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內閣|國安顧問沙利文:對華強硬的中和劑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Joe Biden)11月23日宣布現年43歲的親信沙利文(Jake Sullivan)擔任國家安全顧問。從沙利文的從政經歷和近年言行來看,他將是「拜登政府」政策智囊,能在對華強硬的華府氛圍中,積極斡旋和調和同中國的矛盾關係。

沙利文最早2008年開始效力於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當時是希拉里競選團隊的顧問。希拉里執掌國務院後,沙利文擔任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主任,同希拉里到訪過100多個國家。希拉里離任後,沙利文離開國務院,效力於當時掌控對華關係的副總統拜登,擔任副總統國安顧問。2016年希拉里競選總統和2020年拜登競選總統,沙利文都是競選團隊的外交政策顧問。

離開政府期間,沙利文曾在耶魯大學任教,並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等智庫從事政策研究。可以說,沙利文是一位「學者型」的國安顧問,也非一位左翼強硬派,這和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重用軍人的做法明顯不同。

學者型顧問的最重要特徵就是能夠鑽研、反思和制定美國政策,找出美國外交政策的不足。根據希拉里敗選的教訓和特朗普執政時外交上的失敗,沙利文總結出了一套被拜登採納的調整方案,就是內修政理、外撫盟邦,從優勢地位(Position of Strength)和中國開展競爭與合作。換句話說,就是要把美國國內矛盾同外交利益緊密相連,制定外交政策時要考慮國內民眾的利益。

比如,在科技領域的競爭,沙利文只支持限制和「國安」相關的技術出口與合作,而非全盤切斷同中國的科技合作。與此同時,他強調,美國也要加大對自身科技和人才力量的投資,包括對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生物技術、雲計算等領域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基建和教育領域的投資。

歸根結底,沙利文更看重美國自身的問題。在他眼裏,特朗普政府打關税貿易戰、封殺中國科技企業、單方面升級對華博弈,都是「自廢武功」的行為。包括對中國的「圍堵政策」(containment policy),沙利文認為也是一種讓美國「自食其果」(self-defeating)的政策。

盟友關係也是如此。他認為,經歷特朗普執政後,美國要承認自己的短板,認識到兩三年內可能無法改變盟友對美國的看法,但美國必須放低身段,保持謙遜,花點時間,穩健地贏取盟友信任,從而提升美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領導力。

拜登任命的國安顧問沙利文是一位温和派學者型幕僚。(Getty)

在沙利文看來,在解決好內務,修復好盟友關係的同時,才能更好地從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管理好同中國關係的關係。他反對冷戰思維、反對圍堵政策、反對「反華」(anti-China)理念,主張在經濟、軍事、政治和全球治理四個競爭領域尋求和北京「共存」,以此確保美國利益,避免觸發美蘇對抗的那種「威脅認知」(Threat Perceptions)。

2017年,他在澳洲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演講時曾提到,美國需要審慎思考,展現戰略先見,和中國尋求一個「中間道路」,以鼓勵中國在一個開放、公平、基於規則的地區秩序中崛起,這在經濟上對美國也有利。

2019年,他在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的文章中再次強調了這一點。比如,在台海和南海地區,中美高層領導人須慎重思量該地區的安全風險,在這些潛在的衝突地區學會如何「共存」。

他建議美國強化同中國的危機管理,建立更多溝通渠道和機制,防止誤判、避免衝突;尤其是強化兩軍高層交往,開展更為頻繁和實質性的軍事對話。布林肯明確提到,兩軍關係不能受制於兩國政治分歧。

總體而言,相比其他對華強硬的內閣大員,沙利文立場相對比較温和,預計將扮演更多調和角色。即便國務院和其他部門迫於國內因素展現對華強硬,沙利文也會從中適度斡旋,在處理對華關係中平衡好競爭與合作、內政與外交、雙邊與多邊之間的利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