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俄羅斯戰術性撤軍 俄美歐三方暗戰

撰文:葉侃
出版:更新:

4月22日,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下令此前在俄烏邊境高調進行實操演練的俄軍從即日起分批撤回原駐地,並表示整體撤軍行動將於5月1日完成。

我相信當前階段的軍事演練目標已經達到,我們的軍隊展示出了足夠的保家衞國能力。基於此,我決定結束目前的演練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

雖然在外交辭令上毫無妥協之義,但在烏東局勢日益緊張且面臨愈發嚴重的擦槍走火風險的當下,莫斯科方面的撤軍舉動多少還是起到了為局勢降温之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決定出台的第一時間就對此表示歡迎,稱該決定有效降低了衝突爆發風險。

隨後,美國國務院與北約總部也陸續跟進,均對俄羅斯方面的「降温之舉」表示謹慎讚賞,同時也表示將密切監督事態的後續進展,並敦促俄羅斯遵守明斯科協議的相關承諾,儘快從俄烏邊境全面撤軍。

但從俄羅斯軍方的最新部署來看,莫斯科方面顯然不打算熱切呼應西方陣營「全面撤軍」的號召。

而這場圍繞東烏地區的緊張局勢,也凸顯了俄美歐的三方暗戰。

+5

俄羅斯「選擇性」撤軍

俄防長紹伊古在發出撤軍指令的同時,要求西部軍區將重型武器保留在距離俄烏邊境僅160公里之遙的新沙赫京斯克軍事基地(羅斯托夫州),以備計劃於今年9月的「西方2021」的俄白聯合軍演之用。

除保持「西向威懾」之外,由俄南部軍區承擔的「南向威懾」方案也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之中。4月22日,即紹伊古發佈撤軍聲明的當天,南部軍區在克里米亞半島舉行了旨在操練灘塗登陸作戰,包括防化部隊、機械化步兵團、空降兵團以及部分黑海艦隊小型艦船分隊在內的多兵種聯合軍演,參演總兵力在萬人以上。

不難看出,在戰術性的撤軍降温背後,莫斯科方面絲毫沒有放鬆對基輔當局及其背後蠢蠢欲動的北約進行強力軍事威懾的既定方針。顯然,對俄羅斯來説,「不戰而屈人之兵」仍然是其對烏戰略的第一要義。

對於俄羅斯方面的撤軍決定,本就不願就東烏與俄羅斯大打出手的美國自然樂見其成,不過,這並不意味着華府就此放鬆了對俄羅斯的警惕與圍獵。

美國旨在削弱俄歐關係

在華府戰略智囊看來,俄羅斯當前頗顯強悍的軍事威懾實力,更多是為了其對外能源戰略的收益,而對歐能源輸出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如果能利用烏克蘭問題,儘可能削弱俄歐經貿關係,就能在相當程度上限縮俄羅斯的軍事威懾能力。

因此,從特朗普(Donald Trump)時代到拜登(Joe Biden)時代,華府也堅持不懈地對事關俄歐經貿聯繫的重磅工程「北溪2號」極力阻撓。而當俄羅斯反覆加碼對烏軍事威懾,歐盟則口頭惠美,實則以類似德國4月22日採購3,000萬劑衞星V疫苗的方式與俄羅斯互通款曲,華府的「俄歐經貿紐帶殺手鐧」也在迅速收緊。

就在俄國防部做出戰術性撤軍決議的當天(4月22日),美國前駐波蘭大使弗雷德(Daniel Fried )公開稱「是時候徹底摧毀北溪2號項目」。弗雷德在表態中力撐波蘭率先施壓德國,盡力組織柏林方面可能為歐洲帶來的「俄羅斯能源壟斷威脅」。

歐盟尋求持中之策

在俄美圍繞東烏問題進行的「間接冷戰」之下,歐盟如履薄冰。一方面,鑑於跨大西洋夥伴關係框架,歐盟仍然在一些關鍵敏感議題上與華府維持合作態勢。另一方面,由於地緣位置的鄰接性,與俄羅斯良性合作對歐盟的核心利益至關重要——這一點從默克爾當局不顧華府重壓,堅持推進北溪2號項目的諸般舉措,便可得充分映證。

因此,在這種兩難處境之下,在東烏問題上維持對華府口惠而實不至,同時與普京當局保持密切溝通磋商,就成了歐盟性價比最高的「持中之策」。

綜合來看,烏克蘭危機中的俄美歐三方呈現出某種微妙的競合關係,大體上能維持鬥而不破,各取所需的三贏狀態。至於處於強權角力場的烏克蘭,則從始至終都沒有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