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勒龐案:歐美法律政治化嚴重危及民主

馬林勒龐案:歐美法律政治化嚴重危及民主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近日,法國巴黎法院對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擔任歐洲議會議員期間挪用公款一案作出可以載入法國現代政治史史冊的判決:四年有期徒刑緩刑兩年,罰款10萬歐元,剝奪被選舉權五年,無視上訴立即執行。這意味着,勒龐徹底喪失了2027年總統競選資格。

這次的判決程序表面看似乎「合理合法」。法院審理發現勒龐領導的國民聯盟(RN)共計十餘名被告在11年間總共挪用了290萬歐元的歐洲議會公款,用來支付其在法國國內政治助理的開支。同時還有其他120萬歐元的非法所得。總計涉案金額達到410萬歐元。

然而,這樣以法律手段剝奪總統選舉最熱門候選人的參選權利帶有明顯的司法干預的痕跡。尤其是此次判決中關鍵的無視上訴立即執行的條款,許多人在日常生活裏從沒聽說過,與人們一審後可以上訴的普遍認知相悖,顯然是法國國內自由派害怕勒龐當選從而羅織罪名針對她。

實際上,勒龐案可追溯至2015年,源於歐洲議會社會民主黨主席舒爾茨(Martin Schulz)向法國司法部長託比拉(Christiane Marie Taubira)的一紙舉報。在隨後長達九年的時間裏,此案進展緩慢,至今並無定論。

2017年法國大選,馬克龍與馬林勒龐擠身次輪投票,民望一直大幅領先對方20個百份點。(路透社)

在2017年法國大選前夕、2022年法國大選進入第二輪決勝局且勒龐勝選前景頗為明朗之際,歐盟均不失時機地披露了針對她與國民聯盟涉嫌挪用歐盟資金以支付本黨人員薪酬及活動開支的調查情況。2024年7月,國民聯盟在法國國民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隨後法國檢方再度啟動調查程序,針對勒龐在2022年總統競選活動中可能涉及的非法融資問題開展調查。僅兩個月後,檢方又對勒龐等人提出正式司法指控,並要求立即執行。

2024年11月,檢方又給出了剝奪勒龐被選舉權五年、無視上訴立即執行的求刑之後,法國社會就對這個求刑展開了大討論。本來法國法律中挪用公款罪一旦成立就自動會觸發剝奪被選舉權的處罰。而檢方給出的要求立即執行的理由則是勒龐犯罪事實清晰,犯案時間長(超過10年),涉案金額巨大(超過400萬歐元)。

2024年法國會選舉第二輪投票: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領導的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RN,前稱國民陣線)與該黨主席巴德拉(Jordan Bardella)的海報,被張貼在法國巴黎國民聯盟總部附近。(Reuters)

勒龐是國民聯盟的靈魂人物以及主心骨,也是2027年法國總統的有力競爭者。從2012年的總統選舉開始,勒龐就是該黨的總統候選人,並將國民陣線改名為現在的國民聯盟。勒龐在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的得票率也從2012年的17.9%穩步上升到了2022年的23.15%。從2012年無法進入第二輪投票,到2017年以及2022年連續兩次得票率排名前二,並進入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

益普索政治晴雨表關於「2027年誰將接替馬克龍」的民調數據顯示,勒龐持續領跑,獲得32%的支持率,位居榜首。與此同時,總統馬克龍的受歡迎程度降至23%,是自2024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

2025年3月27日,法國巴黎,圖為馬克龍在會議後發表講話。(Reuters)

此外,國民聯盟在2024年6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大放異彩,其出色表現直接促使總統馬克龍作出解散法國國民議會並提前舉行選舉的決定。

據當時歐洲議會選舉的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在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獲得31.5%的選票,拔得頭籌,而馬克龍所在的執政黨復興黨雖然得票率位居第二,但只有15.2%,還不到國民聯盟的一半。在隨後的選舉首輪投票中,國民聯盟再度領跑,最終形成了與左翼聯盟及中間派聯盟三足鼎立的局面。

法國極右黨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RN,前稱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領導人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2024年7月7日在法國會選舉第二輪部份結果公布後接受記者採訪,表情看來難掩失望。(Reuters)

如今這個判決肯定會讓很多人想到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過去數年裏的經歷。特朗普就任美國第47任總統之前,就遭遇過民主黨多次針對性的法律案件,包括「封口費案」、涉嫌推翻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果、不當處理政府機密文件等。

其中,2024年5月曼哈頓法院陪審團裁定特朗普在2016年選舉期間偽造商業記錄、掩蓋婚外情封口費的34項罪名全部成立,成為美國首位被判有罪的前總統;2023年8月,美國司法部特別檢察官傑克·史密斯指控特朗普密謀欺詐政府、妨礙選舉程序等4項罪名,涉及2020年大選後的權力過渡爭議。因此,針對此次勒龐的判決,美國總統特朗普表達了共鳴,認為這是一件大事。這聽起來像這個國家(美國發生的事),非常像。

3月31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命令期間為勒龐的判決作評論。(Reuters)

勒龐案告訴我們的是,現在的歐洲自由派通過制度框架刻意限制對手發展的策略模式,與美國民主黨實際是一脈相承的,非常、非常的極端。馬斯克也在社媒平台X上表示,當激進左翼無法通過民主選舉獲勝時,他們就會濫用法律制度來監禁對手,這是他們在全世界的標準玩法。

現實中的歐洲左翼政治,用極快的速度走向了他們以往在歷史上攻擊和否定的方向。這不禁令人想起慕尼黑會議上的一幕,當時JD·萬斯對歐洲政治的「獨裁批評」,實際完全正確。實際上,這位美國政府的二把手一直在批評歐洲對於社交媒體言論的限制,稱歐洲的政客在把自己討厭的言論說成是「假消息」,以此打壓言論自由。

按照歐美國家過去三權分置的基本原則,司法獨立的精神要求法院必須做出獨立裁決,不受政治系統的影響。然而,勒龐案以及特朗普案,顯示歐美國家司法獨立正在喪失,而法律武器化與政治極端化結合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那就是民主將會被威權所取代,極端化已經讓温和派已經沒有空間。今後無非是好的威權、爛的威權、有限的威權以及無法無天的威權。

世界也只能這樣了。

本文轉載自安邦智庫4月2日《每日經濟》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