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衝突傷亡增加 為何中方仍不公布死亡人數?
中印邊境6月15日發生的衝突,因為自1975年以來首次出現人員傷亡而成為焦點。印度軍方在16日披露印方有3名軍人死亡,當時當天晚些時候,軍方又發表聲明稱,死亡人數增加了17人,共死亡20人。6月17日,印媒又有消息稱4位士兵情況危殆。而中方無論是解放軍還是外交部,都沒有說明中方人員傷亡的具體情況。
死傷情況引猜測
雙方在披露人員傷亡上的差異,也成為輿論猜測的焦點。主要有幾則消息被國際輿論廣泛傳播和討論。
第一是6月16日《環球時報》記者王雯雯在Twitter上轉發一則《今日印度》的消息,該消息稱解放軍在衝突中有5人死亡,11人受傷。而後該記者表示這並非中國官方消息。
第二是在印度披露更多傷亡之後,印度亞洲國際新聞社(ANI)6月16日援引消息人士稱,解放軍有43名士兵在衝突中死亡或嚴重受傷。這一消息被大量轉發之後,印媒「Altnews.in」6月17日則稱該消息有誤導性。
第三則是《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就此事發表的三條推文。胡錫進在6月16日表示,中方沒有公布解放軍的傷亡人數,是因為中方不希望兩國人民對傷亡人數進行比較,以免引發公眾情緒。他稱這是北京的「善意」。
除中印媒體之外,《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6月16日稱,美國情報機構估算解放軍死亡35人,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印度還有34名士兵失蹤,社交網絡上大量的照片、視頻傳播,眾說紛紜。
中印態度不同 考量有異
實際上,在缺乏官方訊息,僅靠消息人士很難真正還原當時中印衝突的情況。然而,中方不披露解放軍死傷人數的選擇引發民間熱議,外界的猜測也更受關注。這背後的理由是什麼?
一種可能是並未有人員在衝突中死亡。雖然中國西部戰區發言人張水利明確表示衝突造成了人員傷亡,但是並未說明是否雙方皆有死亡。
若印度媒體引述的消息屬實,交戰發生在河谷地帶的狹窄斜坡上,印度士兵被扔下的石塊砸中,在身體衝突中,印軍在剛開始寡不敵眾,一些士兵掉入河水中身亡。這從側面說明,解放軍在當時更可能佔領河谷的高處,位置有利。且在印軍回擊解放軍施以「報復」的方面,消息人士似乎沒有給出過多細節。
當然,更大的可能性,仍然是中方出於對解決問題的考慮,而對死亡人數避而不談。這其中自然有不願引起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考量,中方顯然不願雙方傷亡情況的對比成為焦點,不斷在輿論中發酵。中方的表態,着重於「要求印方嚴格約束一線部隊,立即停止一切侵權挑釁行動」,敦促印度回到對話的談判桌,警吿之餘意在穩住事態、讓衝突降温。
印度方面的態度則有所差異。從6月16日官方公開印軍死亡3人,到後來修改聲明稱「雙方皆有人員傷亡」,再到6月17日印度防長辛赫(Rajnath Singh)表示「加勒萬河士兵的死亡令人深感不安和痛苦」,並且讚揚這些士兵英勇地為國捐軀,印度方面更加把這次衝突和軍隊榮譽,乃至國家尊嚴聯繫起來。同時,印度民族主義團體已經發起反華示威,民族情緒高漲。
不得不說,印度官方的表態可能和國內輿論的壓力有關,但同時也說明了印度對此番衝突的態度。一方面印度對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以及多年來在邊境爭端中所處的不利地位懷有心結,這是一根觸動印度民族尊嚴的敏感神經。另一方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正在對印度產生巨大壓力,僅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確診病例就已經超過中國全國,此時印度和巴基斯坦、尼泊爾、中國均產生邊境衝突,對社會情緒也算是一種出口。
士兵在衝突中不幸死亡,的確茲事體大。然而雙方死傷多少的比較,歸根結底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當前關於此的輿論發酵,只會讓雙方都承受更大壓力,從客觀上講不利於事態的解決。
所幸,中印雙方雖然相互指責,但根據雙方的表態和6月17日中印外長通話的情況,目前仍然都保持沒有「熱戰」的原則,並且有繼續談判的意願,事態升級應當是雙方都不願看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