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發佈半年報增速下降 任正非迅速做出下一步部署

撰文:鄭瑞
出版:更新:

7月30日,中國科技企業華為舉行2019年上半年企業業績的發佈會。與此同時,中美正在上海繼續曠日持久的貿易磋商。

華為董事長樑華介紹,華為運營商業務大概1,465億人民幣,企業業務316億人民幣,消費者業務2,208億人民幣,佔比達到55%。

他説,「華為面臨的困難依然很大,這些困難,可能會暫時影響我們的前進節奏,但不會改變前進方向,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會持續投資未來,計劃2019年研發投入1,200億元人民幣。相信在克服短期困難和挑戰以後,華為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華為首次發佈半年報,任正非曾表示華為的營收會面臨挑戰。(Reuters)

快速應對美國的圍堵

必須承認,華為在上半年的整體收入增長,和第一季度的39%的收入增長已經有所降速,這和美國正式把華為加入「實體清單」有相當的關係。在那之後,華為掌門人任正非曾表示,華為的營收可能下降300億美元之多。

可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華為用最快速的反應明晰了下一步的商業部署,找到了解決的方案。

自去年12月孟晚舟事件後,華為密集發佈了一系列服務器芯片和平台產品。今年1月7日,發佈服務器芯片鯤鵬和平台泰山;短短17天后,再次發佈5G基站核心芯片天罡;3月4日,發佈基帶芯片巴龍;5月,搭載華為自研路由器芯片凌霄的新品入市,再之後是華為操作系統鴻蒙的官宣。

其實,有心人應能注意到,加上去年10月發佈的人工智能芯片升騰,以及成熟的手機芯片麒麟,這些名字均取自中國古籍《山海經》。這些產品在短短時間內,構成了華為的「山海經軍團」。

從上半年的情況看,華為的營收並未受美國過大的打擊。(VCG)

對於外界十分關注的鴻蒙系統,輿論存在不少質疑。華為董事長樑華在7月30日的發佈會稱:「剛開始鴻蒙系統就是針對物聯網做的操作系統,我們在物聯網、無人駕駛、遠程醫療、工業控制等領域都會應用,將來我們在手機或者其他產品裏面也會去用。」

他説,「鴻蒙系統不會僅僅是一個噱頭,我們已經做好了長期發展的準備。」

一句「長期準備」説出了華為應對美國圍堵的真正口訣。為什麼事發至今短短半年,華為掌門人任正非就已經有了如此完備的「山海經軍團」應對?主要是他早早就看到了這個領域即將到來的變革。

任正非篤信的「得道多助」

當然,説百年誇張了。1980年前後,第一套行動通信系統在美國芝加哥誕生,採取模擬信號傳輸,開始了移動互聯1G時代,彼時中國內地移動通信產業還屬於一片空白。

華為的成長曆史,一直伴隨全球通訊行業的變革。(Reuters)

華為在1996年到2000年交換機、接入網獲得大發展。這次成功鋪墊了2001年到2005年傳輸網絡的發展。從2006年開始,華為便已開始着手3G無線網絡發展,而在世界範圍內,一直到2009年才開始鋪開3G網絡制式。當2013年開啟4G時代時,華為終端已經以其自主創新的前沿技術、先進的終端芯片技術,推出了領先業界全系列4G終端產品。華為正是伴隨着移動互聯網的成長而蜕變,所以很早就做了5G的佈局。

或許,2012年美國對中興和華為兩家中國公司發起的調查和國會聽證,觸動了華為的敏感神經,此後,華為開始下定決心構建自己的操作系統。但這個偶然,也是必然。伴隨着移動互聯網一路發展過來,養成了任正非的長遠戰略眼光,那就是專注於自己,對挑戰無所畏懼。

説起來容易,能做到是很不容易的,這歸結於任正非心懷的「世界」。從任正非接受採訪的內容來看,他一貫是反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對立和對抗的思維邏輯。他曾説,兩軍都爬到山頂的時候不會拼刺刀,「但最終,我們還是要在山頂上擁抱,一起為人類社會做貢獻的」。

當年美國思科系統公司(Cisco Inc.)想要置華為於死地,任正非説自己跟思科行政總裁John Chambers是好朋友,還自稱不如Chambers。瑞典Ericsson集團、芬蘭Nokia公司是華為的競爭對手,但任正非稱其為「友商」,並在公司強調,友商的失敗、倒下,絕不是華為的成功。他説,「三天不學習,趕不上愛立信。」

華為成功的祕訣,實際上是永遠關注於自身的成長。(Reuters)

遭美國封殺後,任正非對全世界説,「我們沒有和美國公司表明不用它們的器件,而是希望美國公司繼續能給我們供貨,我們共同為人類服務」,「我們將來還是要大規模買美國器件的,只要它能爭取到華盛頓的批准,我們還是會保持跟美國公司的正常貿易,要共同建設人類信息社會,而不是孤家寡人來建設信息社會」。

也正是如此,在美國政府一紙封殺令後,還有那麼多美國企業為華為説話。而任正非聽聞此事流淚了,他將此歸結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當然,這種尊重對手、維護對手的格局,也幫助華為走出當前困境。

華為是應對變局的「樣本」

今天看到的結果,其實並不僅是華為脱困,而是一個電信領域正經歷跌宕的變革:華為多領域打破了美國的壟斷。華為超越了世界第一的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和世界第二的愛立信,率先實現了5G網絡;麒麟980的橫空出世,和高通這樣的芯片巨頭扳着手腕;還有即將扯開面紗的鴻蒙系統……只要走出了第一步,相信第二步、第三步就越來越容易了。

其實,應該反過來説,美國正是看見華為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獨立性,甚至説,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美國企業,從而感受到了威脅,為了保護本土企業免受衝擊,所以出台一系列政策針對華為。這個邏輯,某種程度上跟中美貿易戰的爆發是一樣的道理。

難能可貴的是,即便在這樣的變革下,任正非並沒有沾沾自喜,自我批判、接受對手的批判,甚至是接受下屬的批判,是一個遞進的難題,一般人做不到,任正非不但做到了,還逆向做到了最好,這是華為保持活力的一個法寶。而最特別的員工持股方式,讓全員分享華為的收穫和利益,更讓華為一直熱血沸騰。

任正非以不同於尋常企業家的「格局感」帶領着華為走向下一階段,他的故事展現了「發展才是硬道理」。任正非和華為的格局,正在影響一大批企業家和企業。其實,當習近平説「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並在這種認知下嘗試帶領中國走向下一階段時,華為和任正非的經營方式,也是一種來自中國企業界的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