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悳洙彈劾案被駁回 復任代總統 對尹錫悅案有何啟示?

3月24日,韓國憲法法院駁回了針對國務總理韓悳洙的彈劾案,卻還沒有宣布何時會就2月25日已經結束審訊的尹錫悅彈劾案作出判決。韓悳洙立即恢復代總統職務,呼籲國人不應該區分左派、右派,表明優先處理國家緊急事務。
不過,由於尹錫悅彈劾案判決遲遲未到,不少尹錫悅支持者認為憲法法院法官對罷免總統未能達成共達,24日早上在憲法法院門外聚集的支持者一邊高呼「韓悳洙總理萬歲」,另一邊則說「就剩下總統了」。
在尹錫悅去年12月3、4日的「六小時戒嚴」失敗,繼而再在14日被國會通過彈劾後,韓悳洙才以總理身份坐上代總統一職。雖然韓悳洙有技術官僚背景,但他上任後卻以國會未有兩黨共識為由拒絕任命已經獲國會通過的憲法法院法官人選。當時9席法官位置懸空3席,但要將尹錫悅免職卻要有至少6位法官支持。在野共同民主黨當然將之視為對尹錫悅的援手,於12月27日以彈劾總理而非總統的國會過半數門檻投票通過對韓悳洙的國會彈劾,由財長崔相穆代理總理再代理總統職務。
崔相穆其後對共同民主黨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協,通過3位國會憲法法院法官人選中其中兩位的任命,一位由尹錫悅的國民力量提名,另一位則由共同民主黨提名,而剩下一位由共同民主黨提名的馬恩赫則「留中不發」。
2月27日,憲法法院8位法官一致裁定當時的代總統崔相穆有義務按照國會意願任命餘下一位的憲法法院法官人選,但法官們卻非常巧妙地同時認定法院無權命令崔相穆即時任命馬恩赫,避免了馬恩赫能否參與尹錫悅彈劾案判決的新一輪憲法爭議。當然,共同民主黨對此甚為不滿。
根據過去總統彈劾案(盧武鉉和朴槿惠)的歷史,憲法法院大概會在結束審訊兩周後宣判。但在這次尹錫悅案中,法院卻似乎一直押後判決,由最初預期中的3月14日宣判一直拖延至今,引來各界對於憲法法院對此案是否有重大分歧的猜測。
共同民主黨在場外繼續施壓,在3月21日動議彈劾崔相穆,指責後者未有聽從憲法法院的判決通過馬恩赫的任命。這也是尹錫悅上任以來國會反對派提出的第30個彈劾動議。很明顯,共同民主黨是希望儘快將馬恩赫推上憲法法院,即使存在他是否有權參與尹錫悅案的爭議,這無論如何也是對於共同民主黨的有利發展。
如今,韓悳洙重新回到代總統的位置上,彈劾崔相穆就變得沒有必要。共同民主黨也開始呼籲韓悳洙遵守憲法規則通過馬恩赫的任命。不過,從憲法法院駁回韓悳洙彈劾案的判決來看,法院多數法官似乎已經決定要避免馬恩赫一旦獲得任命能否參與尹錫悅案的新憲法爭議。
在這次判決中,5位駁回韓悳洙彈劾的法官中有4位表明,韓悳洙此前拒絕任命國會選出的3名憲法法院法官人選的做法違反了憲法規定,不過,由於沒有證據顯示韓悳洙拒絕任命是為了阻礙憲法法院審理尹錫悅彈劾案,因此不能被視為彈劾免職的理由。從這個角度來看,韓悳洙如今也就可以繼續以國會欠缺兩黨共識為由而拒絕任命馬恩赫為憲法法院法官。
直觀上看,這無疑是對尹錫悅有利的發展。不過,這並不代表憲法法院會駁回尹錫悅的彈劾,畢竟尹錫悅彈劾案與韓悳洙彈劾案的案情絕不相同。
而且,從其馬恩赫任命案和韓悳洙彈劾案的判決來看,憲法法院的法官們大多希望作出能夠化解社會分歧的決定,因此在馬恩赫應否獲任命的問題上支持了共同民主黨的立場,而在拒絕此任命能否構成罷免條件的問題上則支持了國民力量的立場。
「六小時戒嚴」拒今已超過三個月,國民力量民望已經回到同共同民主黨幾乎是叮噹馬頭的水平。例如Realmeter在19至21日進行的民調顯示共同民主黨只以43.6%支持度領先國民力量的40%,不過希望由反對黨擔當新政府的民意則在53.9%。
雖然如此,支持彈劾罷免尹錫悅的民意依然佔多數。韓國蓋洛普(Gallup)在18至20日進行的民調就顯示有58%受訪者支持彈劾,反對者為36%。如果從減少社會分歧的維度來看,憲法法院沒有不罷免尹錫悅之理。
從歷史上看,憲法法院2004年駁回盧武鉉彈劾案,沒有公布各法官的投票取向,但在2017年通過朴槿惠彈劾案的時候,憲法法院卻採取了一致贊成的做法。由於罷免總統茲事體大,而且這一次國民力量明顯繼續支持尹錫悅,韓國政治分裂嚴重,憲法法院有必要盡力尋求作出一個沒有分歧的一致判決。
在韓悳洙彈劾案中,我們可以看到憲法法院法官們的法律觀點有重大分歧。5位反對彈劾的法官中有4位認為拒絕任命國會選出的法官是違憲、不合法,但不構成免職的理由,另外1位則認為拒絕任命法官本身就不是違憲違法的。1位支持彈劾的法官認為這已經構成免職的理由。另外兩位法案則認為「代總統」的國會彈劾投票門檻應該跟民選總統一樣,為國會三分之二,因此針對韓悳洙的彈劾投票本身就不成立。
如果在尹錫悅彈劾案中法官們還是有這樣大的分歧的話,恐怕韓國民間會有極大反彈,甚至可能會發生暴力事件--共同民主黨議員20日舉行集會時,該黨議員白惠蓮就曾被扔雞蛋;而該黨領袖李在明近日出席活動也穿上了避彈衣。
目前,尹錫悅的死忠份子不少也相信了極右陰謀論,認為彈劾尹錫悅背後是中國的陰謀、中國人員介入了2024年的韓國國會選舉(按:共同民主黨勝出),甚至連反尹錫悅民眾集會以至中國大使館外警察也被視為有中國人參與其中……可想而知,如果尹錫悅真的被彈劾下台,這一鼓極端主義的勢頭只會愈加激進。
如果得到不同政黨提名的憲法法院法官在尹錫悅彈劾案中能夠達成一致意見,這將有助緩減政治撕裂。這也許就解釋了為何法院要花比預期長的時間去討論出一個所有法官都能同意的彈劾案法律意見--即使他們已經達成了同一個決定。
值得留意的是,李在明違反選舉法的案件,預計在26日將會有二審判決。如果終審維持判決的話,李在明將會失去國會議員資格,也不能參加下屆總統選舉。
雖然法官審案理該不顧政治,但總統彈劾案始終不能脫離政治考慮。如果最高法院真的要通過尹錫悅的彈劾,將宣判時間點與李在明案件最新發展重疊,將會是一個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