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篪演講|對華強硬不會治癒美國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中國政府負責和協調對美外交事務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2月2日在同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舉行視頻對話時說,中國政府對美政策始終保持高度穩定性和連續性;美國新政府要正確看待中國、恢復正常交往、妥善處理矛盾分歧,開展互利合作。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讓希望拜登(Joe Biden)新政府主動做出改變,調整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的對華破壞性決策。一味地拖延、展現強硬、排斥合作,拒絕調整前任與事實脱節的誤導性決策,只會讓美國繼續付出更多時間成本。而中國仍會保持戰略定力,按照自己的改革節奏,應對美國挑戰。

拜登執政不到兩周,其對華強硬姿態就獲得了國內的肯定。1月29日,前特朗普政府時期的最後一位國安顧問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和拜登政府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出席了美國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lnstitute of Peace)的線上研討會。奧布萊恩稱讚拜登總統對華開局不錯,強調了共和黨和民主黨對華強硬的共識,以及美國權力交接後的政策延續性。

2017年1月17日,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舉行會晤。(新華社)

可能也是出於對前任的「敬意」,沙利文也稱讚了特朗普政府時期的一些政策,比如促成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建交潮。沙利文明確提到,一些特朗普時期的政策值得延續,比如美澳日印「四國安全對話」機制。總之,兩人出席活動釋放的信息很明確:拜登政府將延續特朗普時期對華強硬的策略和政策。

拜登上台後,他的國安團隊的確展現了一系列對華強硬姿態。先是拜登總統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等國領導人通話,遲遲未和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通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Tony Blinken)從1月26日至1月29日同20多個國家的外長通話,也是繞着中國周邊國家進行。布林肯就職當天甚至延續蓬佩奧(Mike Pompeo)離任時的新疆問題定性,堅稱中國在新疆存在「種族滅絕」。拜登的氣候問題特使克里(John Kerry)也被逼着表態,強調不會拿美中諸多嚴重分歧同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做交易。

可以看出,在姿態上,新政府的確展現了「強硬」。但白宮也提出對華保持「戰略耐心」,這就意味着強硬姿態短期內很難轉化為實際的政策執行。拜登政府暫時保持審慎,避免倉促決策,與此同時,暫時保留前任強硬政策。短期內,這種強硬姿態還會持續下去,但它終究不是拜登政府應對中國挑戰的長久之計。

事實上,20多年來,白宮新主人一直都在表現對華強硬。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對華實施經濟和技術封鎖、90年代末轟炸中國使館,到21世紀初打造經貿和軍事聯盟圍堵中國,再到借中東民主浪潮推動中國顏色革命,最後到極端右翼推動的對華脱鈎,美國執政者從未放棄對華強硬。但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還是全面持續崛起,發展勢頭未有被擋下來。

如果美國還要展現比以上舉措更強硬的措施,恐怕就只有訴諸新的軍事手段。新任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將中國視為威脅,但民主黨政府應對這一「威脅」的手段絕非正面軍事衝突。美國軍方也不願意和中國發生衝突。1月28日,在回應中國軍方有關「台獨就意味着戰爭」言論時,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明確提到,美國看不到將台灣問題升級為衝突的原因。

2013年11月1日,時任副總統拜登(左二)和他當時的副國安顧問布林肯(左三)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出席外事活動。(Reuters)

除了軍事手段以外,拜登只能通過強調民主價值觀或民主聯盟來應對中國挑戰。他的對華戰略或者亞洲戰略都將基於和盟友的協商而制定。但正如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所說,這還是新瓶裝舊酒,很難跳出過去奧巴馬時期的「圍堵中國」的思路。事實證明,對華圍堵策略也是失敗的。這在奧巴馬執政後期西方部分盟友倒向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的選擇就能看出。

而中國今日的經濟地位也遠超上次民主黨主政時的狀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將達到8.2%的增長。在奧巴馬2008年勝選時,中國經濟規模僅為美國的31%,但到2021年拜登上台,這一比例將接近75%。中國已然取代美國成為歐洲主要國家的貿易伙伴。東盟也已超越歐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在疫情年,中國也成為了全球口罩及其他的防護裝備的生產中心。在引進疫苗方面,歐盟國家也開始接受中國疫苗。所以,美國一些盟友在考慮自身利益面前,也不太可能犧牲和中國的經貿關係。

其實,拜登針對對華強硬只是一種「權宜之計」,主要還是為了迎合國內。即便拜登政府對中國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說,魯比奧(Marco Rubio)等右翼勢力也會批拜登對華示軟。這是美國國內裂化黨爭現狀及選舉政治周期決定的。而為了避免複製奧巴馬時期的失敗路線,拜登只能暫時延續極端右翼執政時期的一些政策。

但對華表現強硬,或者保持所謂的戰略耐心,絕對體現不出美國新領導班子的領導力和執政能力,更不會幫助解決美國的內部問題。要想治癒美國,拜登終歸還是會摒棄內病外治的思維,重新回到和中國的務實合作上來。尤其在疫情防控、經濟復甦、氣候變化等領域,中美合作的空間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大。正如沙利文所說,美國內政即外交,外交即內政。只要和中國合作符合美國自己的利益,滿足美國工薪階層利益訴求,拜登政府就會積極回應楊潔篪期待,調整策略,聚焦合作,管控分歧,讓中美合作重回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