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對「金英哲服勞役」和「金赫哲遭處決」的七大疑惑
近日韓國《朝鮮日報》稱,朝鮮對負責河內首腦會談實務協商的國務委員會對美特別代表金赫哲及外務省相關人士問責,將他們處決。報道稱,金赫哲於2019年3月與4名外務省幹部一起接受調查,隨後在美林機場遭到槍決。他們被冠以「被美帝收買,背叛首腦」的間諜罪名。同時全權負責對美談判的勞動黨統一戰線部長金英哲在卸任後被送往慈江道接受強制勞役,與金英哲共同負責實務談判的統一戰線部統一策略室長金聖惠被送往政治犯收容所。
但是這是不實報道的可能性非常高,有以下幾個判斷依據。
作者:鄭成長(韓國朝鮮問題學者、世宗研究所研究企劃本部長)
譯者:許嘉蕾
首先,據可靠消息顯示,3月被處決的金赫哲在4月13日曾現身過。若該消息屬實,預計金赫哲將在一段時間後重新出現在公開場合。
第二,在河內首腦會談為止總管無核化協商的金英哲被判處強制勞役,而其手下的工作人員金赫哲及金聖惠一個被處決,一個被送進政治犯收容所,這個處決結果並不公平。並且若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對會談破裂追究責任,將幹部處以上述刑罰,那麼今後任何幹部都不會願意參與對外協商。因此除非金正恩放棄朝美協商,否則做出這樣極端性處罰的可能性很小。
第三,朝鮮指導部至今為止在處決重要幹部時,場地總是選擇姜健綜合軍官學校,從未使用過美林機場,因此在美林機場處決金赫哲的主張缺乏說服力。此外,朝鮮指導部會召集數十名及數百名與被處決的幹部有關的部門人士,在他們面前處決幹部,若真有此事發生,消息通常會在數周內通過人工情報渠道傳遞給韓國當局。因此,若金赫哲於3月被處決,韓國政府不可能到5月底仍不知道這一事實。
第四,若金正恩追究河內首腦會談破裂的責任,在3月將金赫哲處決,那麼金正恩沒有理由讓負有更大責任的金英哲繼續擔任黨中央委員會副委員長一職,並且金英哲還於4月11日最高人民會議中當選委員。金英哲參加了4月9日舉行的朝鮮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擴大會議,並與金正恩的新任國務委員會委員一起拍攝紀念照。因此,就算金英哲卸任統一戰線部部長一職、未陪同金正恩訪俄,但仍很難說其已經完全下台,並被處以「強制勞役」。
最高人民會議十四屆一中全會結束後,金英哲沒有在正式場合中露過面,有比較可信的消息顯示,金英哲為治療惡性腫瘤,在朝鮮領導層使用的烽火診療所接受了治療。而金英哲於6月2日陪同金正恩觀看軍屬藝術小組演出,是為打破外界流傳的「金英哲勞役說」謠言。此前,朝鮮從未在韓國媒體報道特定朝鮮人士被肅清或接受革命化措施的消息後,立即命其出現在公開場合的情況。因此若金英哲處以革命化措施,單純因韓國媒體報道而讓其重新出現在公開場合的可能性很小。
第五,《朝鮮日報》該報道稱,金正恩的胞妹金與正在河內首腦會談後一直「謹慎行事」,但4月9日的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擴大會議金與正也有出席。因此,對會談決裂沒有直接責任的金與正需要「謹慎」是沒有根據的,金與正身體比較弱一直在休息的說法更有說服力。
第六,《朝鮮日報》該報道稱,朝鮮《勞動新聞》在4月30日的評論文章中提到,「反黨、反革命行為」及「革命的嚴峻審判」,並引用國家政策研究所相關人士做出的「金正恩正在大規模肅清河內會談相關人士」的分析。但是河內會談破裂的責任與「反革命行為」沒有任何關係。
第七,若追究河內首腦會談的責任,陪同金正恩出席第二次朝美首腦會談的外相李勇浩、2019年1月在斯德哥爾摩與美國務院對朝朝政策特別代表比根(Stephen Biegun)進行對話的外務省第一副相崔善姬也不能完全自由。相比於金英哲及其親信,李勇浩和崔善姬可能掌握更多關於美國政府對朝立場的情報。但河內首腦會談破裂後,李勇浩及崔善姬的地位進一步提高。
若金正恩是為追究河內首腦會談破裂的責任、把準備會談的主要核心相關人士處以勞役刑或處死的不合理、粗暴的領導人,那麼李勇浩和崔善姬當然也要被追究責任。但在首腦會談結束後,李勇浩及崔善姬的地位有所增強,這可能是由於金正恩認為比起金英哲為中心的統一戰線部,依靠外務省更有利於對美協商。
2013年8月29日,《朝鮮日報》曾報道稱,朝鮮歌手玄松月和銀河水管弦樂團團長文慶鎮等人因涉嫌違反金正恩「禁止觀看性錄像」的指示被捕,並於3天后被閃電處決。但是玄松月於2014年5月出現在朝鮮中央電視台的畫面中被確認健在,隨後還不斷晉陞,最近更是陪同金正恩進行現場指導,地位不斷提高。
2018年5月19日,韓國保守派大報《朝鮮日報》旗下的「TV朝鮮」頻道在「News 7」節目中稱,赴朝採訪的外國記者每個人都被朝鮮官方以「簽證費」為名收取高達1萬美元的費用。但隨後被韓國JTBC電視台、美國CNN等媒體趕赴朝鮮的記者證偽。韓國青瓦台總統府也於5月29日對《朝鮮日報》及其「TV朝鮮」頻道的一系列報道予以「點名批評」,發言人金宜謙稱其「不僅違背事實,而且有加劇緊張局勢、損害國家利益的隱患」。
金正恩為鞏固個人的絕對權力,依靠肅清和恐怖政治是不爭的事實。但金正恩執政後韓國媒體報道被肅清或被處決的朝鮮人士中,大部分人只是暫時降級或被調到其他職位,仍然健在。
因此,不能因為特定的朝鮮人士有一段時間未在公開場合露面,就憑難以信任的「對朝消息靈通人士」的話急於斷定他們已經被肅清或處決。依賴有關朝鮮的不實傳言且不負責任、操之過急地進行推測性報道,最終只會讓報道變成「回力鏢」,不僅給進行報道的媒體機構和記者造成打擊,更會對韓國媒體的可信度造成巨大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