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官媒護航中國輕軌 貿易戰讓河內向北京展示默契

撰文:唐曉東
出版:更新:

自上周五(5月25日)開始的這個周末,一直緊密關注河內城市輕軌2A線(又稱吉靈河東線)運轉動向的越南普通民眾,突然在媒體上嗅到了不同於以往的氣氛。

較之此前半個月各大媒體對中國承包商以及輕軌合同的批評與質疑,包括《越南快報》在內的多家官方主流媒體突然筆鋒一轉,開始讚揚河內輕軌的數百名在華受訓員工的嚴肅認真,進而宣布2A線投入使用後與河內公交對接的方案。

一時間,期待輕軌的河內百姓固然看到了希望,並為此奔走相告,但這一系列動向在政治、經濟觀察人士眼中可能還有更多的意義。

此前,越南政府已經在近期召開的第十四屆國會第七屆會議中,接連三天討論「中美歐貿易摩擦對越南經濟的影響」,當河內已經認識到「部分大國有關經濟與政治的分歧,給包括越南在內的多個國家造成影響」時,這就讓河內有必要在貿易戰進行期間為自己的利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這條懸而未決的輕軌恰恰滿足了其中部分條件。

全長13公里的河內輕軌2A線的意義,已經超乎了外界的想像。這條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前就已開始運作的項目,雖然遭遇了融資困難、施工事故、反華官員干預等風波。但它也已逐漸成為中國向外推廣其工業標準的一個標誌。

資料顯示,河內輕軌公司的600名職員中,不少技術、調度職員都有過前往中國受訓多年的經驗,不少司機在中國受訓期間的累計訓練里程,甚至超過20,000公里。

中國輕軌在越南的運行,意味着來自中國的工業標準開始在該國紮根。(新華社)

中方承包商已從5月6日開始在河內展開了為期一個月的大規模實戰培訓,當越南各大主流媒體對此報以好評時,因法律法規問題受阻的中、越人員就都看到了成功的希望。這一細節也由此成了河內向北京展示的某種合作默契。

情報顯示,越南儘管在與中國廣西的邊境一線仍出於國防目的,維持着邊境地帶的堅壁清野,但越方也同樣嘗試讓其北部其他邊境貧困省份儘力接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進而改變當地人民經濟落後的不利局面。

目前,越南電商產業發展迅速,據《越南人民報》消息,該國目前有3,000萬人投身這一交易額超過80億美元的產業,當中國的「一帶一路」相關建設有望改善越南交通狀況,降低其物流成本時,河內方面對於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國建設企業的倚重就變得可以理解。

事實上,身處中美貿易戰風波中的越南一直都對自己的處境有清醒的認識。當西方觀察家鼓吹「越南優勢」時,不少企業家就指出,目前東南亞各國只處於品類優勢而非行業優勢。其生產優勢也呈區域分散性,並且這一「優勢」多半是依靠資源、人口紅利、產業扶助等因素強行促成,因此,雖然東南亞奮起直追,但中國製造業的先發優勢並不會在朝夕間被趕上。

此外,中美關稅戰帶來的金融波動也讓越南企業相當敏感。中美兩國互相提高關稅後,由此引發的人民幣貶值、美元匯率的上漲以及美元和越南盾匯率的大幅波動將直接給越南進出口企業帶來巨大負面影響。

當中國迫於美國關稅影響,改出口為滿足內需時,依賴中國原材料的越南成衣等企業甚至會面臨停產危險。

這樣一來,越南在貿易戰風頭正勁時,就有必要選邊自救。為此,越南農業等產業就已經開始了和中國的對接,來自越南的腰果、巴沙魚等產品就以源源不斷地從越南各地輸往中國。

但對試圖在「信息與傳媒、工業、農業、建設、交通運輸、醫療衛生、自然資源、農林水產品保管與加工、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技術、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有所突破的越南來說,目前該國的行動可能仍是遠遠不足的。

河內方面已計劃以2025到2030年為限,加速「高新技術、基礎技術」向越南轉讓的進程,進而採取「自主化和發展的政策」。當越方還把這一系列技術引進、技術轉讓的目標下限延伸到2030年時,在這種前提下確立起來的「越南製造」就具備了一定的可操作性。

但越南在「全球價值鏈中建設優質越南品牌」的目標終究還是需要外國專利和技術,而中國未來在此期間扮演的角色就由此變得可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