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衝突】印度下發「禁中令」 中國為何悄無息?
由於中印之間的邊境糾紛,導致印度國內反華情緒不斷升温。連日來,印度政府更是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禁用59項中國應用軟件,其中包括了知名社交軟件TikTok和微信,阿里巴巴旗下的UC瀏覽器等。
在印度封殺中國數十款移動應用後,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試圖刪除自己在新浪微博的賬號,但由於莫迪的微博賬號為VIP賬號,他又發布過上百條微博,在申請註銷時需要經過「複雜的流程」暫時無法直接註銷賬號,莫迪的微博賬號現已刪除了頭像和此前發佈的內容。
除了應用軟件,印度還出現禁用和抵制中國貨,推遲各港口中國商品清關的情況。此外印度政府7月1日還宣布,不再允許任何中國公司或與中國公司合資的企業參與道路建設項目。莫迪7月3日抵達了拉達克列城(Leh),陪同莫迪的還有印度國防參謀長拉瓦特(Bipin Rawat)和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萬(Manoj Mukund Naravane)。據印度News18網站7月3日報道,莫迪此行的目的是,在與中國進行邊境對峙的背景下,評估地面安全局勢,以及與中國軍方談判的進展。
從TikTok到基建項目,印度對中國的「禁令」四起,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印度的群情激昂,中國顯得安靜許多。就目前中國國內環境上看,並未出現如同印度國內一般「抵制印度」的舉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7月1日還說,中印兩軍於6月30日舉行了第三輪軍長級會談,雙方就一線部隊採取有效措施脱離接觸、緩解邊境局勢取得積極進展。
為何中印雙方在此事件的表現會出現如此差異?
事實上,印度所有操作既有政治目的,也是情緒需要宣泄。中印邊界發生衝突後,根據其官方公布的消息稱至少20名印度士兵與中國軍隊的衝突而死亡。這是兩國之間45年來最激烈的軍事對抗。
這一事件的爆發後,印度輿論要求報復中國的聲音四起,尤其是在野國大黨不斷向莫迪政府發難,斥責莫迪應對中國太過軟弱。譬如6月19日下午,莫迪主持召開「中印邊界問題全國黨派大會」,雙方便就此事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國大黨和整個反對派團結地站在國防部隊一邊,準備做出任何犧牲。與此同時,國內的民眾的反華情緒也因為這20個士兵的死亡而升高,大量民眾開始在街頭焚燒中國國旗和中國領導人的畫像。
就形勢而言,莫迪在這一事件上承受着較大的政治壓力,默許乃至在一定程度上配合印度國內反華聲浪的各種操作,其實既是為了緩解來自國大黨的壓力,也是為安撫和宣泄民眾的情緒。畢竟在兩國對峙的情況下,莫迪政府還是需要展現強勢姿態,維護印度在國民心中的大國形象。
至於中國的「安靜」主要是與以下有關。中印雙方並沒有對外宣布此次衝突中方造成的傷亡。如此操作固然會讓外界默認中國有重大傷亡因此隱而不表,但也可能確實中國未遭受太大折損,乃至無人死亡,因此不公開反而會給對印談判留有餘地。而對中國國內民眾而言,大家則普遍認同後者,認為中國是出於「避免太傷害印度顏面」的考量才不予公布。
具體實情想必會在談判取得一定結果後公布,但當下中國國內的這種認知,以及全社會對6月衝突事件較低的關注度,也顯示出中國國內民眾對印度的不重視。
在印度,中國常被拿來作比較,但大多數中國人縱然對印度時有調侃,卻從未將之視作自己的競爭對手,而是把關注點都放在了世界頭號強國美國身上。換而言之,比起中印邊界的衝突,中國人民更擔憂的或許是中美在各領域的衝突。
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印度百姓的群情激昂,還是中國人民的「不屑一顧」,這些情況的出現對兩國關係而言並非好事,這種衝突和差異的出現表明着,兩國國民有必要逐步加強對相互的了解。
若印度宣泄過頭,極有可能會出現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情況。就此次的「禁令」為例,這59項被禁名單上部分應用事實上在印度非常受歡迎,尤其是TikTok,該應用在印度擁有超過1億活躍用戶,主要分布在印度中心地帶,為大量本為社會中下層的內容創作者提供了盈利的空間,為民眾帶來大量歡愉。禁令的頒布無疑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此外,印度的科技行業也會受到影響。過去兩年,中國對印度企業的投資增長了近10倍,其中騰訊、阿里均位列初創企業的最大外來投資方。印度輿論也有聲音認為,此次莫迪政府的報復讓印度的企業和民眾也成為了受害者。
事實上,橫亙在中印兩國之間、數十年未解的邊界問題,實質上也是英國於殖民印度期間在克什米爾、錫克、西藏、尼泊爾等地遺留的問題。解決起來有待時間,但並非不能解決的核心衝突。但兩國民眾目前對相互的不理解,以及1962年的那場戰爭,卻一再導致印度反華情緒高漲,惡化中國國內對印度原本就「不屑一顧」的姿態。長久以往,這大有可能令兩國關係產生根本性矛盾,而這不僅對中印,對整個南亞東亞地區都不會是好事。加強兩國社會層面的交流,已經事不宜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