出強大的帶動作用。

年輕人仇華情緒的增長主要經過了三個事件的推動。第一次是中國對引進韓國娛樂產業的管控。中國對韓國娛樂業的管控事實上開始於2014年,對娛樂產業較為敏感的韓國年輕群體對此多有詬病;2017年,中國幾乎完全禁止了韓國娛樂產品的引進,使得這一話題在韓國年輕人之間越發敏感。第二次是由於韓國高等教育體系出現問題。截至2020年,韓國共有203所大學和136所社區大學。由於韓國人口持續減少,韓國高等教育資源嚴重過剩,吸收了大量留學生進入校園,也導致留學生質量下降,給同所大學的韓國年輕人留下了負面的印象,而這些留學生中的大部分來自中國。第三次是2019年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該運動引發了韓國大學校園內的激烈討論,也得到了媒體的爭相報道。

01:為什麼香港「反送中」運動能對韓國年輕人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

洪知延:首先,從體量上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相比之下韓國的小,導致韓國更容易被忽視。與體量巨大的中國如此密切的經濟聯繫,使得中國社會微小的波動也可能對韓國產生巨大的衝擊。由此,香港的動盪一定程度上觸發了韓國社會對中國的恐懼。第二,政治制度的區別一直是韓國警惕中國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結果,政治制度的區別是日韓對中國擔憂的共同來源。第三,韓國的大學具有支持民主的傳統。1980年代,大學就是推動韓國民主化運動的中心。在香港民主運動開展的過程中,韓國各大院校延續了這一傳統,校內的大字報牆上充滿了針對香港問題的發聲和討論,所以韓國大學裏的年輕人對香港問題有相當的關注度。

民調顯示韓國年輕人「仇華」情緒加劇。(YouTube@CCTV中國中央電視台)

01:剛剛講的是韓國年輕人反華情緒的積累過程,轉向現狀,目前韓國人具體討厭中國的哪些行為?

洪知延:西方刻板印象往往認為韓國人不喜歡中國的原因是政治化的,但真實的韓國社會主要是由於民間的原因對中國產生不滿。剛剛提到的韓國研究和韓國新聞雜誌聯合開展的調查公布了受訪者討厭中國的原因排名。排名第一的原因是空氣污染。每到冬天,韓國PM2.5含量升高,空氣質量下降,除韓國國內製造的一些污染之外,民眾大多認為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中國。韓國社會也流傳着中國在黃海附近建造了重污染工業的謠言。隨後排名第二的是新冠疫情,第三是中國在韓國近海的非法捕撈,第四是中國國內的「反韓」情緒。這些原因都是很民間的,非政治性的。

我注意到《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對這項研究有所報道,強調了薩德部署、香港問題等政治性問題對韓國民眾對華看法的影響。西方社會往往忽視了韓國與中國相互鄰近的程度,忽視了這種臨近所帶來的更具體的問題,它們造成的影響往往是更為嚴重的。

01:同樣作為相互臨近的國家,韓國國內「仇華」和「仇日」兩種情緒有什麼異同?

洪知延:近年「仇華」情緒的上升是由於韓國人感受到中國是一個威脅,而「仇日」情緒是歷史性的、普遍性的。韓國人並不認為日本至今還對韓國存在威脅,只是一種普遍的厭惡情緒。

2021年7月19日,韓國女青年會成員站在韓國首爾日本大使館大樓前,反對韓國總統文在寅可能訪問日本。(美聯社)

01:對「威脅」的擔憂是否證明這種仇華情緒是更加政治化的?仇華情緒是否會影響到2022年的總統換屆選舉?

洪知延:這是肯定的。韓國保守派政黨持續譴責執政黨過於親中,新冠疫情剛剛爆發時甚至沒有對中國封鎖邊境。當前的執政黨事實上是較為中立的,既不親中也不親美,而保守派有70年的親美傳統。目前大約有30%的選民支持保守派,30%支持執政黨,而其他選民沒有明確的立場。我認為在明年的選舉中,「反華」將會是保守派十分重要的一張牌。韓國始終不會像美國或者日本那樣採取實質性的遏制中國的手段,但「反華」一定會是保守派頻繁使用的一種政治宣傳。

01:仇華情緒是否也會影響到外交政策?影響到未來的中韓兩國關係?

洪知延:韓國對華的外交政策向來是實用性的。韓國的每一任總統對中國都是友善的。例如前總統朴槿惠,如果你還記得的話,她在任時曾經訪問中國並發表了中文演講,即使朴槿惠本人並不會說中文。因此,在中韓關係上,只要是韓國政府能做的決定,就一定會是實用性的。

民眾的情緒不是影響中韓關係的主導因素,中美關係才是。韓國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已經持續了7年,韓國時刻面臨着被朝鮮的威脅,因此這種軍事聯盟關係對韓國來說是無法卻斷的。目前中美之間的灰色地帶正在逐漸縮減,一旦中美矛盾上升到了一定程度,韓國再也無法同時保持與中美兩國的友善關係,中韓關係就可能惡化。韓國畢竟是民主政體,因此民眾的情緒從長遠來看是有可能對政治造成影響的。不過總體上,能夠影響韓國對華政策的絕不是民眾的情緒,而是中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