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損失聲譽 美國在阿富汗的牌面與底牌|專家有話說
阿富汗的局勢仍然在被各方所關注。塔利班宣布建國後,全面開啟對外工作,其新聞發言人密集接受各國媒體採訪;有美國媒體引述官員說法稱,日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與塔利班的最高人物已舉行秘密會面;公開報道顯示,塔利班代表團也在首都喀布爾會見了中國駐阿富汗大使一行。作為阿富汗問題「四方對話」機制中的兩大關鍵參與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8月25日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通電話,表達了兩國在阿富汗問題上加強合作的意願。就阿富汗局勢未來走向等相關問題,《香港01》採訪了中國外交學院戰略與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蘇浩。本篇為系列採訪第三篇(共五篇)。
01:塔利班之所以能重新執掌阿富汗,一切都要從去年美國與阿富汗達成協議,並於今年5月美軍從阿富汗大規模撤出開始說起。塔利班火速重掌政權,美國國內共和黨人士普遍批評拜登,認為這是美國在喀布爾的「西貢時刻」;但也有很多人不太同意這個說法,表示美軍在阿富汗的撤離跟當年從越南的撤離是完全不同的情形。
蘇浩:喀布爾機場出現的大批阿富汗民眾想要擠進美國運輸機的場景確實很類似,但更加類似的則是美軍撤出阿富汗的背後因素。
越南撤軍源於冷戰期間美軍的戰略調整,尼克遜(Richard Nixon)提出來「五大力量中心」的說法(記者注:美國前總統尼克遜於1971年在堪薩斯演說中提出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國、西歐、日本、蘇聯和中國,並認為這五大力量將決定世界的前途)以後,感覺到深陷越南戰爭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所以必須要跳出來;現在情況非常類似,美國已經認定中國是其最大的戰略對手,必須集中力量對付中國,深陷阿富汗泥潭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所以必須跳出來。兩次撤軍在戰略調整這一目的上是非常相似的。
從戰爭本身來看,兩次戰爭都以美國失敗告終。定義戰爭失敗與否要看他戰爭的結果有沒有達到發動戰爭的目的。阿富汗戰爭和越南戰爭的結果一樣,都沒有達到發動戰爭的目的。在失敗的狀況之下不得不撤出,這點也相類似。
在兩次撤出過程當中倉惶的行為也是相類似的。這都是由於一定程度上的誤判,對阿富汗形勢的誤判、對越南形勢的誤判,導致美軍的撤出顯得如此倉促。
在阿富汗,牌面上,美國是失去了面子,令美國在國際上的聲譽和地位受到影響。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國這麼做是為了底牌,即是要追求的是更深層次的戰略調整:
第一,美國從阿富汗脱身,是為了集中力量對付中國。美國撤軍造成盟國對其可信度的質疑,但美國寧可承擔這個後果也願意撤軍,顯然是有更大的戰略追求。集中力量對付中國,是美國現在的戰略判斷。
第二,阿富汗實際上是一個泥潭,美國陷入其中之後深受打擊。以美國習慣性的以實力為基礎的角度,華盛頓對阿富汗局勢的評估很有可能是,中國一定會基於今天自身的實力來介入阿富汗問題,美國撤軍也有坐等中國陷入阿富汗泥潭之中的「期待」在裏面。
第三,一個內部動亂的阿富汗,一定會在恐怖主義方面對中國造成威脅。
這三點是中國方面尤其需要重點考量的,中國應當重視更深層次的恐怖主義的問題,美國也會持續評估中國對阿富汗問題的看法。
01:所謂的「丟面子」,其實還涉及到美國價值觀外交的危機。自從拜登(Joe Biden)上台之後,一直致力於聯合西方盟友,強調盟友之間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是一致的,以求共同聯手對付中國。但如今,拜登8月16日的講話,將阿富汗淪陷的責任完全推給加尼(Ashraf Ghani)政府,意味着美國價值觀外交的一次失敗。美國撤軍阿富汗是為了集中力量對付中國,但撤軍行為本身導致的價值觀外交的失敗很有可能影響美國與盟友組建同盟圍堵中國的戰略目標,你怎麼看其中的悖論?
蘇浩:美國戰略文化最大的問題就是單一化。美國為了戰略調整,立刻丟棄阿富汗,不在乎信譽的損失。而在7月美軍地面力量基本撤出阿富汗後,又因為支援政府軍而出動B52轟炸機對塔利班發動多次空襲,本來之前美國還留有與塔利班的談判管道,這麼一來使得美國與塔利班之間再無談判餘地。8月1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王毅通話,甚至希望中國能與塔利班交涉,給美國撤軍留出一條通道,「別製造麻煩」,這就是做法太簡單太極端導致的後果。
和平、穩定,並有一定程度的發展的阿富汗對美國才是最有利的,戰亂的阿富汗只能使美國更加無法擺脱罪名。既然需要阿富汗有一個正面的形象,那麼就需要中國,因為中國未來一定會在阿富汗的重建過程中起到積極作用。可見在阿富汗問題上,美國對中國是有需求的,需要中國進行協調,所以我也建議中國政府可以考慮就阿富汗問題進行中美對話。解決阿富汗問題不單需要多邊協作,也需要中美雙邊的共同推動。在這方面美國需要認真思考,不能以過去傳統的、單一的戰略文化來應對阿富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