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示威】情緒宣洩之後 要將抗議演變為有意義的改革

撰文:鄭瑞
出版:更新:

美國因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而引發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示威仍在繼續,但是和此前相比,示威之中發生的暴力和騷亂已經減少,特朗普已經宣布將國民警衛隊撤出華盛頓,紐約、華盛頓等地宣布結束宵禁。與此同時,美國各地改革執法系統的聲音越來越多。

6月7日,明尼阿波利斯,市議會承諾解散他們的警察隊伍,徹底改造處理公共安全的方式。此外,紐約市長誓言要削減美國最大的警察部隊的預算。在洛杉磯,抗議者聚集在市長住所外後,市長呼籲重新分配數百萬美元的治安資金。

6月8日,國會民主黨人集體單膝下跪8分鐘紀念弗洛伊德之後,立即提出一項立法草案,旨在結束美國各地警察過度使用武力的行為,並使警方的不當行為更容易被發現、追蹤和起訴。其中的措施將對保護被控有不當行為的警察免受起訴的法律進行限制,用新措施防止執法人員使用致命武力,除非不得不為之。

這項法案包括很多民權活動人士近幾十年來一直推動的提議。這種變化讓人看到了美國警察暴力問題改善的希望。但是非裔在如此大規模的示威之中真的達到目的了嗎?

撤資、解散警局?

警察的執法暴力、種族歧視和社區服務的缺乏,在美國由來已久。然而,警察工會和執法團體的反對,一直讓很多地區的執法系統改革無法繼續。這也是此次「黑人的命也是命」示威的最大訴求。

全美430多個城鎮發生示威抗議,各地的警局現況不同,示威群眾對市政府提出的訴求也不同,除了普遍要求限制警察使用軍用裝備、提高對行為不端警察的紀律處罰力度、銷燬警察和當地公園、學校和高校的治安合同之外,一些地區還要求廢除警察部門,將警察資金轉入社會服務項目。明尼阿波利斯就是一個例子。

在Twitter上廣泛傳播的#DefundPolice(撤資警隊)便是「黑人也是命」示威的官方組織發起的。在該組織官網上提出的相關訴求如下:

夠了就是夠了。我們呼籲採取激進的、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確保全美國非裔生活的繁榮。
我們要求社會承認我們的痛苦和對我們的不公,並承擔責任,
我們要求撤資警察部門,
我們要求對社區的健康和繁榮進行投資,
我們需要#DefundPolice。

+4

這個「激進的、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在明尼阿波利斯的例子中,被形容成解散警局之後,用一種「全新的公共安全模式」代替警局的作用。這種想法並非沒有證據支撐,比如撥打911報警電話的人,多數並非遇到犯罪,而是急需健康服務和火警報警。用預防犯罪的項目代替一部分警局的開支,對社區的長期穩定來講似乎更具效率。

然而,明尼阿波利斯在提出解散警局的同時,對「全新的公共安全模式」究竟有怎樣的架構、如何運作,乃至模式的細節都並不清楚。

反而是美國在示威之中,各大城市發生的打砸、搶劫商店、暴力傷人甚至是縱火事件,讓即便是支持示威者訴求的一部分民眾也感到困擾和不安。在芝加哥,更出現了85人遭槍擊、24人喪命的「死亡周末」。「解散警局」對正面臨這些威脅的群眾來講必然不是好主意,還讓一部分將示威定性為「無政府主義暴動」的人找到論據。

可以說,美國執法系統的改革勢在必行。然而,即便運動人士可以拿出俄勒岡州、新澤西州警局改革的成功案例,也很難讓全國形成「重組警局、減少法治投入」的共識,即便共識能夠形成,各地區在執行上必然存在差異。

何況,警局改革之餘,還有此次示威更核心的種族平權問題。

6月6日,示威者在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舉行抗議活動,悼念在明尼阿波利斯被警察暴力執法致死的弗洛伊德。(AP)

情緒大於組織 民權運動還在路上

這次示威的規模和影響力,幾乎可以和1960年代的美國民權運動相提並論。然而,從當前的示威訴求和組織情況來看,要達成當時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改革成果,需要的時間或許比想象中更為漫長。

01此前在「不止是種族矛盾 更是99%對1%的鬥爭」一文中指出,這次大規模的示威雖然因暴力執法和執法體系的種族歧視而起,但是其背後的問題則不止是種族主義,還有在新冠疫情之下,失業潮和政府傾向於資本的救市方案,正在進一步拉開貧富差距,讓本就尖鋭的社會矛盾更加危險。

種族主義的面孔,已經不是半個世紀前的《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也不是明白可見的種族隔離,而變成美國社會制度化、系統化的「隱形歧視」,而阻止非裔社區繁榮的也絕不只是執法暴力,而是從財富分配、就業機會、教育資源等等方面的不平等。

深入研究大規模監禁和美國執法系統的學者亞歷山大(Michelle Alexander)在6月8日於《紐約時報》刊文稱,「如果不改革我們的經濟體制,我們就無法實現種族平等和創建一個安全而繁榮的民主國家。」文中還列舉了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非裔小說家鮑德温(James Baldwin)等人早在上世紀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運行失效的批評。

6月3日,鳳凰城抗議者要求市議會撤資市警察局。包括可能獲得總統提名的拜登(Joe Biden)在內的關鍵民主黨人拒絕了自由派人士提出的「撤資警察」的呼籲。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其支持者稱,這場運動是民主黨僭越的危險例子。(美聯社)

但是,正因為系統性的種族歧視已經深刻嵌入美國經濟社會運行的模式之中,要針對這個問題提出有意義的倡議和改革,比改革警隊只會更難。比如當非裔企業家和高管借示威之際,提出美國企業對非裔的歧視狀況時,受到的關注遠遠不如「撤資警隊」的呼聲。

遺憾的是,當前「黑人的命也是命」示威的訴求,更多因為對暴力執法、疫情下的社會不平等的憤怒情緒而起,和1960年代民權運動要求政府通過有意義的民權法案、聯邦勞工計劃、公平住宅等明確目標相比,仍然不夠系統,也缺乏具體清晰的細節。

在公眾情緒的宣泄之後,示威要演變成有意義的改革,要求運動人士有合適的綱領和領導組織能力。「黑人的命也是命」組織,將自身使命形容為根除白人至上主義,建立地方權力,以干預警員對黑人社區施加的暴力。這一訴求在這次示威之後正在得到回應,但是要實現種族平權,這種民權運動的風潮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