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需迴避「疫苗外交」
目前,有不少發展中國家已經陸續接收到來自中國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並投入使用。中國外交部2月8日稱,中方向巴基斯坦等53個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援助,已經並正在向22個國家出口疫苗。
不少國家領導人表現出了對中國疫苗的重視與信任,柬埔寨首相洪森、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智利總統皮涅拉(Sebastian Pinera)、秘魯總統薩加斯蒂(Francisco Sagasti)等人前往機場接機中國疫苗。
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塞舌爾總統拉姆卡拉旺(Wavel Ramkalawan)、約旦首相哈蘇納(Bisher al-Khasawneh)等政要公開接種中國疫苗。此外,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武契奇等曾公開稱讚中國疫苗質量高、安全有效。
多國已經接收到了中國疫苗並接種,中國還出動了運-20這樣的軍機運疫苗:
同時,歐洲國家開始逐步轉向。匈牙利成為歐盟首個批准使用中國疫苗的國家。奧地利總理庫爾茨(Sebastian Kurz)呼籲歐盟審批中俄疫苗,稱若批准將會親自接種。捷克總理巴比什(Andrej Babis)表示可能會參考匈牙利的做法。法國和德國領導人公開稱不排除放行中國疫苗的可能。
相比於不少國家為中國疫苗「站台」的做法,中國表現得非常謹慎。從輿論層面來看,中國國內的媒體,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等並沒有大肆宣揚,比如印尼接收到中國疫苗、佐科維多多接種等新聞,國內媒體並沒有將其放在非常顯著的位置上。就連民族主義色彩濃厚的《環球時報》官網,中國疫苗2月7日抵達秘魯後秘魯總統接機的新聞被放置在有關中美關係新聞的下面。
從中國官方表態來看,王毅的出訪或者與他國外交人員通話時也提到了疫苗,但交流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他國向北京提出要求、然後中國提供」這樣的思路,比如1月29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Péter Szijjártó)通話。中國外交部發布的通稿將西雅爾多的表述放在了前面,他表示希望「中方加快審批程序,為匈方在華採購疫苗提供便利」。之後王毅做出回應,稱「中方將從中匈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出發,積極推動中國企業向匈方出口首批疫苗」。
回想2020年疫情大爆發時中國曾大力宣揚向全球提供口罩,中國此次向全球提供「公共產品」——疫苗——則顯得低調了很多。這或許是因為北京儘可能淡化「疫苗外交」的色彩。畢竟西方輿論在提到中國疫苗時,除了質疑中國疫苗有效性或者安全性之外,還會認為中國有所圖、有地緣政治的考量,是有私心的。加之此前的「口罩外交」曾引發了很大的爭議,甚至有國家認為這是中國藉口罩來「贖罪」。
在西方話語權下,「疫苗外交」本身帶有了一定的立場,更帶有對中國的一些負面看法。在中國疫苗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的時候,北京不高調有其理由。但對北京來說,「疫苗外交」不需要回避,也是難以迴避的。
全球現在最緊缺的是疫苗。中國掌握又恰恰掌握了這樣的一種稀缺資源,相應地,中國通過與他國的交流自然會獲得一些影響力。國與國之間交往有道義也有利益,雙方是各取所需。認為中國應當「無慾無求」不現實,中國不是誰的「救世主」。同樣,認為中國有行動就是「不懷好意」,是低估了接收方的意願,接收方不至於無條件配合中國。
中國目前主要是兩種疫苗出口他國:
再者,西方輿論說中國是在進行「疫苗外交」,連印度將疫苗提供給東南亞國家也被媒體稱之為與中國比拼「疫苗外交」。這樣的外交不應該是一種被嘲笑或者諷刺的狀態。此次疫情是全球百年不遇的危機,民眾感染乃至死亡、經濟陷入衰退、社會活動大幅削減等,全球急需要藉助疫苗來走出危機。
誰能給更多的國家提供疫苗,誰就為全球抗疫多出一份力。中國將疫苗提供給那些發展中國家,總比那些只顧大量囤積疫苗而無視發展中國家的行為更值得肯定。如果中國提供給他國的疫苗能幫助後者早一日走出危機,這樣的結果是人道的、正義的。如此被稱之為「疫苗外交」又何妨呢?
相關文章:
疫苗戰・中|大國角力不可避 唯需辨「良性競爭」與「惡性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