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衝突】前線部隊為何失控?流血事件的偶然與必然

撰文:紀瀾
出版:更新:

6月16日至17日間,在加勒萬河谷的衝突中,中印兩國士兵爆發嚴重肉搏衝突。起初有3名印度士兵死亡,而後又有17位重傷者不治死亡。解放軍方面傷亡暫時不明,但有印度媒體稱解放軍有43人傷亡。
這是自1975年以來中印首次發生致命衝突。以至於中印外長隨即於6月17日通話,緩和局勢。但此案的異常和突然,依舊令人費解。

從過去一段時間中印雙方的表態來看,兩方都有管控分歧的意願。5月,中印新一輪對峙發生之後,雙方都呼籲克制。6月5日,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吳江浩同印度外交部東亞司聯秘史耐恩(Navin Shrivastava)舉行視頻會議,雙方提到要妥善管控分歧。

6月6日,印度第14軍司令辛格(Harinder Singh)與中國南疆軍區司令柳林少將會談,雙方達成「努力維護邊境地區和平」的共識。之後,傳出了中印雙方軍隊後撤的消息。

問題隨之而來:為何此次雙方的默契被打破了?對峙為何上升為流血的衝突?

5月,中印在邊境發生了對峙,有視頻流出,其中解放軍士兵重傷被俘,軍車被砸,請點擊觀看大圖:

+3

前線的「衝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和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在回應此次事件時都提到,中方要求「印方嚴格約束一線部隊」。中國並未將矛頭對準印度高層,而是直接點名印度的一線部隊,說明這場衝突不是來自印度高層或者說印軍高層的授意,而是對峙前線士兵失手了。

中印在包括拉達克地區在內的分界線非常模糊。由於中印邊界沒有一條雙方都認可的實際控制線,隨着邊境地區基礎設施提高,兩國軍隊巡邏頻率增加,相遇的機率上升,所以對峙其實頻繁發生。

印度士兵曾拉橫幅要求解放軍撤出爭議區域。(網絡視頻截圖)

不過,多數對峙能通過兩軍一線軍官對話機制得到妥善處理,只有少數對峙事件被透露給媒體才引起兩國公眾的關注。在2017年的洞朗對峙後,中印高層確立「管控分歧」的共識後,各級相關軍官也在自行評估的操作空間內進一步確立了相關原則。

不妨設想一下這種可能:按照高層的命令,下層堅持「不開槍」的原則,卻對士兵肉搏予以默許,比如,近身搏鬥、拳腳相向,又或者用石塊、棍棒互毆。

5月以來流出的雙方對峙的照片和視頻可以印證這樣的可能。本次衝突中,《今日印度》提到,解放軍用棍子、石頭以及鐵絲包裹的棍子襲擊印度士兵。兩軍近距離混戰,加之衝突發生時處於夜間,流血事件發生之後,雙方士兵情緒一旦難以控制,傷亡難以避免。

因此,此次衝突很可能只是一場意外,雙方都沒有要挑起戰爭的意圖。

印度下層軍官的一次突然襲擊

處於一線的士兵難以避免擦槍走火,但這也不能完全將其歸結為意外。這終究是雙方在邊界較量的一種結果。

近年來,印度不斷試圖在北部、東北部和西北部邊界/實控線一帶修築新的道路,以便向這些地區快速調兵。據悉,印度已經制定了要在這些地區同時修建66條邊界道路的計劃,並要求全部在2022年之前竣工。

在本次衝突發生的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的行動亦然:印方不但在自己實控的爭議地區建設基礎設施,固化佔據成果,還向中方實際控制區域蠶食並修建設施,遭到中國軍隊制止而引發對峙以及暴力升級。

拉達克現狀(點擊高清大圖瀏覽):

+16

邊界問題對中印來說都是敏感的話題,尤其是印度一直對1962年的戰敗耿耿於懷。在中印邊境發生對峙後,尤其是近幾年,印度國內媒體動輒言及「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甚至印度軍方也稱印度能夠打贏兩線作戰。在本次對峙發生之後,印度防務專家再次喊話中國,連印度防長辛格(Rajnath Singh)近來也稱「印度不會像1962年那樣被武力打敗」。

隨着莫迪上台,印度國內民族主義愈發高漲,其中印度軍方更甚。受這種情緒的影響,印度下層軍官會希望通過一場衝突來洗刷戰敗的恥辱。他們很可能沒有高層的大局意識,未能意識到事態的嚴重程度,便想在高層允許的範圍之內——不開槍,動手來扳回一局。印度在邊界謀求進取的心思、戰敗情結都使得下層的軍官鋌而走險,不惜與解放軍發生衝突。

一邊是想要一雪前恥的印度士兵,一邊是要保衛戰勝成果的解放軍。下層軍官如果下手沒有輕重,一時的憤怒戰勝了理智,一場上升到國家層面的危機就此被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