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交鋒|日本自衞官親述:來自中國海軍壓力已逼近極限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剛剛在倫敦落幕的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對於中日關係來説,是雪上加霜的一次外交事件。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在會議中,同其餘6大工業國外長一道,對中國的系列問題進行了「點評」。日本政府消息指,茂木敏充對於中國在東海和南海單方面改變現狀的嘗試、以及香港和新疆的人權狀況表示了「嚴重關切」。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5月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則批評G7「開歷史倒車」。

在過去40多天裏,中日關係發生了令人驚訝的「質變」。安倍政府時期打造的相對穩定的中日雙邊關係在新首相菅義偉上台不到一年時間裏變成了激烈的衝突和對抗。從軍事、外交到經濟,北京與東京在過去的數十天中過招無數 ,用日本外交人士的話説,日中關係惡化的速度之快堪比「印度疫情」。那麼,中日關係接下來會走向何方?雙方會否發生更為激烈的衝突?尤其在人們關注的東海與南海問題上,雙方會不會發生擦槍走火?《香港01》對此展開了採訪。

軍事對峙

事實上,自日本政府將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台灣稱釣魚台)「國有化」後,中日間在軍事和準軍事領域的摩擦就處於逐漸升温升級的狀態。根據日本媒體報道,截至目前,中國海警船已經在釣魚島不間斷連續巡航超過80天,東京當局對此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自中國施行《海警法》以來,中日關係愈發緊張起來。圖為中國海警船巡航釣魚島。(南海研究論壇)

另外,包括航空母艦編隊在內的中國海軍艦艇近期也不斷通過「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進行演練。而日本海上自衞隊艦隻也跟隨美軍在南海展開了行動,中日雙方在海上的對峙氣氛不斷增強。

對目前中日軍事對峙的狀況,日本海上自衞隊自衞官小田真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日本海上自衞隊面臨來自中國海軍的極大壓力。在他負責的管區,中國海上和空中武裝力量逼近日本海上防衞警戒區域的次數和頻度都在升高,而目前海上自衞隊從裝備數量和人員配置上,對中國的應對都已經達到了極限。

「中國海軍的裝備在近年來出現了很大的改善,先進的武器裝備越來越多,他們在行動中越來越能夠採取理念最先進的海空立體式的協同軍事行動。」小田表示,中國軍事人員在公海海域曾與他們互相喊話,要求對方離開,中國軍隊在行動的尺度上也越發「大膽」,雙方危險性接近越來越多,這非常容易引起誤判導致擦槍走火,「中國軍人對日本似乎有很大的火氣,懂得漢語的同僚告訴我,他們的措辭和語氣都非常不友善。」

小田稱,雖然日本自衞隊可以得到美軍的技術裝備,但目前由於技術上受制於美國,加上資金限制,日本自衞隊近年來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和升級能力很慢、很弱。

小田告訴記者,過去40年在面臨數量龐大但武器裝備相對落後中國軍隊時,一直走「精鋭」路線的日本自衞隊勉強能夠維持優勢,但今天,日本自衞隊要面對的是不僅「數量龐大」而且裝備上「驚人先進」的中國軍隊。「我和同僚對於來自中國的壓力所感到的不安,每天都在增加。」小田最後對記者説。

分析認為,近一段時間,日本自衞隊分別與美軍、法軍和英國海軍等西方盟國海軍進行了聯合演練,雖然沒有公開表明針對對象,但外界普遍認為,日本此舉意在應對中國威脅,而日本防衞省也在美日印澳四國合作框架下進行情報共享,強化了對中國大陸解放軍活動的監視。日本此舉已經表明,東京當局對於北京的危機感和敵視指數已經達到了空前的水平。正如日本海上自衞隊自衞官小田説的那樣,他和很多海上自衞官的同僚在面對強大的中國海軍時,已經無法如從前那般從容,「中國海軍好像有無盡的財源一直在不停地添置新東西,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他們會亮出何種你無法想象的武器。」

外交惡化

伴隨軍事對峙加劇的是中日兩國外交關係的惡化。可以清晰看到的是,本輪中日關係「速凍」真正的源頭始於3月末舉行的日美外長防長2+2會談。當時,日美外長和防長在聲明中明確了中國是對現有國際秩序巨大威脅的定位,而日本將繼續協助美國在印太地區遏制中國的活動。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隨後與日本外相舉行的通話中敦促日本「實現戰略自主」,並警告東京當局「不要把手伸得過長」。

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上台後,日美關係進一步加強和走進。(AFP)

但好景不長,在隨後到來的4月中旬,日本首相菅義偉上任以來首次訪問美國,成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任以來面對面會晤的首位外國首腦。

日美兩國在首腦會晤後發表聯合聲明,時隔半個世紀再次明確提及台灣。日本表明將在台海發生衝突時給予美軍支援。菅義偉此舉遭到了日本國內反對黨的批評,有日本國會議員要求菅義偉解釋日本介入台海衝突的説法,回到國內的菅義偉則不得不在國會澄清稱,日本不會武裝介入台海衝突。

而如果説日美外長防長會議和日美首腦會晤為接下來的中日關係惡化定下基調,隨後日本政府決定向太平洋傾倒福島核污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發中國插畫家更改日本名畫「神奈川衝浪裏」的諷刺漫畫「神奈氚衝浪裏」引發日本外交抗議,和日本發佈外交藍皮書指責中國在東海、南海等領土領海問題上用實力改變現狀的做法,這一系列事件都使中日兩國之間氣氛越發險惡。

而4月下旬,日本政府推出5,000億日元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菅義偉在內閣會議上明確表示,資金也將用於日本企業重組供應鏈,擺脱對中國依賴。「現在已經沒有人再提習近平以國賓身份訪日的問題了,因為這件事已經基本無望。」有日本官員如是説。

而對中日關係的迅速惡化,日本國際和平問題研究機構高級研究員村上哲平認為,菅義偉上台後,日本調整了疫情期間的對華戰略,日本緊盯西方國家對華的政策變化,尤其是美國拜登政府上台後的對華政策,菅義偉正在緊抓拜登政府聯合盟友應對中國的大戰略,以期藉助美國的力量緩解自身在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台灣稱釣魚台)與中國對峙的壓力。

村上表示,中日的雙邊關係,正在變得敏感而脆弱,日本政府面臨疫情和經濟的雙重壓力,同時在經貿上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對永田町政策的制定有很大的牽制性,但日本朝野各黨正在形成新的對華共識,即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對日本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戰略威脅,日本已經成為「印太地區遏制專制政權擴張的前線」,日本必須聯合西方盟國在廣泛的印太地區應對中國。

經濟脱鈎

日本常年與中國保持一種奇特的政冷經熱模式早已讓人見怪不怪,但在外交和軍事領域愈發充滿對抗氛圍的大背景下,日本政府在水面下開始醖釀重組產業鏈,與中國逐漸實現經濟上的脱鈎。日本政府人士表示,即使短時期無法實現完全脱鈎,也希望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降低對中國的依賴。這表明永田町已經下定決心主動給目前「火熱」的日中經貿降温。

記者在日本採訪發現,大大小小的商場所銷售的商品,從基本的食品衣帽,到高端的電子產品等,「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成為了日本貨架商品中絕對的統治者。

這種現象使得日本政府憂心忡忡,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守澤勇表示,目前日本企業與中國企業之間的合作非常密切,隨着中國實力的增長,不僅原先的低附加值產品,現在很多中高附加值產品不少日企也拿到中國生產製造。同時,中國還在動漫等軟實力領域強勢崛起,日本處於優勢的動漫生產製造現在也有很多是拿到中國生產,「在發達國家為數不多保留了製造業的日本現在面臨空心化的風險。」

而中國近期對澳洲實施的制裁,似乎也讓日本看到了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帶來的政治風險。

「問題在於一個在民族主義路上越走越激進的中國很難包容與其不同意見的聲音。」守澤勇認為,批評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一項風險極大的事情,而國際關係中,很難只有讚美和「相向而行」,有時國家間的政治對抗其實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而國際社會普遍擔心的是現在中國在處理國際關係中的政治對抗時,過度運用經濟性制裁的手段。這導致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在與中國打交道時,不得不放棄或妥協一部分自身的政治立場,「在過去,中國的這種標準僅限於很小的範圍,而今天北京已經把的核心利益涉及的範圍越畫越大,因此,即使是國際間被認為是平常的批評,在中國也把其上升到『吃中國的飯砸中國的碗』的高度。」

「經濟是商業行為,背後支撐的應該是『契約精神』,顯然在中國,經濟行為已經被過度的政治化,成為實現政治目的的工具。」守澤勇説,這使得中國的商業信譽在國際間受到了很大的置疑。現在國際重組產業鏈的呼聲其實是對中國在經濟行為上過度與政治捆綁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