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被習近平視為「核心技術突破口」 中美對該技術態度迥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表示,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這一言論發表之後,比特幣(Bitcoin)一度衝擊 11,000 美元,實現了Bitcoin8年來單日最大漲幅。
與此同時,美國互聯網巨頭Facebook的創始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則為自己的數字貨幣Libra計劃感到了危機。近期,朱克伯格為了數字貨幣Libra項目而出席美國國會的聽證,再度遭到美國兩黨的聯合指摘。
朱克伯格在10月23日的聽證會中,多次提到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威脅」。他表示,「中國正在迅速採取行動,準備在未來幾個月內推出類似的產品。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認為只要美國現在是全球領導者,哪怕我們不進行創新也會永遠保持領導者的地位。」
中美之間的科技戰正在拉開序幕,而區塊鏈作為近幾年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一直被認為是中美競爭的平台之一。從朱克伯格被國會炮轟到習近平的講話,中美誰將搶佔區塊鏈的先機再成話題。
中美區塊鏈政策大不同
必須承認,簡單把習近平的講話和朱克伯格的聽證會作對比,其實說明不了問題。畢竟區塊鏈的技術不能等同於數字貨幣和支付系統的產品,而中國重視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美國政府對數字貨幣的戒心,則各有合理的緣由。
不過,這仍然折射出了中美兩國政府在對待新興科技和產業時,截然不同的心態。根據2018年的數據,美國區塊鏈創業公司數量仍居於世界第一,技術生態上起領導作用,人才供給和研發能力等核心競爭力仍然領先。不過,兩國政府在認識、監管和引導區塊鏈技術的過程中,形成完全不同的道路。
第一,中國官方對區塊鏈技術接受的速度更快。
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到區塊鏈技術是中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突破口」,說明中共已經把區塊鏈技術上升到國家科技發展之中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美國企業雖然在技術生態上具有優勢,但是政府的角色以及對該技術的定位仍然模糊,沒有系統的扶植政策。
去年9月美國國會成立了區塊鏈核心小組,該小組相信應對區塊鏈技術採取「不干涉」的監管方式,允許其以互聯網同樣的、自主的方式演化。除了推出倡議法案保護創業企業之外,對於區塊鏈領域仍然以監管的角色為主。
然而,中國國務院在2016年發佈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區塊鏈已經被列為「戰略性前沿技術」。此後中國從中央到地方出台過很多的區塊鏈扶持政策。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上半年,中國國內至少有23個省級行政區發佈了106則區塊鏈扶持相關的政策信息,35則區塊鏈監管相關的政策信息。
在加密貨幣方面,2014年開始中國央行就計劃要研發自己的數字貨幣,並已經有超過40項與數字貨幣相關的專利。而美聯儲直到現在仍然對發行數字貨幣的問題態度不一,尚未有開發數字貨幣的計劃,並且因為Libra的來勢洶洶而對美元地位感到擔憂。
第二,中國政府對區塊鏈技術監管機構和方式不同。
由於Bitcoin的去中心化特徵,旨在消除信息的不對稱,加大透明度,這讓加密貨幣一直被當成政府法幣的對立面。中美都曾對加密貨幣實施打擊,比如美國曾在2013年取締當時的「絲綢之路」網站以打擊Bitcoin非法交易,中國監管機構也多次打壓和限制Bitcoin挖礦。
然而,中國視區塊鏈為一種信息服務技術,監管主體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對於區塊鏈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則由中國央行進行監管。而美國則將區塊鏈主要視為金融科技,主要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CFT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作為監管機構。
中國的監管核心是信息服務,美國是監管融資及交易行為;中國對區塊鏈技術採用備案制進行監管,美國則沿用證券發行的註冊制。
第三,兩國在區塊鏈上引導的發展方向不同。
正因監管的不同,中國區塊鏈傾向於所謂「無幣區塊鏈」的發展,而美國區塊鏈從底層技術到應用,大部分項目都會伴隨加密貨幣的產生,並且進行發售融資。
加密貨幣在中國不允許融資,因此兩地區塊鏈產業產生完全不同的發展路線。中國的區塊鏈技術核心是服務於實體應用,在醫療、司法、工業、媒體等領域均有探索。美國則多將技術應用在遊戲、博彩、交易所等,重在數字資產交易和數字貨幣的流通。
雖然區塊鏈概念的提出不過28年,由Bitcoin而始的應用歷史更不過10年,中美的道路似乎已經分叉。
面對新興事物的思路差異
對於全球的執政者來說,區塊鏈都仍然算是一個新興事物,新事物意味着機遇也意味着風險。中美如今在區塊鏈技術發展上道路的不同,一個層面上反應了政府應對新事物時思路的不同。
美國顯然最先考慮的是區塊鏈的風險,對美元、美國政府的信息監管以及美國在全球的主導地位有何影響。就連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都在此前表示數字幣是「空氣幣」,可見聯邦政府對此的態度整體是抗拒的。然而美國自由主義市場理念下,區塊鏈又自然地生根發芽,超出政府的監管能力,更令政府感到緊張。
通過朱克伯格三番五次在國會聽證,也看到議員們拿區塊鏈的問題作為政治議題操作。實際上,這種嚴厲拷問的背後,並不只是公共信息安全的考量,更是對政府權威的維護。
中國政府的態度則是先學習、分析,然後研究如何把新事物為自己所用。實際上,區塊鏈已經對「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建設,「中歐班列」的通行上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中國央行對數字貨幣的研發,也可能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一部分。同時,不允許區塊鏈用於融資,也符合中國去槓桿的經濟政策。
或許在中美兩條道路的背後,也是一個具有全球權力的超級大國,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的差異。區塊鏈產業尚不成熟,競爭如何發展還難講,但是中美官方對該產業的不同作用終會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