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出院前狂發Twitter催票 為何忘打中國牌?

撰文:周萱
出版:更新:

染疫尚未痊癒的美國總統特朗普10月5日匆匆出院返回白宮,儘管有視頻顯示,他在白宮前向支持者致意時呼吸時仍有些費力,但這不妨礙他在Twitter上激情洋溢地承諾將立馬重回選戰。他當天早前已連發18條Twitter催票,枚舉自己各項標誌性政策,敦促選民投票,不過其中幾乎隻字未提中國。

在特朗普的一長串推文中,他列舉了「保護擁槍權」、「反墮胎」、「減稅」、「法律與秩序」等一系列政策和立場,這顯然是他自認為最能喚起支持者投票熱情的議題。不過,即使染上了自己痛恨的「中國病毒」,他卻並沒有在催票中提到任何實質上的中國議題,與他此前大打中國牌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

這可能意味着,在特朗普心中,所謂的中國牌並不能激起選民的投票慾。事實上,外交政策一般在美國大選中唱不了主角,除了卡特政府1980年被前一年的的德黑蘭人質危機所累、以及奧巴馬2008年競選時着重攻擊小布殊的反恐戰爭以外,外交事務在美國選舉政治中通常不屬於核心議題。

特朗普於出院前當天清晨連發十餘條催票推文。(Twitter@realDonaldTrump)

中國牌背後的美國右翼政治

但回望特朗普政府在這個選舉年的大型動作,外交政策,尤其是中國牌佔了很大比重。從攻擊中國政府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處理疫情不力,到退出世衛組織,到關閉中國駐侯斯頓總領館,再到圍堵TikTok和微信等中國程式,強硬的對華政策儼然成了特朗普政府的重中之重。

這部分是源於特朗普對於新冠疫情打擊美國經濟、暴露出自己執政弱點從而拖累選情的怨憤,但更多的是美國內部警惕中國取代其霸權地位的右翼鷹派人士,在擔心特朗普無法連任的情況下發起了最後的進攻。這群擔心美國無法保住世界霸主位置的政客、學者和政治掮客,一直不滿奧巴馬政府較為溫和的對華政策以及謹慎推進的亞太再平衡策略,終於藉着特朗普的上位,找到了推進遏制中國崛起的議程的機會。

這股力量中,有擔心中國會在2049年成為世界第一的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之類的學者;有堅信中美衝突是高加索文明和非高加索文明交戰的班農(Steve Bannon)等戰略家;也有從70年代起對抗蘇聯、20年前起對抗穆斯林、近來又跟隨熱點對抗中國的職業政治掮客。他們匯聚在特朗普政府的羽翼下,制定一個又一個圍堵中國的政策,或許是擔心特朗普無法連任,他們在近幾個月內集中發力,上演了「最後的瘋狂」。

頗具影響力的美國傳統基金會還在官網上「對抗中國」的欄目強調,「中國崛起是美國在未來幾十年來最持久最影響深遠的挑戰,就算在新冠疫情之前,中國也扮演著不負責任的國際角色,損害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利益。」

特朗普支持者在醫院外慶祝他出院。(美聯社)

鷹派集中發力 圖留政治遺產

這樣一來,就算特朗普無法連任,這股鷹派力量也留下了不少的政治遺產,包括樹立了政府以國安理由要求中國企業短期內迅速賣盤、並高調介入談判過程的先例。

另外一個持久的影響,則是美國民眾對中國好感度的大幅下降。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7月底的民調就顯示,大約73%的受訪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評價,是15年以來最高,且42%的受訪者對中國的評價「非常糟糕」,該比例比起2019年的春天時幾乎翻了一番。

因此,即使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明年入主白宮,美國民間對於中國普遍的敵視情緒,也會限制拜登修補中美關係的挪騰空間。另外,雖然拜登可能避免特朗普式的中美惡性對抗,但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加速回收關鍵製造業、阻止中國在全球舞台上制定規則的基調不會出現大的變化,從前的接觸策略(engagement)已走到盡頭。

特朗普5日乘直升機從醫院返回白宮,他的支持者拍照歡呼。(美聯社)

軍工企業推波助瀾

另外,除了從戰略目的或是意識形態的角度出發,美國眾多軍工企業也樂於將中國視為假想敵,從而依靠政府年年上漲的軍費支出,繼續賺個盆滿缽滿。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上月公布了雄心滿滿的海軍擴編計劃,為海軍在未來25年注入幾百億美元資金,將艦艇數量從293艘增至355艘,並開始部署更多無人駕駛的艦艇、潛艇和戰機。埃斯珀特意指出,印太戰場將是美軍今後的優先戰場。

因此,中美之間越是劍拔弩張,各大軍工企業越能簽下大合同,再加上美國政府內和軍工企業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例如埃斯珀在進入國防部前是雷神公司(Raytheon)的政府關係部門副總裁,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利(Nikki Haley)離職後進入波音董事會等——總而言之,這股來自軍工企業的推力也不容小覷。

美國軍費連年上漲,未來聚焦於海軍擴編。(GettyImages)

當然,這並不是要否認美國強大而遍佈全球的軍力為世界過去幾十年大體上的和平所做出的貢獻,但這股軍工企業不斷擴張的內生動力,會持續地在世界範圍內尋找假想敵,這股狹隘的逐利力量與鷹派分子合流後,可能會挾持美國的外交政策向不理智的方向發展。

誠然,中國國力正在上升,也正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作為守成大國的美國無疑會產生警惕之心。不過,中美如何能夠理性地緩解戰略互疑,美國如何將精力更多地放在彌補國內階級及種族裂痕、降低天價醫療費等民生問題,這才是美國未來領導人應該思考的方向。

特朗普的推文不提實質中國議題一事顯示出,他雖然在直覺上明白內政才是國民關心的重點,但他在疫情期間還是跟着右翼好戰鷹派設置好的議程,將火力不成比例地對準了中國。此前有分析人士猜測,特朗普政府可能打算祭出又一遏華策略,作為「十月驚奇」提振選情,但即使此前特朗普確有此等策略,他的染疫無疑也重新提醒他內政議題才是美國大選的不變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