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美國政壇頻撐場 「反建制」的特朗普何以異常克制?
美國近來對中國香港的局勢展現了特別的「關切」。特朗普作為一個反建制的總統,體現出了和建制派殊途同歸的一面。實際上,這也是「美國優先」的本質。
因修訂《逃犯條例》而產生的風波仍在繼續,6月12日香港民眾圍堵了立法會,局勢進一步升級,甚至到了170多名泛民特首選舉委員會選委公開聯署聲明,要求林鄭月娥下台的地步。
而這前後,美國官方從未停止其關切和助威。
美國與香港人「團結一致」
用美國務院發言人奧塔古斯(Morgan Ortagus)在6月10日的講話來說,美國「嚴重關切」這一修例風波。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在6月11日發表聲明,支持香港示威者的反修例活動。她表示眾議院和參議員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政府以及所有譴責這「危險的」《逃犯條例》修訂的人團結一致。
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克魯茲(Ted Cruz)、參議院亞太小組主席加德納(Cory Gardner)、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恩格爾(Eliot Engel)也紛紛聲援香港抗議民眾,並藉此炮轟「一國兩制」和北京政府。
其實,美國是最早在修例問題上為香港民主派發聲的一方。早在2月底,駐港總領事唐偉康(Kurt Tong)便在接受訪問時談及修例,認為會影響美國與香港之間的雙邊協議。
3月上旬,唐偉康稱修例「魔鬼在細節」,美商會亦表達「憂慮」,而後官員、國會議員、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等相繼發言或發表聲明。
5月,在華盛頓,前香港立法會議員李柱銘和羅冠聰不僅會晤了蓬佩奧(Mike Pompeo),而且也會晤了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
內地《環球時報》等媒體將香港如今的緊張局面,全然歸咎於美國的「煽動」,這是絕對不符合事實的。不過美國政界各派人士積極的支持與表態,在這場風波中也有着推波助瀾的效果。 畢竟,如果美國按照5月的文件,擬對香港的特別待遇進行重新評估,並直言修例將危及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那麼美國的角色就尤為突顯。
異常克制的特朗普
美國國務院、國會此次在香港的反修例上如此積極響應,甚至出言警告,這既是因為美國自視為西方民主制度旗手,有必要對「專制威權的代表」中國做點什麼,同時也更是恰如《福布斯》雜誌刊文所述,美國需要在中美關係緊張的背景下,利用香港事務進一步向北京施壓。這甚至可能成為中美今後談判的籌碼。
然而值此時,平日裏口無遮攔的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卻額外低調:6月12日他在白宮會見媒體,談及香港就修訂《逃犯條例》所引起的爭議時他表示,相信香港政府和北京有能力解決問題。
這種表述也符合他的定位,畢竟他一直為自己經營的形象,都是一個不那麼重視意識形態的反建制總統。
一直以來,他似乎從不在意美國建制派所奉行的「政治正確」,甚至說美中貿易逆差「怪美國而不怪中國」,這都是建制派很難講出口的話。
當年他競選時常言「抽乾沼澤」(Drain the Swamp),可如今觀其所作所為,進入白宮後的總統反倒顯現出與那些「沼澤」同流合污的情況。
在對華問題上尤為「建制」的白宮
特朗普政府用建制派的一貫理念處理問題並不少見,特別是在配合對中國的貿易戰施壓上,尤為突出。
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通過了《台灣旅行法》和《台灣保證法》,加強了對台關係,進行了三次對台軍售。6月的最新消息稱,美國正準備對台進行新一輪軍售,出售一批價值超過20億美元軍備。美國國防部6月1日公布了一份關於印太戰略的報告,報告中將台灣與新加坡、新西蘭、蒙古共同列入「國家」名單。美國顯然會繼續利用台灣話題挑動北京。
另外,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將在6月24日,也即習特二人在大阪G20碰面前數日,發表一場關於對華戰略的演講,據稱將重點談到中國新疆「再教育營」的問題。此前美國國會已經起草了《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直指對華制裁。
同時,美國在南海、非洲、拉丁美洲甚至是北極事務上,渲染「中國威脅」無不是充滿意識形態對抗的味道。可見美國對華並不只有貿易戰,還在打建制派所輕車熟路的「民主牌」、「人權牌」,甚至不再避諱挑動中國領土主權的問題。
這些做法或許不是特朗普本人的計劃,但是對特朗普來說,能給中國製造更多的麻煩,何樂而不為呢?
一個所謂的「反建制」人物,在中國問題上進一步推進了建制派的目標。
「美國優先」口號的真正訴求
除去中國問題之外,特朗普的眾多政策,都可以說是用來達到「美國優先」的戰略目的。細數特朗普的種種政策,最終的指向和建制派殊途同歸。
難道四處出售軍火不是為了美國軍火集團的利益?在全球範圍挑起貿易糾紛,難道不是為了維護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大砍企業稅,推行傳統能源,難道不是為了滿足天然氣和石油產業利益集團的訴求?針對頻發的槍擊案,屢屢為寬鬆的槍支管控條例開脫,難道不是為了討好全美步槍協會(NRA)等組織?
「美國優先」只是個口號,美國的建制派從來就不僅僅是華府那些看似迂腐的政客群體,更是美國各產業的利益集團。美國建制派在維護「自由民主」、「國家利益」、「美國制度」的同時,真正最需要維護的,是那群愈來愈與美國脫鉤的精英群體的利益。
至於特朗普,他可從來都不是「反建制」的人。在過去幾十年間,這位地產商一直沒有真正踏入美國建制派精英圈子的門道,以至於他一方面在電視節目上高調出演,一方面也一再試圖與前總統克林頓(Clintons)等精英家庭攀上關係,試圖改變自己邊緣人的身份。
以至於當他2015年高舉「反建制」的旗號,成功競選總統之後,這兩年多以來的言行舉止縱有其「出格」的一面,但深究他的政策,卻依舊是在為建制派利益服務。
和傳統政客相比,「邊緣人」特朗普不過是撕掉了那層政治正確的「遮羞布」,讓美國政府一直在為利益集團服務的性質赤裸裸地呈現。
當年的很多選民認為,傳統政客這攤「沼澤」不能為美國帶來真正的改變,可是特朗普除了在國際場上添亂,又有何區別呢?
中國才是真正的「反建制」
事實上,特朗普不是美國建制派真正的威脅,正在崛起的中國才是:
真正「反建制」的,是中國企業逐步興起,在科研、經營能力、盈利效益等多方面對美國企業的超越;
是中國十億級人口基數在教育水平日益改善後,所迸發出的人才規模;
是中國社會的消費能力逐步提升後,中國市場的購買力所帶來的巨大虹吸效應,以及其所賦予中國的議價能力;
是隨著中國產業升級,對全世界產業鏈帶來的重組,以及對現有市場分工的壓力及挑戰;
是中國政府在探索「非西式民主」時帶來的價值觀挑戰,以及世人對各國政府「執政能力」,而非僅僅「執政代表性」的重視;
也是諸如「一國兩制」此類罕見的政制模式之嘗試。
這些趨勢,在過去數十年間為美國建制派群體帶來巨大收益之同時,也正在從本質上改變被傳統的利益結構,這無疑加深着他們的擔憂和焦慮。
特朗普的對華強硬政策之所以如此快的形成共識,就是因為中國可能全面顛覆美國建制的力量,建制派不得不防,作為一個在建制派邊緣,想擠入建制派核心的總統,特朗普又有何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