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前駐美商務參贊:TikTok事件的本質是話語權之爭

撰文:賀帷
出版:更新:

中國科技公司字節跳動旗下抖音海外版(TikTok)在美國的「歷劫」硝煙未散,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便已經開始追加對騰訊旗下產品微信的圍剿。一時之間,中國背景的科技公司,在美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
中國前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經濟商務參贊何偉文在接受《香港01》專訪時指出,經濟問題背後是政治矛盾,是意識形態的對立。中國在處理美方的瘋狂舉動時,也應該看到美國的內部矛盾,而今後中國企業參與在美業務時應避免敏感行業。

01:特朗普在7月底透露出要在8月1日簽署行政令,在全美封禁TikTok,引發輿論震盪。但在8月2日,特朗普又改變主意,同意給字節跳動45天時間,洽談出售給微軟的事宜。此前,包括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內,特朗普身邊的不少人都反對微軟收購TikTok,為什麼特朗普的態度會反覆轉變?

何偉文:這種轉變實際上是方法上的轉變,而不是立場的轉變。這個根本立場是,中國人的TikTok不能在美國經營,美國人不能使用來自中國的軟件。所以,一種方法是,在美國將其徹底封禁,第二就是讓美國公司收購。當它的控制者變成了美國人,也就沒有了任何中國因素。

所以,在立場不變的情況下,態度變化也只是處理方式的問題。另外,美國公司收購TikTok,在經濟上也有好處。特朗普政府稱,收購的話要給財政部上交30%的錢,所以對於特朗普政府而言,比起直接封禁,第二種方法顯然更有利一些。如果說微軟以500億收購,那麼就要交150億給財政部,當然,現實能否做到,還有待觀察。

此外,特朗普身邊有一群出主意的人,這些人不會只有一個觀點,今天可能是一個態度,第二天可能又是另一個,但有一點,他們想封殺中國背景的產品和公司不會改變。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期屢屢發佈針對中國的言論。(AP)

01:企業收購要給財政部交「中介費」,這種做法在美國有先例嗎?符合法律嗎?

何偉文:首先這種說法並不符合法律,而且直接封殺一個外國公司的產品在美國也沒有先例。特朗普本身就是一個反建制的總統,所以他就得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並不會顧及法律和先例。

我認為財政分成也是沒有法律根據的,也只能說說而已。至於操作封殺TikTok,主要先通過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審查,因為TikTok此前收購過一家美國公司,所以財政部牽頭,外資委員會才能對其進行審查,審查以後就說對美國安全構成威脅,所以要對其進行封殺。這番操作之後,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了。如果僅僅是憑總統的行政令就封殺,恐怕就會有問題。

01: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在回信當中提到,不認可美國外資委員會要求他出售TikTok這一決定,同時提到可能會用法律手段進行維權。那麼,在這個問題上,特朗普是否會面臨一些法律風險?

何偉文:特朗普上台3年多,可以說都是在法律風險之中度過。首先,他上台第一個星期內就禁止了包括敘利亞在內的七個國家的公民入境,但不到一個月,這一決定就被聯邦法官給否了,後面還有很多類似案例,都是他與法律博弈,上訴到最高法院,有輸也有贏。

在TikTok的問題上,當初TikTok收購美國的Musical.ly公司,這是不是TikTok之後得以發展的全部原因?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那麼外資委員會有權限審查該項收購是否存在危害美國完全的問題,但這也應該是在併購前就完成的審查。

另外,這個審查不是自下而上,由外資委員會提出。而是在總統說了之後,讓外資委員會來辦理。這個過程本身就有違法之嫌。

01:字節跳動在最新回應中表示,將會起訴美國政府。如果TikTok採取法律手段維權,會讓局勢發生改變嗎?

何偉文:法律過程相當漫長,至少得有個兩年時間。這兩年時間還會發生很多變化,第一,特朗普可能不再是總統,之後TikTok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政治環境。第二,如果最後上訴的結果,推翻了行政決定,那麼行政決定必須要調整,若特朗普還是總統,現實情況並不會改變;如果TikTok繼續上訴到最高法院,但最高法院的大法官,9個中有5個都與特朗普關係密切。即便是美國的最高法院,判案也是由人判,客觀上有尺度,受影響也會很大,所以還是很難說。

01:目前來看,TikTok還有哪些應對的方法?會有一種輿論認為,此前TikTok過於輕易就同意了出售,對此你怎麼看?

何偉文:當然,對於TikTok而言,肯定要珍惜自己的利益。但是我認為,現在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張一鳴身上,輿論應該支持他,支持中國的公司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上訴聯邦法官,聯邦法官像前面提到的叫停七國旅行禁令那樣,將行政令推翻,那就是最理性的結果。

如果走不通這條路,TikTok被微軟收購,那麼就要談好,技術是否要全部交出。還要做好準備,在美國之外的市場發展,美國的市場其實只佔10%多。

01:也會有人把字節跳動和華為進行類比,從形式上看兩者都遭到了美國的不公平打壓。但至少在華為問題上,且不說指控是否成立,美國政府一直以華為與伊朗交易為抓手,但在字節跳動上,目前為止並沒有實質意義的指控。在你看來,這兩件事背後有沒有哪些區別和相似的地方?

何偉文:華為主要是技術,關於基礎設施。TikTok是一個軟件應用,屬於互聯網產品的一種,兩者有區別。但是它們同樣面臨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打壓,這是第一個共同點,而這個打壓都是從意識形態出發。

以意識形態作為打壓對方的抓手,不需要解釋清楚,也不需要負責,對方擔的指控卻是莫須有的。他們說TikTok的會把美國用戶的信息交給共產黨,就是在全力編故事,沒有任何根據。特朗普現在已經完全接受了極端鷹派的建議,利用意識形態差異攻擊中國,是他們的主要手段和指導思想。

對這兩者不同的地方在於,華為是被整體封禁,而TikTok被美國公司收購,任正非當年也提過讓美國收購華為,但美國沒接招。

01:以國家安全為由,給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業務增加人為壁壘,甚至打壓,會不會成為一種常態?

何偉文:首先以國家安全為名來打壓中國高科技,會是常態,不僅如此,還會朝着更惡劣的方向發展。實際上,以國家安全為藉口,也是一種意識形態,對中國採取更極端、更沒有底線的措施,應該都不需要意外。只要特朗普還在任,蓬佩奧(Mike Pompeo)納瓦羅還在他身邊,這個情況不會有根本變化。

如果白宮易主,新總統上台,會實施什麼樣的政策,還需要觀察,現在不能得出結論,是否會變好。因為美國兩黨,在反華方面有共識,不過在手段上會有些許不同。無論如何,今後中美之間,但凡涉及到高科技的問題,在美國受到的阻礙將會是常態化的。

同為中國企業的華為,因其領先的5G技術也遭到了美國政府的打壓。(Reuters)

01:面對政治打壓,中國有哪些反制方式?中國如何規避此類「走出去」的風險?

何偉文:主要有兩點,不能只是美國打壓中國的企業,中國也可以反制。現在中國對美國的企業也有不少限制。面對打壓,中國不要客氣,有來就有往。中美之間的矛盾可以轉化為美國的內部矛盾,TikTok在美國也有大量粉絲,對TikTok出手,也會影響美國的用戶。如果拜登(Joe Biden)上台,下一階段美國也有可能會發生變化,還是要看到美國的內部矛盾,這可能是中國的一點機會。

另外,不僅是TikTok,進入美國的中國企業,一定要有美國的同盟者,與之進行利益上的捆綁。善於公關,做國會的工作。這也是我們提了很多年的,如果在美國有主流議員、律師作為利益同盟,可能會更有空間一些。當然,這些都不起決定性作用,僅僅只是一個加分項而已。

今後但凡涉及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產業,併購的希望會非常渺茫。我們在一些基礎製造業或者工程上或許還有機會。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把重點轉移到歐洲、或者東南亞等其他地區,美國不歡迎,肯定有別的地方歡迎中國。歐盟在這方面落後於中美,如果適當照顧一點他們的擔憂,問題其實很好解決,中國企業或許可以在歐盟找到發展的空間。

01:也會有觀點認為,Titok的遭遇其實反映出互聯網世界規則的缺失,這次事件可能是構建網絡空間遊戲規則的新契機,但在夾政治等複雜因素的商業博弈下,這種可能性存在嗎?

何偉文: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互聯網的規則一點都不重要。最開始TikTok在美國市場大概排第三、四位,但後來甩開WhatsApp、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witter等頭部應用佔據榜首。舉個例子,YouTube在今年2月份中國爆發疫情之初,有很多造謠中國的方艙醫院是「集中營」,樓裏出現一例確診,整棟樓大門被焊住等傳言。這其實就是話語權的問題。一個親美國的互聯網平台,他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但TikTok是中國應用,而且影響力如此之大。

本質上就是意識形態的問題,與之相比,互聯網規則非常脆弱。甚至可以說,在政治面前,經濟規則和技術規則都非常脆弱。政治的問題要用政治手段才能解決,而且,TikTok也沒有提供什麼行業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