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貨車39屍案】勿因偷渡潮對他國發展冷嘲熱諷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早前英國貨櫃車藏屍案中,39人命喪異鄉。根據英國警方和媒體透露消息,以及越南國內十數家庭求助的情況來看,相當死者據信為越南籍的偷渡者,大部分人來自北部廣寧、義安兩省。不少人或會疑惑,越南近年以「經濟發展尖子生」形象示人,世紀初至今GDP已翻了三番,為何國民仍會冒死偷渡。

今次偷渡客集中的廣寧、義安位於本就位於經濟水平較差的越南北部;兩省既不靠近首都越南;亦遠離邊界,無從享受同中國邊貿的紅利;又同中部峴港、會安等旅遊文化重鎮還有八小時以上車程,都限制其發展。發展中國家「迅猛發展」印象深入人心,過程中的不平等卻常被人忽略。

類似情況不止在越南一個國家出現。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市中心的馬卡蒂區寫字樓鱗次櫛比,奢侈品等奢侈品商店應有盡有,花園大道上走過的滿是西裝筆挺的中產人士;十幾公里外的湯多區,居民每日7層樓高的垃圾山相伴,即使是輕微肺炎也可奪人性命,更常有火災令人們一生積蓄化為烏有。在深圳,儘管每月都有新商城爭奇鬥艷開張;城中村裡也有難抵風雨的小平房,卻要容納八至十六人蝸居。即使是香港,難道不也有一樣的情況?

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貧民區生活環境惡劣,欠缺工作機會。(VCG)

39條亡魂,意味著39個家庭破碎,陷入無限痛苦。對發達國家來說,基於本國利益和法律阻絕偷渡客入境,於情於理無可厚非;但嚴格執法和保障人權絕不該被對立起來,每個國家都有義務保證領土主權範圍內,不分國籍人們的生命安全。更何況,偷渡者也非「社會禍害」,無論是美國南部的墨西哥人,東西海岸的華工,在經濟活動中都已不可替代。

我們也該認識到,發展中國家的偷渡潮,可謂經濟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上世紀末,來自福建的偷渡客令西方國家頭疼不已;但隨着本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當地工作機會已倍增,告別窮山惡水,縱使偷渡問題依舊存在,但已少有人願冒生命危險偷渡海外。發展的問題,還需發展才能解決。

人民向來都是「用腳投票」,理應享有追求更好生活、更好工作機遇的權益。為此鋌而走險的人們,不該輕易被人評斷對錯,更不該受到冷嘲熱諷。於個人層面是這樣,於國家層面亦如斯:莫要因發展成績之顯著,而嘲諷這些正逐步改善的問題;亦莫要因這類問題之存在,而否認各國顯著的發展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