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強硬有餘而勢不足 北京應扭轉「被動還擊」
北京一向先禮後兵,集中火力還擊是常用手段。但是中國不僅要應對,更要引領輿論。
被動澄清真相本質上並不掌握話語權,北京亦需考慮何時主動出擊。
從一開始美國宣布中國背信棄義,到中美談判陷入僵局之後北京連番對美國發動輿論攻勢,中美互搏升級的同時,迎來一些變化。
明確繼續談判的誠意 不能失了高地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5月13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正在和中國談判,我同習主席關係非常好。拭目以待可能將發生的事。我們將要會晤,像你們所知的那樣,在日本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很可能將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會晤。」
特朗普5月14日發佈Twitter,說「如果時機合適,我們將同中國達成協議。我對(中國)習主席有着無盡的尊重和友愛」,當天在白宮與媒體見面時,他形容中美貿易戰只是「小爭吵」,兩國談判並未破裂,美中對話仍在進行,也會持續下去。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5月15日表示,他可能很快前往北京,繼續與中國談判代表進行談判。
目前輿論關注的焦點是習近平和特朗普會否在6月的G20會見,以及美國代表團何時前往北京。不過,中國商務部5月16日回應稱,「中方不掌握美方來華計劃」。具有中國官方背景的微信公眾號「陶然筆記」就此發文稱「沒誠意,來也白來,談也白談」。
在談判問題上,劉鶴5月10日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說:中美貿易磋商並沒有破裂,是正常兩國談判之中發生的一些小曲折,對未來中方審慎樂觀。「雙方也同意,在未來、在北京再見面,繼續推動我們的磋商」。
當現在美國說有談判時,中國一些媒體甚至發出「來了也白來」的聲音。這不禁令人疑惑:北京到底還要不要談判?到底是北京不想談,還是美國不想談?
此輪中美之間的糾紛很簡單:中方提出協議修改意見後,美國認為中國出爾反爾因此採取了恢復加稅的措施。劉鶴能夠做出5月9日至10日訪美的決定已經說明了北京的談判誠意。只要美國肯就中方提出的修改意見繼續磋商,北京就達到了目的,不再談判顯然不是北京的初衷。北京方面的立場是強硬的,但是這絕對不是不再談判的信息表達。在談判這一點上必須明確:北京願意繼續談判。
強硬還擊背後是被動應對
自劉鶴結束在美國的談判回到北京,中國連日來展開對美國的批判。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5月17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中美貿易摩擦」專題吹風會,強調磋商必須有誠意,必須講原則,必須守信用。中國外長王毅5月18日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通話討論了貿易談判,王毅語氣十分強烈稱:「我們敦促美方不要走得太遠了,應當儘快改弦更張,避免中美關係受到進一步損害。」
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近日發佈多篇評論文章,從題目就可以看出立場:《任何挑戰都擋不住中國前進的步伐》《認清美方倒打一耙的把戲》《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美國重建中國論」可以休矣》《顛倒黑白——美式霸凌的事實污點》《天下苦霸凌主義也久矣,我自千磨萬擊還堅勁》《美國的臉說翻就翻,很不體面!》。
中國官方電視台發佈的評論文章有:《中國已做好全面應對的準備》《美國散布的這些抹黑中國言論,可以休矣!》《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美方為何出爾反爾還倒打一耙?它真正目的並非貿易這麼簡單》《美方不停要求中國加大進口,用心險惡》《華為絕地反擊 中國居安思危》。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發表的評論文章有《任何挑戰都擋不住中國前進的步伐》《誰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美國吃虧論」可以休矣》《不要陶醉於自欺欺人的「勝利」——「加征關稅有利論」可以休矣》《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美國重建中國論」可以休矣》《君子之國,先禮後兵》《欲加之罪,何患無罪——「中國強制轉讓技術論」可以休矣》《香者自香,臭者自臭——「中國技術有害論」可以休矣》《捕風捉影者,風必摧之!》《捕風捉影者,風必摧之!》。
從中國官方到中國輿論,可以看出中國十分憤怒,不斷在否認美國拯救了中國,不斷在澄清中國沒有背信棄義。
美國宣稱中國出爾反爾嚴重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必須做出還擊,這本無可厚非,但回顧貿易戰以來北京方面的動作不難發現,此輪北京的反擊本身十分被動。這是在美國輿論攻勢下的反擊,是回應的性質。
從5月5日特朗普發佈推特開始,美國官方以及媒體不斷渲染一個信息:中國出爾反爾推翻協議。北京的回應從劉鶴5月9日至10日訪美才開始。大規模的輿論還擊在5月13日中國宣布關稅反制措施之後才開始。當美國先入為主引領輿論給中國貼了一個標籤後,中國的回擊動作略顯遲疑。
真正的強勢不止還擊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就加強了貿易戰輿論管控,美國方面的貿易磋商信息,中國媒體幾乎不會主動公布。在輿論統一戰線敲定之後,貿易摩擦動搖信心的情況幾乎可以避免。但這就造成了一個信息的潛台詞:中美貿易摩擦正在談判解決,沒有大問題。
這為以後中美之間的談判出現波折埋下了情緒和輿論的隱患:為什麼中美現在又突然升級了貿易戰?問題從何而來?也就是說,中國民眾不知彼,根本談不上一致對美。
中國官方媒體這樣大規模的輿論反擊上次出現還是2018年7月至9月美國接連對華加稅時期,幾乎風平浪靜半年的中國官方輿論機器現在突然火力全開對美國猛攻,這不禁令人驚呼:怎麼了?
劉鶴5月9日抵達美國時接受中國媒體採訪,5月10日結束談判後再次接受中國媒體採訪,這樣的動作雖然是為了提振信心,但劉鶴上次就貿易戰接受中國媒體採訪還是2018年5月,彼時是中美達成第一次協議之際。不經常接受採訪的中方談判代表突然現身發聲,不免讓人浮想聯翩: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形勢到了什麼樣的地步?
平時不引導輿論,不引導民眾理性認識貿易戰,而是在某個時間點集中火力開炮。對中國民眾的心理來說,足夠震撼。這樣的炮火雖然可以打擊敵人,但是中國民眾受到的心理震蕩也不容小覷。
北京一向先禮後兵,在還擊上集中火力是常用手段。但是貿易戰也是輿論戰、心理戰,能夠打好輿論戰本身就贏了一半。
中國不僅僅要應對,更要引領輿論。被動澄清事實本質上並沒有掌握話語的主動權。什麼時候主動出擊也是需要考慮的。
貿易談判期間有輿論管控這很正常,謹慎一些也是好的,然而事情太大,信息需求必然很大。不說話、少說話、讓大部分人都不要說話,或許可以面上維穩,但不能解惑。
貿易談判中國在輿論上除了還擊,還要滿足各方的信息訴求,引導各方對中國立場的理性認識,積極傳播有利於自己立場的觀點。言多必失,但沉默並不一定是金。出了問題才發聲顯然失了先機。
總之,回擊對方污衊要有力,傳達自身立場要清晰。