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林毅夫・五】美國實體經濟日益沉淪 中國要為危機未雨綢繆

撰文:王雨辰
出版:更新:

2020年以來,疫情肆虐,全球經濟低迷,大國博弈暗流湧動,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經濟能否維持復甦勢頭,宏觀政策應該如何發力,中美關係是否存在「脱鈎」風險?
就此問題,《香港01》專訪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受邀參加習近平主持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9位智囊之一的林毅夫。林毅夫認為,美國聯儲局不斷實施貨幣寬鬆,必定會導致資產價格被推高,產生泡沫,而泡沫總有一天會破。

香港01:如果把目光轉向世界,看美國經濟情況,美國二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化季按月初值下滑32.9%。結合目前疫情情況,您如何看美國下半年經濟走向?

林毅夫:美國下半年經濟好像還看不到底,當然不見得會像第二季度下滑那麼多,但是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4月份時預測美國今年經濟可能全年負增長5.9%,到了6月份時則認為可能會負增長8%,到年底時可能會更差一點,這將是美國自經濟大蕭條以來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個年份。

2020年9月,美國聯儲局召開年內最後一次議息會議,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承諾將長期維持低利率水平。(新華社)

香港01:目前美國聯邦債務已經高達26.5萬億美元,突破歷史最高值,而且短時間內沒有緩解的迹象,這會否是未來美國經濟甚至是世界經濟的一個「灰犀牛」事件?此前,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說「世界可能再次走到全球金融危機的邊緣」,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決策層對外部金融環境最嚴峻的公開判斷。您是否認可這個說法?

林毅夫:美國現在利用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的特權,當國內的政府債務激增,民間儲蓄不足,貿易逆差擴大就用增發美元來渡過難關,這就代表美元在不斷貶值,因為現在世界沒有任何貨幣可以替代美元,只得忍受美元貶值的危害,可是這樣的情況總有一個限度。

美元增發有兩個流向,一個是流向股票市場。我印象很深刻,我2008年到世界銀行當首席經濟學家,那時候道瓊斯指數是12000點,那時候大家就說,12000點太高了,有很多泡沫的成分,一定會有調整。從2008年到現在,美國實體經濟的表現沒改善,在2008年以前美國經濟平均每年增長速度在3%至3.5%之間,2008年以後增長不到3%,去年最好只有2.7%,即使沒有今年的新冠肺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來就預測今年美國的經濟增長只有2%,也就是實體經濟沒恢復,靠增發貨幣來托住經濟不向下沉淪。

在貨幣政策方面,名義上實際維持零利率,但如果把通貨膨脹刨除,實質就是負利率,也就是有能力跟銀行借錢的人,是在得到補貼,但他看到實體經濟沒恢復,也不會將錢投入實體經濟,那麼就會投資到股票市場,所以現在道瓊斯指數超過28000,兩倍於2008年不止。現在的實體經濟比2008年更糟,泡沫比當時更大,而泡沫一定會破。

所以,可以看到美國經濟近幾年只要一點風吹草動,股市就有巨大的波動,這個頻繁、巨大波動就代表這個體系不穩定。所以,很可能出現像2008年美國股票市場崩盤的情形。

另外,美國不斷增發貨幣,美元實際貶值,而又沒有美元之外其他可替代貨幣,所有其他國家只好忍受,但是總有一天這些國家會放棄美元作為安全資產,放棄美元作為儲蓄貨幣,那可能帶來美國的危機,在這個過程當中也一定會伴隨着世界危機。

所以,短期可能會有美國股票市場崩盤帶來的金融危機,長期則可能會有整個以美元為核心的世界貨幣體系的危機。

我基本認可郭樹清的說法,但誰都不知道危機什麼時候會到。不過總要未雨綢繆,中國一方面要強化實體經濟,二方面也要防範出現系統性的金融危機。避免系統性的金融危機需要同時防備來自於國內,以及來自國外的衝擊。

美國大選2020專頁 | 香港01

地圖中的美國:這究竟是怎樣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