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1.9萬億救市|方案細節見「福利國家」端倪?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周三(3月10日),美國國會眾議院民主黨人終於通過了拜登的1.9萬億美元抗疫救濟方案,預計將於周五(3月12日)交由拜登簽署作實。
當各界都在關注方案再派1,400美元支票、每周300美元額外失業救濟金,甚至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因此提高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之際,方案中的「子女免稅額」項目很容易就被人忽略。更容易被人忽略的是,此子女免稅額的福利,除了是拜登本人和民主黨的政策轉向之外,更是美國逐漸趨近歐洲式福利國家的象徵。

雖然美國聯邦政府早有子女免稅額的政策,然而其一大核心要求就是要收受福利的家長必須有至少2,500美元的收入,變相是一種工作的要求。

相較之下,拜登的一年期子女免稅額政策,直接將此收入要求去除,並將每位17歲以下子女的免稅額由原有的2,000美元提高至3,000或3,600美元(以6歲以下或以上為界),而若家長應繳稅項不足此數,則仍可按每位子女獲得相關金額的全額退稅(相較於現有最高1,400美元的退稅額)。

換言之,一位沒有收入的單親家長如果有三位子女(假設分別是3歲、5歲和8歲),將可因此子女免稅額政策獲得9,600美元退稅,並在本年7月起分期獲得。在拜登救濟方法通過之前,由於此家長沒有收入,他不會獲得政府的相關救濟。

據估計,此總值1,200億美元的項目,將讓美國8,300萬名未成年子女的家庭獲益,並將原來約為14%的兒童貧窮率減半,並使貧窮家庭的收入增加大約20%。

民主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中左)與民主黨參議院議長舒默(Chuck Schumer,中右)周三(3月10日)一同簽署國會兩院新通過的救濟法案。(AP)

拜登廿五年後的轉向

這種去除工作或收入要求的福利政策,與拜登以往的主張全然不同。1987年,在一場普林斯頓大學的演講中,拜登曾稱「政府補助不是貧窮問題的最終答案」;1988年,他在報章撰文稱大家都知道有「福利媽媽」過着跟有錢人一般的生活,指責政府政策「只派出福利支票,而不幫助窮人尋求有生產力的工作」。

到了1996年,民主黨前總統克林頓在共和黨人的支持下大舉改革福利政策,將家庭補助交到州政府手上,又加入種種工作要求,拜登當時就是支持其政策的24個民主黨參議員之一。他當時在參議院中就直言:「福利文化必須由工作文化所取代。」

25年的今天,作為白宮主人的拜登上任後的第一個重大立法,卻是以種種不附帶任何要求的派錢手段,一改幾十年來種下的「工作文化」思維方式。《華盛頓郵報》周三就刊登評論文章,題為「再見,克林頓福利改革;你好,子女免稅」。雖然此子女免稅政策只是暫時性安排,但福利就如潑出去的水一般,易放難收。

圖為2月26日美國總統拜登及夫人吉爾乘空軍一號到達德州侯斯敦。(AP)

歐洲式的福利交化

不少評論都認為,這正正是美國走向歐洲式福利國家的趨向。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2020年的報告,諸如芬蘭、奧地利、德國、丹麥等一系列歐洲國家都有類似拜登子女免稅額、形式各異的福利政策。由於拜登在民主黨總統初選左翼對手、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一直力主美國要向丹麥等歐洲國家學習如何照顧勞動階層,拜登此舉更被一些評論認為是「拜登將如桑德斯一般治國」的徵兆。

現為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的桑德斯也在Twitter上指出,拜登的救市方案是「這個國家的現代史上着益工作家庭最具意義的立法」。

在美國福利政策上,崇尚個人勞力的所謂「工作文化」似乎正被「福利文化」取代。

這種趨向也不限於民主黨。共和黨猶他州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2月就曾提出法案,要求政府每年向0至5歲和6至17歲子女的家長每月分別派發350美元及250美元。此數甚至比拜登的子女免稅額還要高。而共和黨人對於拜登的派錢政策,也沒有表現出背水一戰般的反對姿態。

羅姆尼作為共和黨人,提出直接派錢的方案可算是極其罕見。(AP)

兩黨殊途同歸?

至於這種轉變的箇中源由,在民主黨而言,政府加強財富再分配,以及對貧窮人口的救濟,自桑德斯2016年競選總統以來,基本上已成為了全黨大多數人的共識,財政保守的民主黨人早已成為少數。當中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對資本主義、市場體制不公的新認知在此不贅。

在共和黨而言,毫無傳統共和黨政策堅持的特朗普四年執政以來,早就放棄了財政保守的包袱,而改以民粹主義為本。從他2017年經濟向好之下減稅刺濟經濟,到他離任以前不顧黨友反對力推全民派錢2,000美元,都可見此態勢。

另一方面,共和黨也因為特朗普的民粹政治而愈加成為工薪階層的政黨。雖然特朗普一直只靠身份政治的意識形態宣傳去吸引這批選民,然而最終共和黨要以物質條件去維持他們的支持卻是難以避免的。

以子女數量為本的派錢或免稅手段,正是共和黨福利轉向理所當然的開端——羅姆尼的提案就稱為《家庭安全法案》(Family Security Act)。畢竟以子女數量為本的福利向來皆是鼓勵生育的政策,其中邏輯更類似歐洲基督教民主主義將家庭作為社會單位的主張;雖然這與列根時代的個人主義有異,卻正正契合了保守派基督教徒的理念。當民眾對接受政府接濟習以為常,進一步的福利推廣就有了現實基礎。

在美國兩黨分裂的政治形勢之下,福利國家的走向也許是兩黨難得殊途同歸的未來趨向。拜登此番子女免稅政策,既是這種趨勢的端倪,其未來存廢也將是美國能否走上這條福利國家道路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