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彈劾首天陷拉布戰 華盛頓兩黨政治廿年之變
美國東岸時間周二(1月21日)下午1時,美國參議院的彈劾審判程序正式開始,延綿近13小時到翌日清晨才結束。白宮法律顧問西波隆(Pat Cipollone)痛斥民主黨人「只圖偷走兩場選舉」,指他們對此心知肚明,只是「不敢直接說出來」。雖然從去年9月開始,大家都知道特朗普最終會獲參議院共和黨人免罪,不過此等言詞卻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黨爭論述」。如果我們回顧1999年前總統克林頓的彈劾案,再看今天的華盛頓,也許會心感幾分唏噓。
參議院彈劾審訊第一天的劇本可算是預料之中。民主黨一直堅持要傳召新證人或證據,而擁有參議院100席中53席的共和黨卻主張先聽取眾議院彈劾管理人與特朗普代表團隊的雙方陳詞,而傳召證人與否則容後再議。在彈劾審訊正式開始前,參議院須先以簡單多數通過審訊程序——這便是民主、共和兩黨參議員的第一戰。
民主黨初段首勝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原提出只給「控辯雙方」各24小時、各分兩天進行的陳詞時間。由於每天審訊訂於下午1時開始,如此安排將迫使不得使用手機、不得喝咖啡、沒有發言機會的參議員每天「罰坐」到凌晨,被民主黨質疑是要消磨參議員意志,讓他們只想盡快了結彈劾案而最終選擇不傳召證人,也被指是要利用每天開會到夜深的「時間優勢」,讓民眾難以「追看」彈劾審訊。
到了周二,麥康奈爾在數位同黨溫和派參議員的壓力下,最終選擇妥協,將雙方陳詞時間延至3天、每天審訊8小時,並取消了原訂「任何眾議院彈劾調查所得的證據要得參議院通過才能上呈」的規定。這可算是民主黨彈劾審訊首天初段的小勝利。
11項修正案下的「困獸鬥」
然而,在麥康奈爾的小退讓之下,團結對外的共和黨有着人數優勢,民主黨自知不敵,只能拉布,不斷對麥康奈爾的彈劾審訊程序決議提出修正案,要求傳召不同政府部門及個人作證,從白宮、國務院、國防部到個別高層官員及其助手都有。此舉料想是企圖向69%支持聽取新證據的美國民眾——包括86%民主黨人、69%中立人士,以及44%共和黨人——渲染共和黨「包庇」特朗普、隱瞞事實之感。
每次修正案給予控辯雙方兩小時的辯論時間。雖然民主黨彈劾管理人到最後也無力用盡兩小時間作長久拉布戰,可是經過共和黨以53票多數分別11次否定民主黨的修正案,並通過其彈劾審訊決議後,時間已到周三(22日)的清晨2時左右。
其間,作為彈劾管理人之一的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納德勒(Jerrold Nadler)與西波隆似疑互作人身攻擊,讓主持審訊的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茨(John Roberts)要介入相勸,指出「那些正在對全參議院說話的人應該謹記他們身在何方」。
參議院彈劾審訊的第一天,共和黨「速戰速決」了結彈劾案、拒絕預先傳召證人和證據的審訊程序決議案獲得通過,是可預見劇情結束。一周將進行六天的彈劾審訊接下來將進入雙方陳詞的階段。兩黨首戰可說是輸贏未定。唯一的輸家大概是翌日早上10時還要回到一街之隔的最高法院審理案件的羅伯茨。
民主、共和兩黨黨爭因彈方案而在參議院莊嚴殿堂中高調上演,可說是意料中事。可是,事情的發展不必總是如此。
回顧21年前的克林頓彈劾案,當時的參議院審訊程序動議卻是以100票支持對0票反對的共識通過,可見華盛頓政治生態的巨變。
曾經有過的兩黨合作
當年,佔參議院多數的共和黨要求傳召極多證人作供,而民主黨則認為這些只是外界早已得悉的證據而反對,質疑共和黨彈劾克林頓是「獵巫行動」(Witch Hunt),且克林頓即使有在性醜聞上作假證,也未至於嚴重得要被免職——此等形勢與今日的特朗普彈劾案大致相同。
然而,當年的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洛特(Trent Lott),與今天事先聲言會與白宮「全力配合」的麥康奈爾不同。前者在接到克林頓的彈劾案後,就一直擔心眾議院的兩黨「泥漿摔角」會在參議院上演,先行與當時的少數黨領袖達施勒(Tom Daschle)聯絡,兩人決定暗中合作以維持參議院的尊嚴和禮儀。
擔心會被同黨背叛的克林頓,在參議院兩黨一致通過彈劾審訊程序時,還派出白宮幕僚長用粗言穢言責罵達施勒——如果參議院未能呈現兩黨政爭的場面,白宮就難以繼續攻擊共和黨人彈劾案只為黨爭,並無法理基礎。
同一個政客 今非昔比
當時代表眾議院的其中一位彈劾管理人,正是如今力撐特朗普的南卡羅萊納州資深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他雖然憑「克林頓犯下刑罪,即使貴為總統,也必須負責」的演說一度動搖民主黨軍心,可是他最後卻誠實地承認,在了解克林頓案情之後,美國人民仍然能夠理性地對克林頓應否被免職有不同意見,給予普遍認同克林頓犯法的民主黨參議員一個反對免職的下台階。類似的事情,今天已是天方夜談。
共和黨人原本希望傳召多達16位證人作供。然而,為免涉事的萊溫斯基(Monica Lewinsky)在參議院殿堂中「繪影繪聲」的描述她與克林頓的「性歷史」,也同時為免參議院陷入激烈黨爭,雙方同意只傳召3位證人閉門作證,再將作證過程以影片方式供參議員閱覽。
到了最後的一項彈劾條款,在5位共和黨人倒戈為克林頓免罪的情況下,支持和反對免職者各有50人,不及全體在席議員三分之二的免職門檻,為當時這一場131年來從未上演過的參議院彈劾劇目劃上句號。
投票結束後,兩黨領袖洛特與達施勒也跨過分隔兩黨的走道,互相握手,同稱「我們終於完事了」。
看完今天的華盛頓新聞,再回顧過去,也許會讓人感歎自己是不是犯下了「黃金時代謬誤」,在想像中美化了往昔。這種描述未必有錯,可是克林頓彈劾案的參議院審訊歷史也是無從爭辯的史實。今天仍對政治有期待的美國民眾大概只能痛心自己並非身處在這個半想像中的「黃金時代」,也同時感慨再也看不見美國政治回到這一個過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