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烏門」彈劾勢成 美國大選的戰外之戰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這完全是個騙局。而你也知道誰會落入這個騙局。正是你這種人,還有我們國家裏面的假新聞媒體、腐敗媒體。很多時候我都可以這樣說,因為你就是一個腐敗爛透的人。」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三(10月2日)在白宮記者會上失控怒罵提出「通烏門」問題的路透社記者。同台的芬蘭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只得努力面不改容,裝作冷眼旁觀。

自民主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在9月24日正式就「通烏門」事件宣布啟動「彈劾調查」,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希夫(Adam Schiff)發出傳票後,特朗普反應也愈來愈激烈,從最初當Twitter鍵盤戰士,重彈「追獵女巫」(Witch Hunt)的老調,到今天公開以「叛國」、「政變」、「低賤階層」、「冷血騙子」等用詞接連指罵希夫。不過,對於佩洛西本人,特朗普卻未敢侮辱,只說她「發傳票像派曲奇餅一樣」。

在旁聽着特朗普大罵記者的芬蘭總統尼尼斯托。(路透社)

冷靜聲明「我們不是來混的」的希夫,卻以實際行動回應特朗普。他在上周四(10月3日)傳召了前烏克蘭事務特使沃克(Kurt Volker)到國會閉門作證,成為首位現身說法的局內人。沃克在中央情報局(CIA)匿名告密者報告於9月26日公開後才正式請辭,其證詞與他提供的通訊記錄可謂「新鮮滾熱辣」。有關通訊涉及多位美國駐歐外交高官,其中內容清楚顯示白宮有意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訪美行程,以及美國近4億美元的對烏軍事援助作為籌碼,以換取烏國調查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Joe Biden)及其子亨特(Hunter Biden)曾在烏國天然氣巨企爭議中涉嫌以權謀私的傳聞。

眼見再也難以澄清干預調查之責,特朗普就公開呼籲烏克蘭、中國等國家協助調查,試圖將呼籲外國調查政敵一事「正常化」。

錯判「通烏門」的惡果

在「通俄門」輕鬆過關後,特朗普起初顯然極其輕視「通烏門」,以為民眾將毫不關心。他更決定先發制人,主動在9月25日公開他與澤倫斯基「完美無瑕」的通話摘要。豈料摘要明確顯示特朗普要烏克蘭如何報答美國援助的談話脈絡之下要求澤倫斯基「幫他一個忙」去調查拜登,惹起極大反響。配合於翌日依法送交國會後被公開的告密者報告—內容顯示白宮將特澤二人通話記錄儲存在連內閣級官員都無法存取的機密系統中,與慣例不同,似乎有刻意隱藏之意—「通烏門」馬上演變成牽連極廣的重大醜聞。

除了特朗普本人被質疑曾多次要求外國領袖配合「通俄門」調查的反調查及拜登父子涉貪傳聞之外,其私人律師朱利亞尼(Rudy Giuliani)、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和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也先後捲入醜聞,料將成為白宮以外的彈劾調查重點,除巴爾之外,其他人已收到國會傳票。

目前,涉事的匿名告密者已透過律師表示願意向國會作證,各方正在研究如何把他本人及其消息來源的身份保密。根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報道,第二位告密者已與情報構總檢察長阿特金森(Michael Atkinson)會面。而且,在眾議院通過彈劾案後將負責審訊的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也表明將會緊跟程序啟動審訊。雖然共和黨人倒戈機會不高,不過諸如羅姆尼(Mitt Romney)等重量級參議員已表態批評特朗普。

最讓特朗普擔心的是,美國人對彈劾一事似有民情逆轉之勢。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Ipsos)在上周二、三進行的民調,有45%受訪者認為眾議院應彈劾特朗普,反對者只得38%;支持參議院判定特朗普罪成的受訪者則有44%,而反對者只得35%。此民調與大趨勢甚為接近:根據綜合民調網站FiveThirtyEight的跨時段統計,自去年8月以來,反對彈劾者長期高於支持者,但9月底「通烏門」全面爆出後卻出現逆轉。

有見及此,特朗普只好不斷散播假消息,在毫無證據之下指摘希夫「有份參與」撰寫告密報告,又批評希夫「捏造」他的對話內容。因此,根據一項調查,只有40%共和黨人相信特朗普有提及拜登。不過只要其中小部份人對特朗普「變心」,已足以危及其連任算盤。

照目前形勢看來,以往不顧外界批評為特朗普「共犯」也堅決反對彈劾的佩洛西,此番將籌碼盡押在「通烏門」上,眼光甚為高明。

彈劾總統 志不只在總統

佩洛西宣讀啟動彈劾調查的聲明之際,有美國政治記者形容其臉上表情遠較平日頹喪。其實,此前兩天,紐約民主黨進步派眾議員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仍在社交媒體上向佩洛西開火,指她不敢啟動彈劾,是比「特朗普犯法行為」更嚴重的「國家級醜聞」。到了啟動調查的當日早上,大多民主黨人公開站在彈劾一方。外界認為,佩洛西為保其眾議院議長之位,不得不改變立場,因此啟動彈劾其實是一場政治敗仗。

曾親身目睹共和黨因彈劾前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而大失民心的佩洛西,自2003年成為首位女性眾議院民主黨領袖以來,一直盡力壓下黨內藉伊拉克戰爭爭議彈劾共和黨總統小布殊(George W. Bush)的聲音。後來她帶領闊別眾議院多數黨地位十二年的民主黨於2007年重奪多數,成為史上首位女性眾議院議長。由此個人歷史可見,佩洛西對「彈劾總統惹來政治反彈」的戒心何其深重,因此她此番決定啟動彈劾調查,不應只視之為順從黨內議員壓力,客觀分析,她想必也是看到了「通烏門」帶來的「機遇」。

佩洛西常言,如果她行事沒有效果,她就不會成為眾矢之的。(路透社)

「通烏門」的政治影響潛力,其實遠高於「通俄門」。首先,「通俄門」事關特朗普當選前的作為,民主黨敗選後對此深究,難免會給人「願賭不服輸」的觀感。相較之下,「通烏門」的本質在於特朗普利用總統權力對外謀求個人政治利益,更涉及白宮上下隱瞞,是直接了當的以權謀私;而且「通烏門」的原始證據,包括特澤二人通話摘要、告密報告、涉事官員短訊等,盡是簡短文件,遠比「通俄門」長達448頁的法律報告及其迂迴曲折的多線故事,更加容易讓民眾明白,也更易成為民主黨的宣傳工具。即使最終拉不倒特朗普的支持基本盤,也能盡顯共和黨人沒有道德底線,有利民主黨的國會選情。由此可見,這次彈劾不只牽連特朗普,也同時是民主黨總統戰線之外的另一全面戰線。

特朗普自2017年上任以來,在華盛頓政壇看似是所向披靡,其明顯敗績,只有本年1月底結束、史上最長的「政府停擺換建牆經費」之爭。他當時的對手正是佩洛西。雖然後來特朗普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的行政手段奪得興建邊境圍牆經費,卻換來國會兩院接連通過決議案中止此緊急狀態,而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最後一次通過此決議案更發生在9月25日。

雖然特朗普可以否決該決議,但黨人倒戈,配合眾議院已有半數通過彈劾的聲勢,實在不能不讓特朗普心寒,也可見共和黨人深知緊跟特朗普長遠而言必有危機,故此先投下異議票「買保險」。佩洛西對特朗普首勝的餘波,其實還在影響戰局。

出身政治家庭、卻待五位子女都上大學後才以47歲之齡晉身眾議院的佩洛西,口中雖說為彈劾調查之事「傷感」,可是外表瘦弱的她,卻有堅定不移之志。猶記得2010年初,時任總統奧巴馬正力推醫療改革,卻因民主黨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Edward Kennedy)之死、其席位由共和黨奪得,而失去參議院抗衡拉布的多數。當時不少民主黨人都認為要收窄改革幅度,連奧巴馬也公開表明要與共和黨尋求共識,只得佩洛西一人堅持原有改革,嘲笑退讓的方案為「毛孩醫療」,最終「奧巴馬醫保」在她不惜折曲議事程序之下獲得通過。她及後回顧說:「我最大的抗爭對象就是那些只求小修小補的人。」可見,手段了得的佩洛西一下定決心就會追究到底,決不回頭。

此次「通烏門」風暴之中,佩洛西又被問及「會否擔心彈劾惹來民情反彈」;她斬釘截鐵的回答一句「這不礙事」,又補充說「我們把事情處理得這麼小心」。此刻的佩洛西,似乎也是處於決心已下的關頭。年屆79歲的佩洛西來年會否繼續留在政壇,至今尚未可知,不過她在大選周期,以局外人身份再向特朗普「橫刀一割」,最終即使割不斷其連任路,也可為民主黨割開控制國會的缺口。這,也許是她臨別政壇能留給黨友的最佳大禮。

上文刊載於第183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0月8日)《大國利器 — 解讀國慶閱兵尖端武器》。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