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斯被迫三度推遲中國人權演講 特朗普半推半就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不少人應該都還記得美國副總統彭斯2018年10月發表的一番對華政策演講,該篇文章因措辭之激烈,對華敵意之強,而被稱為「討華檄文」。因此,當5月彭斯辦公室表示將再次發表對華政策演講後,便引來廣泛關注。
不過,鑒於中美元首通話後兩國貿易談判方面取得的新進展,美國副總統彭斯被迫推遲了原計劃於6月24日發表的中國人權演講,以免影響本周大阪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的習特會氛圍。特朗普政府明顯不希望在新一輪美中元首會晤之際加劇彼此的緊張關係。

據了解,彭斯(Mike Pence)辦公室最早提出在5月29日或6月4日在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re)發表此次演講,但囿於「6月4日」這一中國政治敏感時間點,加上中美貿易談判的需要,彭斯被迫將演講推遲至6月中旬。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當時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內部曾討論過取消這種演講,或再度推遲這一演講,至6月24日。最後,彭斯和威爾遜中心宣布,將在大阪「習特會」之後發表中國人權政策的演講。

也就是說,彭斯這一演講至少被推遲了三次。每次推遲或取消的考量,都和中美貿易談判的進程息息相關。根據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特朗普決定推遲彭斯的講話是在「習特通話」後出現「積極跡象」時做出的,即美中貿易談判可能會重上軌道。

彭斯曾於2018年10月4日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美國對華政策演講,從南海、台灣、貿易、民主制度、產業及投資政策等多個角度對中國內政外交進行了言辭激烈的批評。中國政府當時也及時做出了回應。此次彭斯再次計劃就中國民主、宗教自由與人權問題繼續升級對中國的批評。

特朗普政府就此種演講存在爭論,足以凸顯彭斯此人及其涉華演講的「爭議性」。雖然特朗普政府內部存在「制衡」這種聲音的話語或勢力,但依然改變不了特朗普政府內部鷹派勢力「全方位」同中國對抗的傾向。特朗普對這種涉及人權與民主的演講的態度,從起初的不關心,到後來將其當做施壓籌碼,再到現在的半推半就,將其進行策略性操作,都可以看出他對鷹派勢力的遷就和利用。所以,有三個現實不容忽視。

第一,演講只是推遲,不是取消。

推遲此次演講的消息早在一周前就已經傳出,威爾遜中心的官方網站過去半個月也一直沒有公布該計劃。與此同時,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特朗普政府內部有聲音認為,應該取消這種演講,但最終和其他勢力妥協後,最終選擇推遲。

彭斯擔任副總統以來力推特朗普政府同中國在意識形態層面的對抗(視覺中國)

特朗普的意見也有「保留」。根據美國彭博社和《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雖然有人主張再次推遲彭斯的演講,但特朗普本人曾支持彭斯在24日發表講話。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話後,特朗普對大阪峰會寄予厚望,加上中美雙方團隊重啟對話,最終彭斯辦公室決定,推遲此次演講至習特會之後。

特朗普也不希望這種演講搶了自己的風頭,影響當前貿易談判的進度和成果。

第二,白宮對華決策混亂,缺乏對華關係主導人。

特朗普主張「一切都是我說了算」,應該說不會特意委任某位閣員或幕僚領導對華關係,這一點可能和前任政府不太一樣。但是,鑒於特朗普的善變和白宮內部權力鬥爭,當前對華關係信息混亂。

借華為、台灣、香港乃至新疆話題,彭斯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升級了對中國的批評。蓬佩奧領導的國務院還發佈了國際宗教自由報告,新加入了一些對中國新疆地區政策的批評。

特朗普當前的緊要議題就是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晤,推動貿易談判儘快取得成果(美聯社)

與此同時,以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財長努欽(Steven Mnuchin)為代表的談判顧問,反對將華為等無關議題攪亂中美貿易談判。是戰是和、是談是打,特朗普內部意見不一,有人主張立即達成協議,有人則注重同中國的長線博弈。

第三,美國極端保守勢力幕後推力不減。

一方面,萊特希澤等人力推「經貿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的主導地位,而另一方面,彭斯和蓬佩奧則強調「民主人權」等議題在雙邊關係中的比重。無論是何種發力,雙方都有背後極端保守勢力的力推。在國會,萊特希澤強硬談判主張和彭斯以人權和民主議題施壓北京的做法,都頗受國會青睞。即便是一貫不關心人權、民主議題的特朗普,似乎也逐漸意識到這些都是可以用來施壓北京的「籌碼」。

從特朗普當前的面臨的內政外交環境,也可以看出特朗普的「克制」。特朗普剛剛宣布參加連任競選,重在繼續兌現選民承諾,為此必然急於在貿易問題上和中國談有所成,避免不確定的經濟狀態影響自己的選情。另一方面,特朗普加大對伊朗指控的同時,又止於軍事打擊,也能看出特朗普此時的國內反戰的政治考慮。即便是最強硬的鷹派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也承認,特朗普未軍事打擊伊朗,恰好體現了總統的「克制」。

不過,對於特朗普政府因為接下來的習特會而推遲彭斯演講的做法,華盛頓有人表示反對,認為這無異於向中國發出信號,美國不願意直面中國挑戰。對於特朗普而言,一切都是可談判的,包括美國的核心利益和核心價值觀同中國交易。

無論特朗普內政外交有何種考慮,有關彭斯對華演講的三個現實不可忽視:第一,彭斯指控大多不實,沒有具體的證據,包括2018年所說中國干涉美國內政外交,也遲遲沒有證據證明,就連特朗普在中期選舉後也不再提起。所以,彭斯上次的演講應該就是一次粗糙的「選前政治操作」。

第二,多年來,人權自由或宗教自由一直是美國政治正確的議題。但特朗普這位講究「政治不正確」的總統,卻任由彭斯讓這種不應左右中美關係的議題攪亂雙邊關係,遲早會受到反效果。

如果白宮意圖通過這種手法強壓中國在談判中讓步,最後可能會落空。因為根據過去中美關係發展歷程,彭斯的這種主張大多不切實際、甚至有些過時,只會令中美增加不必要的摩擦,損失互信,不太可能撼動北京既有的雙邊關係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