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彈劾戲爆新劇情 棄將博爾頓巧妙一記「回馬槍」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很少結局早知的劇作會如特朗普彈劾案般情節如此跌宕起伏、多變難測。正當特朗普的參議院審訊辯護團隊在其總共三天的陳詞之間進行中場休息之際,《紐約時報》上周日(1月26日)突然爆出新聞,指被白宮阻止作供的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在其預計於3月17日出版的《事發的房間》(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新書手稿中,聲稱特朗普曾親口告訴他要暫緩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直至烏方同意展開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人拜登(Joe Biden)的調查為止。事件即時引爆共和黨參議員倒戈支持傳召新證人的危機。

面對據稱曾指通烏門「利益交換」是一場「毒品交易」的博爾頓手執「疑似指控」,特朗普周一(1月27日)馬上回擊,在社交媒體上聲稱「我從來沒有告訴博爾頓對烏援助與針對民主黨(包括拜登一家)的調查有關」。

辯護律師團隊 未見統一回應

同日正在參議院代表特朗普進行第二天辯護陳詞的私人律師塞庫洛(Jay Sekulow)則表示「只會處理有抄本的證據和公開資訊」,對《紐約時報》的報道充耳不聞。另一邊廂,特朗普代表團隊的一大要員、哈佛大學前法學院教授德肖維茨(Alan Dershowitz)則聲言即使博爾頓指控屬實,也不會合理化特朗普的免職。

曾被稱為「惡魔化身」的博爾頓離職後繼續搶佔政治新聞頭條。(路透社)

不過,其理據似乎是總統與國會只有「政策上的分歧」,前者關注烏克蘭貪污問題、後者注重以軍援助烏國抗俄,而政策分歧卻不足導致值得免除總統職務的「濫用職權」指控。這,卻正是博爾頓疑似指控的要點:特朗普暫緩對烏軍援是為了選舉利益,而非任何美國對烏政策。

連同特朗普另一明星辯護律師、曾於1999年克林頓彈劾案中扮演獨立檢察官角色斯塔爾(Ken Starr)周一在陳詞中竟反指彈劾總統「分裂國家民情」,與其20年的態度迥異,讓部份溫和派共和黨參議員開始有轉向支持民主黨傳召博爾頓等新證人的苗頭——這些人有準備退休者,也有面對民主黨人選舉挑戰者,並不必買特朗普的帳。

共和黨參議員軍心動搖

當然,要免除特朗普職務,民主黨要能說服至少20位共和黨議員倒戈相向——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可是,如果要以新證人、證據的出現拖長最快能在本周結束的彈劾審訊,民主黨人只需4位共和黨議員支持即可。如果事成,這很可能迫使特朗普要背負着彈劾污名去發表其原訂於2月4日進行的國情咨文。

目前,共和黨猶他州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已表示「很可能」會支持傳召新證人;緬因州參議員柯林斯(Susan Collins)則指出博爾頓的新書「強化了傳召證人的論據」;阿拉斯加州參議員穆爾科斯基(Lisa Murkowski)則表示她一直對博爾頓的可能說法「甚感興趣」。根據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的報導,連向來高調辯護特朗普的南卡羅萊納州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也表明願意傳召博爾頓書稿作證據——雖然他同時聲稱拜登父子也該被傳召作證。

羅姆尼更聲言「我想其他共和黨人將愈來愈可能加入我們這些認為應當聽取博爾頓證供的人」。在如此形勢下,博爾頓的書稿內容流出,已成為特朗普這個早能預知結局的彈劾審訊過程中的最大變數,打亂了其律師團隊原有的辯護邏輯。

新書內容流出:有組織、有預謀

新書內容未出先知,當然是博爾頓計劃的一部份。雖然其代表律師公開批評「出版前的審核程序已然腐朽」,不過精明的博爾頓必定知道出版界人士此時此地獲得此等書稿,當然是如獲至寶,非「爆」不可。因此,這無可避免是一個有組織、有預謀的行動。

在亞馬遜網站上已可見博爾頓新書的封面照。(Amazon網站)

這種做法也與博爾頓此前的行事方法同出一轍。例如去年1月委內瑞拉「兩個總統」的政治危機初爆,當外界猜疑美國會否以軍事行動推翻馬杜羅(Nicolas Maduro)政權、扶植國會議長瓜伊多(Juan Guaido)之際,博爾頓就在一場記者會上,拿着寫上「向哥倫比亞派兵5,000」的筆記本若無其事的面向記者,引來巨大國際政治風波,也給了馬杜羅政權不少心理上的壓力。

此時爆出似是而非的疑似新證據,對博爾頓本人而言,更是一舉數得。

一舉數得的「回馬槍」

首先,正如特朗普所指,這種消息流出變相是對博爾頓「大作」的免費宣傳。直至目前為止,其《事發的房間》尚未出版已登上亞馬遜(Amazon)暢銷書排行榜第10位。

其次,博爾頓此舉很明顯是向特朗普報了一箭之仇。去年9月他離開白宮國安顧問一職時,他堅稱自己是自行辭職,而特朗普卻指他是被「炒掉」,其後白宮更疑似扣留了他的Twitter帳戶,讓他不能暢所欲言。而特朗普上周出席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回答記者提問博爾頓作證的可能,就曾指他與博爾頓「不歡而散」是博爾頓除了國安考量以外之所以不應到參議院作證的原因。

而且,博爾頓的指控外洩,也正好讓他有了左右逢源之機。目前總統大選臨近,特朗普連任勝敗未明。博爾頓的作證內容,是一個可能改變選舉結果的因素——畢竟民主黨與特朗普的勝敗只在幾個州份數萬票之差。博爾頓如果願意作供,並親身直指特朗普種種「罪責」,更點出其他關鍵證人,將使他搖身一變成了民主黨的英雄,未來也許能在另一陣營,以另一種方法繼續其外交鷹派政策;相反,如果博爾頓再次拒絕作證,甚或於民主黨期望已久的作證中幫特朗普說話,這個恩情特朗普若能連任也是不得不報。

在彈劾案的這個關鍵時刻,無論在私在公,博爾頓也將自己放置於不敗之地。雖然外界未必同意這位曾被前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稱為「惡魔化身」的美國外交極端鷹派人物的世界觀,不過對於他此一着棋,大家都不能不暗自稱好。

美國政治劇情如此好看,也許正因為美國政壇充滿了這種擅於政治鬥爭與媒體操控的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